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來縣農業農村局
泰來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處于第一積溫帶,水稻種植面積200萬畝,一半為江河水灌溉,年均活動積溫2930.6℃,資源和天氣的優勢為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泰來縣委、縣政府將稻漁綜合種養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通過示范帶動、加大宣傳、打造品牌等綜合措施,不斷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呈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漁、糧漁雙贏”的良好效益。
泰來縣自80年代起就有農戶自發在稻田地里散放魚苗,進行粗放式養殖,由于認識程度不夠和養殖技術水平不高,一直沒有形成效益和規模。總結泰來縣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實現觀念轉變。2016年,國家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開始對口包扶泰來縣,帶來了稻漁綜合種養的新思路、新理念,干部群眾大受啟發。泰來縣是魚米之鄉,泰來大米初現風光,但魚類養殖還沒能呈現齊頭并進的局面,為此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確定要重點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再為泰來大米增添賣點,再為“嫩江魚”擦亮品牌,最終實現魚米雙贏。二是逐步示范推廣。為開拓視野,學習新的養殖技術,縣委、縣政府組織水產部門、鄉鎮和種養殖大戶先后到遼寧、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充分論證、研究和準備后,2021年縣政府投入20萬元在沿江鄉鎮建設了7個綜合種養示范區,均取得成功,養蟹畝純利潤達到800元,水稻畝增收600元,養殖戶嘗到了“甜頭”,干部群眾也堅定了信心。三是明確發展方向。為進一步擴大規模,2018年泰來縣政府組織農業、水產部門對綜合種養進行專題調研,規劃五年內建設示范園區3000畝,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到20萬畝,培育知名稻漁品牌10個,全面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水平。2021年,泰來縣推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13.65萬畝,其中稻蟹綜合種養面積8.5萬畝,稻魚綜合種養面積5.15萬畝,已經呈現了初步的帶動效益。
泰來縣注重培育典型,將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積極性高、基礎好的公司和企業作為培育對象,予以重點扶持,以此示范引領帶動擴大綜合種養規模。一是扶持就業創業。泰來縣寧姜鄉大自然漁場主要以大水面養魚為主,經營者是返鄉創業大學生,為扶持其創業,2017年縣政府對上爭取項目資金20萬元,幫助進行稻田改造養蟹,邀請國家、省技術推廣總站技術人員進行全程指導,并協助申請注冊了“嫩江壹號”、“光華壹號”品牌;2018年養殖的328畝“稻田+大河蟹”每畝產出河蟹25公斤,通過自有品牌的包裝效應,以150元/斤的價格進行銷售,共計收益48萬元;2019年,泰來縣水產總站把國家漁政管理局稻漁綜合種養20萬元項目落在嫩江大自然漁場,用于稻蟹綜合種養模式的示范推廣,這一項目的落成,極大地鼓勵和支持了嫩江大自然漁場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也為泰來縣稻漁發展提供了活力,通過一年的養殖,取得了經濟效益12萬元的可喜成績,帶動周邊貧困戶20戶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使貧困戶畝增收600多元,為脫貧提供了簡潔的快車道。二是探索公司化運作。為推進綜合種養成規模,2018年扶持原月洋養殖合作社在泰來縣注冊成立了月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耕地面積15000多畝,大水面養殖面積30000多畝,大型農業機械32臺套,具備水稻種植、水產養殖、苗種孵化、飼料加工等產業化生產能力,在遼寧盤錦建立了蟹苗孵化基地。2020年,國家漁政管理局、國家技術推廣總站、省漁政管理局和推廣總站及上海海洋大學的示范區和試驗田均設在月洋公司,國家漁政管理局投資20萬元,省漁政管理局投資86萬元,發展稻蟹養殖和稻田培育扣蟹基地建設,通過項目資金的集中、養殖模式的多樣化、各層面的技術保障和公司化運作,月洋公司已成為泰來縣稻蟹綜合種養的一顆新星,按照公司規劃,2021年將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在泰來縣帶動稻田種植戶發展稻蟹綜合種養4萬畝。三是鼓勵家庭農場大發展。泰來縣龍麻家庭農場成立于2019年4月,農場耕地面積800多畝,大水面養殖面積400多畝,大型農業機械9臺套,員工12人,具備水稻種植、水產養殖、苗種孵化、秸稈綜合利用等產業化生產能力。2019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免費為其提供大鱗鲃魚苗1.5萬尾進行鹽堿水養殖,并提供技術支持,農場負責人大受鼓舞。2020年在泰來縣水產總站的協調下,省漁政管理局投資30萬元建設國家級示范區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利用800畝稻田和400畝水面開展河蟹養殖,同時讓貧困戶到農場學習養殖技術,為其提供技術和苗種,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共同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泰來縣在典型示范的帶動下,稻漁綜合種養將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漁業產業發展將有更大的突破。
通過創建有特色的自有品牌,有效對接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收益最大化。一是培育自主品牌。泰來縣寧姜鄉大自然漁場注冊了“嫩江壹號”、“光華壹號”河蟹品牌,月洋公司的“蟹稻米”已經注冊商標,并申請了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每年通過參加齊齊哈爾綠博會、哈爾濱洽談會、哈爾濱中央大街產品展銷會等平臺,不斷提高泰來特色蟹稻米品牌知名度。二是實現產品線上銷售。2019年,通過泰來縣自主創建的“云服務小鎮”互聯網銷售平臺,為河蟹和“稻田蟹”開辟專營服務;通過網絡銷售平臺快手、淘寶等物聯網進行直播銷售,真正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鏈條。在遭遇近十年河蟹價格最低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高于相鄰省、市銷售價格的較好成績。三是打通物流通道。2019年,針對大型河蟹養殖場戶銷售難問題,泰來縣借助省漁業局與龍江順豐速運公司,聯合開展龍江蟹直供餐桌活動,在哈爾濱專門為河蟹養殖戶與順豐速運公司召開了推介洽談會,簽訂了銷售合同,泰來縣南山湖漁場河蟹以150元/斤,高出市場平均價格5倍,通過順豐銷售平臺進行成功銷售,以稻興漁的產業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