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木乃縣首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試點、新疆深化農業國際合作的示范點與試驗田、阿勒泰地區發展外向型農業的西線城鎮和對外聯通的門戶,吉木乃縣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的做法及經驗是:
1.加強頂層設計,加快農業國際合作謀篇布局,委托農業農村部農業對外合作中心啟動《吉木乃農業國際合作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2.充分發揮吉木乃口岸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新疆15個陸路口岸之一,全國第15個、新疆第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阿勒泰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產業園區的優勢,積極申請成為國家綜合保稅區。目前,吉木乃綜合保稅區已被列入新疆自治區重點建設運營的11個綜合保稅區之一。
3.在邊民互市和“三日免簽”的政策基礎上,吉木乃縣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以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出口果蔬為重點,為境內、境外農業合作項目提供勞動力雇傭平臺,促進多邊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
4.探索建立部區地縣四級聯動工作機制、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農業合作機制,突破機制障礙,創新制度安排,切實搭建農業國際合作與對接平臺,引導企業熟悉和利用國際規則,提高投資運作的國際化水平。
1.推動吉木乃縣農業國際合作大融合。縣級層面由政府牽頭建立農業國際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農業國際合作辦公室,統籌縣級各部門力量,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集中解決、重點協調農業國際合作建設過程中涉及的項目申請、招商引資、資金扶持、項目落地、工程建設等問題。阿勒泰地區層面、自治區層面成立農業對外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探索將口岸辦、商務、海關、國際道路運輸、外辦等部門納入聯席會議單位。與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建立溝通機制。
2.探索建立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農業合作機制。一是積極推動阿勒泰地區牽頭成立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農業合作工作委員會,籌建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農業國際合作促進組織。二是建立高層定期互訪機制,加強貿易往來,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三是舉辦商品推介會、經貿洽談會、博覽會等,形成互補性強、整體性好的農業合作環境,不斷深化區域合作。四是在吉木乃縣搭建環阿爾泰山次區域農業國際科技展示平臺。五是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