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毅
金匯鎮位于奉賢區中北部、自貿新片區西北門戶,西南鄰近南橋新城,北接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是奉賢連接市區的橋頭堡,也是自貿新片區與黃浦江的連接點。鎮域面積72.8平方公里,其中51.48平方公里為農村區域,共18個行政村。
鎮內水陸交通便捷,黃浦江、金匯港、大治河在此交匯,金匯港、浦星公路、林海公路縱向穿越金匯,大葉公路、金大公路橫穿金匯全境。鎮區沿浦星公路向北三公里可達軌道交通8號線沈杜公路站,往西1公里即可到達虹梅南路隧道直通中環。全市第一條BRT快速公交穿越金匯,連接奉賢新城和前灘地區。
金匯鎮歷史悠久,在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屬春申君黃歇封地。方言“偒傣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上元音音位最多的語言,極具獨特性;鎮域內現有登記在冊的古橋37座,其中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座、區級(登記)不可移動文物5座。金匯的皮影戲、白楊村山歌及清音班和彩碟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
作為奉賢區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鋒,金匯鎮在鄉村振興方面已有數年探索實踐。進入“十四五”新時代,金匯鎮牢牢把握“五大新城”和“自貿新片區”雙重機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三園”打造為路徑,形成“一張藍圖、兩大平臺、多維度政策疊加”的鄉村振興戰略布局,以“一打底色、二引項目、三樹品牌”的步調有序推進,爭取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金匯特色之路。
金匯鎮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始終堅持在空間和產業布局上的規劃先行、在建設和實施中的黨建引領,加強鎮級工作方案和工作機制的頂層設計。
1.建立鄉村振興聯席工作制度
2021年初,金匯鎮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成立了“農業農村發展辦公室”,意味著金匯鎮鄉村振興工作進入新紀元。在此基礎上,迅速調整鎮級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并出臺《金匯鎮鄉村振興聯席工作制度》,使鄉村振興這一極具橫向聯動性質的工作,明確了具體牽頭部門和工作推進抓手,并在工作機制上進一步保障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實施。
2.村民自治全面滲透鄉村振興
為著力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建立了全市首個村民議事中心,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方多元多層協商格局;建立全市首個微型生活驛站,將黨建微家、睦鄰四堂間、紅十字救助站、宅基課堂等12個陣地融于一體,通過縮小服務半徑、整合陣地功能,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形成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自治管理模式;探索在黨建引領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1+3”村級治理體系,為建設精品新強驅動“紅色引擎”。采用開放空間等工作模式,鼓勵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豐富自治方式;加強普法教育宣傳,開展依法治理活動,增強村民法治意識;堅持以規立德、以文養德、以評弘德,倡導良好的家風民風。
1.整體確定鎮域構架
在2019年完成編制的《郊野單元(村莊)規劃》的基礎上,2020年,金匯鎮完成編制《金匯鎮鄉村振興發展策劃實施方案》,進一步強調規劃方案的落地性,切實指導建設。
一是確定“一軸、三區、多點”的空間架構,即“大葉公路綜合發展軸、金星-明星-新強美谷三園一總部集聚區、光輝-梅園-周家-墩頭都市現代農業集聚區、資福-梁典-樂善-北丁-南陳美麗康養文旅集聚區、多個大葉公路沿線展示節點”。二是提出大葉公路沿線“減量復墾、政治提升、標志打造”三大策略和“一打底色、二引項目、三樹品牌”三步走計劃,明確各分區產業導向、發展策略和各階段工作重心,使鎮級部門在資源分配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分村導則指引建設
提出村莊設計“宅基提升、村道優化、生態強化”三大策略,將城市建設中的精細化理念融入到鄉村發展中。根據各村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策略,以村為單位編制導則,在空間上首先鎖定工作方案。
根據鎮域空間架構,明確各村發展方向,重點突出各村現有優勢特點。如金星村現代農業千畝良田、明星村3800畝生態片林、資福村限量優質精品蔬果等,為打造“一村一品”,掛出“一村一圖”,有效銜接法定上位規劃和土地使用相關法規,切實指導各村產業發展和村貌更新。
作為2019年度全市28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村之一,新強村位于大葉公路和浦星公路兩條市級主干道交叉口,整村以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和總部經濟引入為亮點,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努力打造上海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的“新強樣板”。金匯鎮以新強村為原點,大葉公路和浦星公路為啟動軸,可在短時間內實現鄉村風貌的大幅提升,為更廣泛區域的蝶變奠定基礎。
1.以宅基地改革為路徑實施空間騰挪
新強村是全市首個“上樓”和“平移”兩種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方式同時實施的示范村。多輪意見征詢后上樓和平移375戶,保留79戶。目前完成平移簽約20戶、上樓簽約357戶,上樓老百姓當日簽約、當日選房、當日入住,獲得了老百姓高度認可。
圍繞村委會打造新江南農村社區,一期47戶占地約37畝,現已完成建設。采用村民參與設計的全新方式,在整體風貌統一的基礎上,村民可對自家宅基房屋外觀進行個性化定制,現場計算建房成本,當天完成全部設計和簽約程序。同時,平移點內分布了三座由保留民居改建的公共建筑——生活驛站、青春里為老服務中心及鄉愁回憶館,為村民提供了與城市同樣完備并具有鄉村特色的生活服務。
2.以空間重塑的方式實施生態商務區建設
通過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騰挪出建設用地空間和指標,落實《郊野單元規劃》中所劃定商業用地的土地前期工作。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社會資本簽約合作,進行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和生態商務區打造。商務區采用了最新的近零能耗被動式建筑技術,使在田園中辦公成為可能。目前,樣板房已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一期11.5將于近期正式開工,二期82.5畝處于項目前期階段。
1.大葉公路綜合發展軸風貌提升
大葉公路作為金匯鎮鄉村振興綜合發展軸,同時也是一條市級主干道,連接浦東新區、奉賢區和金山區,金匯鎮內大葉公路全長約13公里,東西向貫穿全鎮,其兩側的鄉村風貌提升將大大提升全鎮整體形象。金匯鎮計劃今年啟動大葉公路兩側風貌提升工程,涉及大葉公路兩側各300米范圍內1040戶,通過建筑立面改造、宅前屋后垃圾清運、路面翻修等方式,大力提升大葉公路兩側鄉村風貌,同時提升金匯鎮農村整體形象和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2.浦星公路城鄉融合發展軸配套功能提升
浦星公路雖未作為金匯鎮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要軸線,但因為其西側為奉賢新城,東側為金匯鎮郊野區域,是典型的城鄉發展融合區,同時具備鄉村生態環境和城市功能配套,基礎條件得天獨厚。金匯鎮配合區級相關部門圍繞“上海之魚”民宿建設計劃,目前已對區位條件最佳的新強、百曲、白沙和行前四個村完成現狀摸底,計劃年內完成50間民宿客房建設,有機分布于這些村落中,提升浦星公路沿線的城鄉融合發展配套功能。
1.持續實施空間騰挪
金匯鎮在過去三年中不斷通過上樓集中居住的方式實現農民居住環境的改善和農村土地空間的騰挪。2019年完成新強村357戶,2020年完成“三線”區域130戶,2021年已鎖定危舊房200戶。騰出的土地空間和指標一部分用于復墾,一部分用于資金平衡,其余部分則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要求的重要空間資源。
2.打好農村生態底色
通過建設和整治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要求。充分爭取上級獎補政策,2021年計劃完成5810戶村莊改造,保留村莊肌理,恢復鄉村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自然景色,體現江南水鄉特色;出臺《金匯鎮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實施方案》,確定人居環境優化工程任務清單,推進人居環境優化工程,部署推進村莊清潔周專項行動,清潔環境衛生、參與環境整治、美化農宅庭院、加強清潔生產。
1.推進“生態商務區”建設
通過深化“三塊底”改革,梳理、整合和統籌全鎮優質資源,充分利用《郊野單元規劃》中各村已落圖的商業用地,壯大村級集體資產,通過以租代售或土地出讓等方式,吸引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入駐。
今年年初,申亞森林美谷一期項目8.7畝獲得上海市首張《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三塊地”改革獲得突破性進展,二期5.1畝計劃年內完成土地前期手續。
2.規范宅基地流轉
金匯鎮農村地區通過宅基地流轉引進企業已有60余家,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資源,發掘老宅基地特有的風貌特點和生態優勢,引進文化產業總部經濟。去年明星村“星傳奇”“金匯天下”等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見通過現狀宅基地流轉方式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提升,是短期可見成效的好方法。鎮級計劃成立經組公司,統一辦理出租和后續管理。
金匯鎮今年在明星村通過宅基地流轉,掛牌成立上海青年影視編劇創作基地(奉賢),以文化影視產業為抓手,發揮影視產業的集聚功能和賦能效應,助力影視制作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實現稅收增長,助力鄉村振興,走出一條影視原著創作、影視制作、影視發行的全鏈條新路。
1.加強農產品牌建設
金匯鎮在大農業的發展理念下,聯合鎮內特色農業企業、合作社,利用生態農業技術,以農作物成熟月份為節點,周期性打造的特色農業產品,在春華秋實中孕育“金匯十二味”優質農產品牌,探索農業產業的一、二、三產融合聯動。
集結本鎮鎮每月極具代表性的優質農產品,由鎮農業部門進行平臺化管理和統一包裝,融入文創理念,打造一系列特色優質農產品統一品牌,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銷售推廣。合作社或特定產品得到“金匯十二味”授牌的企業和產品,更像是得到了一種代表著優質的“認證”。金匯目前登記在冊合作社105家,有十余家參加“金匯十二味”品牌打造,未來通過技術指導、品質把控,將有更多合作社參與到“金匯十二味”,做大做強這一特色品牌。
2.擴展農村發展品牌內涵
鎮級計劃設立專項基金,初始資金由鎮政府自籌,同時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全過程服務鄉村振興產業招商、基礎建設、后期運營等方面。關注企業孵化、公共服務、空間營造等重點工作,開辦企業沙龍等活動,聚點為面,形成金匯鎮鄉村振興產業集聚效應,擴大金匯鎮鄉村振興產業在招商方面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2020年完成打造全區首家智慧興農驛站,結合產銷一體化、休閑農業等融合模式發展,積極開拓鄉村旅游、采摘旅游、農商文旅聯動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百曲村“豐荷農莊”休閑游、資福村桑葚采摘節、明星村申亞拓展基地等一系列農旅模式初具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