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艷嶺 王建超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自從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農村地區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變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1年發布了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較2020年3月增長7633萬,占網民整體的93.7%。短視頻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最大風口。而農村地區短視頻用戶的大量入網,鄉村題材類型的短視頻逐漸成為各平臺的主力軍,掀起了一股鄉村熱朝。過去,受地理位置以及媒介平臺的局限,村民難以突破場景和空間的束縛進行文化宣傳。而如今,通過發布短視頻的方式,鄉村文化的輸出有了一條便捷路徑,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的壟斷地位,使得廣大農民從失語的狀態中得到解放,以個人化方式主動塑造鄉村形象。站在“十四五”時期新的歷史方位上,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研究短視頻對于鄉村文化治理的價值功能及實踐路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短視頻為鄉村文化的傳播搭建全新平臺。農民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自己日常生活,分享農村鄉俗習慣。目前,鄉村題材的短視內容主要集中在飲食文化和田園景觀兩方面,其中美食類博主數量尤多。除此之外,鄉村題材的短視頻也涵蓋了其他非物質文化類和生產生活類等不同主題。這些短視頻都極具特色,包含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展現著農村人民勤勞堅韌、真實淳樸的面貌,滿足了受眾對于質樸鄉村生活的向往。短視頻憑借更直接、更具感染力的傳播功能,展示著鄉村地區的文化習俗,為人們對鄉村文化生活帶去最直觀的了解,因此短視頻正成為展示了解鄉村文化的新渠道。
短視頻創作便捷、門檻較低等特點吸引城市及鄉村用戶快速上手,目前市面較流行的短視頻平臺以快手、抖音、西瓜等為主。得益于短視頻超強的傳播擴散能力,在各平臺上也出現了一批鄉村地區網紅代表,利用短視頻進行直播帶貨,農民借助短視頻解放了創作活力。各平臺之間的關聯屬性以及大數據后臺精準推薦也提升了傳播效力。短視頻的社交屬性便于與粉絲進行交互,視頻創作者可根據受眾喜好調整創作內容,促進鄉村文化傳播和鄉村形象的多樣化展示,加強城鄉之間交流對話,增強對鄉村文化的認同。
打破受眾刻板印象,傳播鄉村新形象。過去受眾所了解的鄉村印象是在傳統媒體塑造的固有形象,短視頻全方位展示在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等,短視頻跨越地區限制,城市及農村網民都可以借助視頻看到不同地區人的生活狀態。為視頻用戶對鄉村印象帶來新的理解。農民使用短視頻過程中實現角色地轉變。從起初地點贊分享“刷視頻”,到慢慢嘗試探索“發視頻”。雖然視頻內容簡單重復,但在獲得反饋交流之后,也會帶來成就感的滿足,更加認同自己發聲的方式。
在過去,鄉村文化傳播一直依靠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單向式輸出。農民作為鄉村文化的生產者,由于缺少渠道和條件進行自塑,一直處于失語狀態。短視頻帶來農民主體意識覺醒,通過短視頻表達獲取認同,極大激發了原本在傳播話語權上處于劣勢的農民群體的創作生產力,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文化的生產者,建設者和傳播者。農民在使用短視頻的娛樂得同時,又能推廣農產品,帶來經濟收入,或是學習交流行業的技術經驗等,短視頻成為農民的娛樂平臺和生產工具。
短視頻展示鄉村生活日常,傳播了鄉村文化。國內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仍然存在,部分偏遠農村地區仍然存在網絡設施建設落后的情況,制約當地經濟發展。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農村信息化發展,也有利于長效脫貧鞏固以及鄉村振興目標地順利實現。農民自我生產創作的視頻內容受文化局限難成體系,應加快構筑組織體系,引導擴大文化活動的領域。積極發揮和拓展鄉村短視頻在思想建設、精神激勵與法律宣傳等方面的功能,發揮協同作用。一是利用短視頻,讓鄉村社會的各類群體了解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實現黨組織文化對鄉村社會治理環境地有效覆蓋,提高黨在基層組織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采用多樣化形式幫助農民參與鄉村公共領域中地協同治理。三是高效規范發布鄉村公共文化信息,注重發揮鄉村短視頻的普法講德與營造輿論氛圍的功能,加強鄉村地區的法律與道德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短視頻內容質量審查,構建優質信息環境刻不容緩。博人眼球、搶奪流量、低俗違法等視頻屢見不鮮,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一方面,需要加大網絡監管力度,規范形成良好的網絡環境。平臺做到對發布內容審核把關,源頭上管理短視頻內容質量。政府構建符合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環境,傳遞網絡正能量。農民也要自覺遠離低俗惡趣味內容,做到對謠言輿論的不跟風,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增強立法,強化監管,開展宣傳教育,各方主體協力配合使短視頻平臺成為傳播鄉村文化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注重視頻內容和服務建設,提高短視頻服務能力。利用短視頻幫助農民獲取解讀“接地氣、察民情、尊民意”的政策信息。建設滿足農民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模塊,建立農民文化訴求表達機制,構建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貼近實際、貼近農民、貼近生活,以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進行視頻創作,使短視頻成為鄉村振興中傳播建設信息、弘揚先進典型的聚集地。
鄉村文化涉及鄉村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于中國社會的大小鄉村來說,包含著眾多種類的文化形式,農民的個體精神風貌通過短視頻傳播宣揚即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表達。因此,鄉村文化建設絕非是簡單的政府外部文化供給問題,還涉及到村莊內部的自給問題,只有政府外部輸血和村莊內部造血銜接起來,鄉村文化建設才會有實質改觀。激發鄉村文化的內生動力需要厚植鄉村文化土壤,挖掘深層文化內涵,弘揚鄉村公共精神,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影像、文化、人物以及背后的故事元素,借助短視頻的表達方式進行傳播,吸引人們更多的人對其產生了解。多維打造鄉村文化舞臺,營造文化治理有利環境。通過短視頻,直播,公眾號等方式對鄉村文化進行多維塑造。例如舉辦諸如鄉村公共精神、鄉村自治為主題的線上討論會或者學習講座,創作主題視頻等提高農村居民對鄉村文化地認知,并在討論學習中形成良性互動,既降低了交流門檻,也尊重了農民主體地位和權益地維護,有利于引導農民參與公共事務,發展鄉村自治和基層民主。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開鄉村全方位發展的美好藍圖,農民的話語權也同短視頻發展一道經歷著跨越性轉變。短視頻使農民突破話語局限,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實現被動塑造到主動傳播地轉變,為鄉村文化治理帶來新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