□ 王艷民(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建立以市主要領導掛帥的組織機構。為切實加強對全市食品(綠色有機)產業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主管領導為副組長、32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市食品(綠色有機)產業推進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三處,分別為市委農辦設置糧豆薯產業處、市畜牧局設置乳肉產業處、市工信委設置酒水產業處。每個處室確保3名工作人員,辦公室與市委農辦農業產業化辦合屬辦公。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組織機構,由副書記集中主要精力,專門負責食品產業推進工作,并參照市里模式調集人員,保障工作經費,負責綠色食品產業日常推進工作。
結合國內外、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和齊市生態資源優勢,編制了《齊齊哈爾市食品產業發展指導綱要》,對全市玉米、大豆、馬鈴薯、水稻、雜糧、白酒、蘇打水、乳制品、肉制品九個主導產業進行了全面分析和定位。規劃到2020年綠色食品產業年實現產值1140億元,占全省的28%。為加快綠色食品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緊緊圍繞齊市優勢農畜產品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出200戶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由市四大班子副市級以上領導帶隊成立二十三個組,分赴全國各地,瞄準國內重點企業,開展定點定位招商。通過“招商月”活動,各招商組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共簽訂正式合同11項、投資額達109億元,同時與安徽陽光凱迪公司、香港緣子集團、北京泰富集團、江西正邦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達成意向合作協議55項,其中糧食加工20項、畜禽加工6項、酒水11項、果蔬加工4項、其它14項。
以推進項目、做大龍頭、打造品牌為核心,全力提高農產品加工層次,打造搶占高端市場品牌,提高綠色有機食品市場競爭力。確保五年內實現綠色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600億元以上的工作目標。
鼓勵企業擴大產能。扶持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能。重點抓好飛鶴乳業龍江分公司日產1200噸、北方恒陽公司新上40條膠原蛋腸衣加工、港進食品公司馬鈴薯食品產業園等龍頭企業擴建續建項目,努力增強企業經營實力。支持企業技改升級。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重點支持富裕明星公司高端配方粉生產、依安奈倫公司薯渣綜合利用,通過引進關鍵技術、設備,逐步提高企業裝備水平,推動節能降耗,實行多層次、深層次加工和綜合開發,提高附加值。同時抓住有利時機以聯合、兼并、租賃、購買、參股、控股等形式積極引導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活力。
以縣(市)區為主體,以產業項目為重點,深入實施定向定位招商和小分隊招商。對已經形成投資意向的項目深入分析,強力跟進,使項目盡快落地。各招商組、各部門、各縣(市)區把食品產業的招商作為一種常態,除定點、定向、定時招商外,還做到聞商而動,果斷出擊。確保新引進項目(含續投項目)投資到位額增長30%以上。各地也出臺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使齊市成為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洼地,把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進而形成市場優勢。
依托農業、質監等相關執法部門,圍繞基地生產操作規程,突出投入品監管,確保基地生產高標準;圍繞企業加工標準,突出生產原料、添加劑監管,確保產品高質量;圍繞市場銷售中的標志使用和產品檢測,突出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和違規使用標志等違法行為,凈化市場,提高市場信譽度。督導綠色有機食品企業著手建立質量追溯數據信息庫,加快進駐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步伐,盡快使綠色有機食品全部實現可追溯,確保質量安全。
依托“中國綠色食品之都”這個大品牌,加快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齊市綠色有機食品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從而達到定位高端產品,打造高端品牌,進入高端市場,銷售高端人群,實現高端價格的目的。努力整合提升現有品牌。各地針對部分產業品牌多、散、雜但不精、不強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品牌的整合力度,靠少數精而專的品牌搶占市場。積極引進知名品牌,進行基地建設、產品加工、直接貼牌貼標,把優質農產品帶入高端市場。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引導食品企業堅持面向大城市、大市場、大超市、大企業,鼓勵支持流通型、加工型企業在外埠建立直銷店、連鎖店、專營店,實現以銷定產,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市場占有率,叫響齊市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牌。
大力發展齊齊哈爾市綠色有機食品電子商務和移動終端平臺,擴大生態環境、農業資源推介渠道,推動綠色(有機)食品在線營銷,形成合同銷售與產品零售相結合的新型銷售模式。在全力籌辦好中國(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的基礎上,每年還組織綠色食品企業參加國內外重要展會8—10個,展示精品,洽談簽約,叫響齊市“綠色食品之都”品牌,全力拓寬綠色食品市場空間。按著“反彈琵琶拓市場,打造品牌搞營銷”的總體思路,認真研究市場終端,積極抓好市場銜接,不斷擴大綠色(有機)食品市場份額。一是鼓勵企業擴大產能。支持有品牌有市場的龍頭企業,加快擴張發展,增強企業經營實力。二是支持企業技改升級。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通過引進關鍵技術、設備、逐步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實行深層次加工和綜合開發,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引導企業科技創新。切實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研發能力,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積極申報國家發明成果和專利產品,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協作攻關,不斷推出名、優、新、特新產品,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當前綠標申辦越來越嚴,標準越來越高,市場有需求,監管部門有要求,政府有意識,優質優價、公共品牌、產品追溯都要求做好監管工作。對于進入綠色食品隊伍的企業,抓好證后監管,建設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提升品牌質量,對不符合綠色食品監管標準和要求的給予取締,情節嚴重、造成一定影響的,進行曝光。
抓好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是做綠色食品產業的基礎,沒有過硬的標準和較大規模的原料基地,綠色食品發展就無從談起。目前齊市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主要分布在訥河市、龍江縣、依安縣、泰來縣、甘南縣、克山縣、克東縣、拜泉縣、梅里斯區等8縣(市)1區,面積共計1156萬畝,約占全省基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約占全市播種面積的33%,面積是全省最大的。一是抓好基地續報工作。抓好梅里斯區16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續報工作。二是抓好基地創建工作。抓好拜泉縣5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玉米)基地創建工作,嚴格按照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按照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驗收標準,爭取順利通過驗收。三是抓好基地創建質量提升工作。嚴格實施操作規程,提高基地生產標準。明確各基地建設單元嚴格按照《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種植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全面執行綠色食品農藥、肥料使用準則,落實投入品公示公告制度,及時公開允許使用及禁用的投入品清單,鼓勵使用農家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改善土壤。在備春耕期間組織縣(市)區深入到標準化生產基地,檢查投入品使用情況,通過限肥控藥,從源頭上提高基地生產標準,切實提高原料基地標準化水平。加強管理,提高基地建設水平。在生產經營主體備案方面,嚴格按照要求,繼續加強生產經營主體備案工作,有效提高基地組織管理水平。同時加強基地管理員注冊工作,通過專題培訓、交流指導、材料會審,增加縣、鄉兩級綠色食品基地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支綠色食品基地管理的骨干隊伍。探索數字化建設。在國家級原料基地建設上,利用大數據,加強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投入品監管平臺建設,加強國家級基地建設的投入品的監控管理,提高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水平。
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申請受理及文審、現場檢查及產品抽樣、環境監測、信息錄入及評審、簽訂合同及頒發證等工作流程,擴大綠色食品標志總量。一是增加認證數量。在認證開發工作進程中,對有申報意向的企業,明確認證流程及相應政策,鼓勵有意向的企業加入“兩品一標”隊伍,通過爭取政策、銜接基地、強化服務等措施,引導企業和合作社開發認證綠色有機食品,按照“使用人申請、持有人授權、農業部門監管”的工作程序,挖掘齊齊哈爾市地域特色農產品進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二是擴大認證種類。目前,全市共有綠色食品標志429個,主要認證產品為大米、雜糧、蔬菜等農作物,下一步將開展水產養殖、山特產品等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工作,帶動企業自建基地面積增長。發揮本地產品優勢,結合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整體種類開發推進。三是強化認證隊伍。各縣(區)加大力度培養綠色、有機專業檢查員,對參與認證工作的實習檢查員,檢查經歷有效后及時進行網上注冊,在有效期內的檢查員每三年進行再注冊,維護檢查員資質,并不斷提高檢查能力,提升標志認證工作效率。
各縣(市)區政府應對本轄區典型核心在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及標志申報加大支持力度,為企業申報綠色食品標志減少費用,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下功夫。建議市里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對優秀企業和基地建設先進地區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