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技導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主管,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辦,全面為科教興農服務,具有權威性、導向性、代表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于1999年6月創刊,雙月刊(2017年改為月刊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中心(CABI)數據庫、FAO-AGRIS數據庫收錄。本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在全國農業科技綜合類期刊中位居前列。
本刊在內容上側重于農業科技領域最新科研進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和發展態勢及政策導向,如: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與利用、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安全、生物質能源、動植物重大疫病發生機理與防治、農業信息與精準農業、農業技術標準及農產品質量標準和農業節約高效生產技術等。根據學科熱點,本刊將不定期進行專題征文。歡迎從事農業科研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管理干部、高等院校師生及海外留學人員積極投稿。
1 欄目設置與文體形式
本刊接收綜述類和研究報告類二種文體的論文,現按照當前農業科學發展熱點設置欄目,主要涉及方向包括:
1.1 農業創新論壇刊載農業科技領域內各學科和相關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和動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內容的分析和評述,需提出獨到見解和指導性意見。
1.2 生物技術 生命科學刊載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花草和農業微生物相關的種質資源挖掘、工程化育種、新品種創制、良種繁育、設計育種、基因功能鑒定、途徑機理解析、組學研究等領域研究論文或綜述。
1.3 智慧農業 農機裝備刊載農林動植物表型特征識別與可視化表達、作業過程精準實施、大田和果園精準生產、設施農業智能化生產、畜禽養殖設施設備、規模化養殖信息化作業、溫室節能蓄能、光伏利用、智慧空中農場等高新技術及裝備、信息服務體系等相關研究論文或綜述。
1.4 動植物健康刊載植物病理、農林昆蟲、雜草鼠害及動物疫病檢測與防控等領域研究論文或綜述。
1.5 食品質量 加工儲運刊載食品加工制造技術、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食品保鮮物流、食品營養健康等領域研究論文與綜述。
1.6 生物制造 資源生態刊載農業生物制品(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肥藥減施、水土資源高效利用、高效輕簡種植技術、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等領域研究論文與綜述。
1.7 海洋農業 淡水漁業刊載水產品種質資源開發、新品種選育、淡水與海水健康養殖、捕撈與新資源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漁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研究論文與綜述。
1.8 方法與技術創新刊載實驗技術與實驗方法改進、開發等領域研究論文與綜述。
1.9 信息交流作為信息發布的平臺,及時發布國家農業科技的政策信息和高技術項目指南、相關資訊等。
1.10 創新成果與先鋒人物刊登農業領域、生物技術領域相關的科技產品與技術服務廣告;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高科技企業的形象廣告;宣傳農業各領域學術帶頭人的科技成果;發布農業科研成果推廣與項目招商信息、學術會議信息、農業科研最新進展信息等。
2 投稿要求
2.1 投稿方式本刊接受電子文稿,作者不必寄送紙質稿件。投稿請登陸本刊網站,注冊作者后根據提示進行。本刊網址為www.nkdb.net。
如果網站投稿遇到技術問題,作者可通過電子郵件咨詢或投稿,本刊郵箱為:nykjdb@163.com或 nkdb@caas.cn。
2.2 作者責任作者投稿時應保證:①來稿未一稿多投;②來稿全部數據真實可靠,且主要數據、圖表未曾正式發表;③來稿無抄襲、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內容;④來稿未涉及保密內容;⑤來稿中作者和單位的署名、排序無任何爭議。
本刊視通信作者為所投稿件的責任作者,應保證上述要求,并負責支付版面費等相關發表費用。如有需要,本刊有權要求通信作者提供相關數據、版權證明等。校樣稿、收費通知單、樣刊、稿酬等均與通信作者或通信作者授權人聯系。
2.3 文章版權自投稿之時起,投稿人(包括全體作者)即將該論文的版權授予《中國農業科技導報》編輯部,編輯部可進行印刷、發行等工作。為了推進科技信息交流的網絡化進程,我刊建設開通了網站(www.nkdb.net),已接收稿件均在網站上預發表網絡版,正式出版的同時當期稿件更新進入《中國農業科技導報》網站,提供免費全文下載服務;同時,本刊已加入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CNKI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維普資訊中文期刊網等,在正式出版1~3個月后將進入上述期刊網站,實現網上閱讀與查詢。如作者不愿編入上述期刊網站,請在投稿時說明。
3 稿件處理
3.1 收稿通過網站投稿,編輯對稿件處理后,稿件狀態會更改,請作者自行查閱。
3.2 審稿本刊實行三審制,編輯初審期為1周,對于內容不合本刊宗旨或格式不合要求的投稿將在1周內退回;通過初審的稿件在1周內送審稿專家審閱。專家審稿周期為1個月,審閱意見將及時通知作者,作者修改期為1個月,如不能及時修改,請提前申明理由,否則作新稿處理。稿件刊登與否需經兩位同行專家評審,并由常務編委終審決定。投稿時作者可提出若干建議審稿人或要求回避的同行專家,供編輯部參考。無論刊用與否,編輯部均會通知作者最終意見。請作者自投稿日起,半年內不得另投他刊。
3.3 編輯編輯部對擬用稿件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如作者不同意修改,務請在來稿時注明。對于英文摘要及文內圖表中的英文注釋,如作者原文不妥,編輯部將要求作者重新翻譯。對于作者修改不合要求或作者委托編輯部進行翻譯的,編輯部將進行編輯翻譯。編輯后的文稿(含英文摘要和圖表英文注釋的修改)將返回作者認可,文責作者自負。
3.4 印刷論文發表前,編輯部將通過電子郵件向作者(通信作者)發送校樣和收費通知單,作者(通信作者)認可后印刷。本刊采用銅版紙4色印刷,可接受彩圖。
3.5 發表費用專家評審費每篇200元(未通過初審的稿件不收)。刊用稿件按印刷頁面收取版面費,300元·版-1。文內英文校對服務將酌情收費,彩圖每版加收300元。
銀行匯款:
收款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開戶行:交通銀行北京農科院支行
賬 號:110060435012015021122
匯款時請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和稿件編號。
3.6 稿酬與樣刊論文發表后,本刊按50元·版-1支付作者稿酬(包含上網內容報酬,不再另付),同時贈送樣刊2本。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撰文要求
來稿要求內容充實、立意創新。寫作上要重點突出,條理分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字簡練。書寫要工整,用字要規范,標點要正確,計量單位和符號要符合國家標準。外文字母、數學符號、拉丁學名要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也應標示清楚。
1 標題
文章標題務求簡明扼要,以反映論文主題,一般不超過20字,避免使用副標題,避免在標題中出現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英文標題與中文相吻合,除連詞、介詞及冠詞外,詞的首字母大寫。
2 作者與單位
文章作者的署名人數及順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無知識產權爭議問題,所有署名作者對文稿署名認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并分別注明所有作者的單位、城市和郵政編碼。稿件修改過程中有作者署名的改變,要求由通信作者提出并認定。
3 中英文摘要與關鍵詞
正文前需有200~300字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能夠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并重點提示出論文的創新之處。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一致。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別列出中、英文一致的關鍵詞3~8個。
4 正文標題層次
正文部分區分綜述專論和研究報告,對內容和格式要求有所差別。綜述專論須包括:引言、展開論述部分、結論及展望。研究報告須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四部分。正文中各級標題應精煉明確,以不超過15字為宜。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可用至3級標題,不同級別的數字之間用實心圓點“.”相隔,最末數字不加標點,如:“2”“2.1”“2.1.1”,以此類推,一律左頂格,后空一字距寫標題。正文引言部分不立標題,不加編號。致謝和參考文獻不列入標題層次。
5 腳注
來稿首頁腳注處注明論文資助的基金項目和聯系方式(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基金項目包括課題來源、名稱及基金代號;作者簡介包括姓名、職稱或學位、所從事專業方向及聯系方式(包括電話、E-mail)。
6 數字
按照國家標準GB/T15835-2011規定,數值、序號和代碼中的數字、用于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中的數字等,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值中的數字超過3位時,以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一組,組間留四分之一空隙。純小數不可省略小數點前的“0”。阿拉伯數字可以漢字“萬”、“億”連用,但不可與“百”、“千”連用。成語、常用語等出現的數字可使用漢字數字。
7 計量單位
在正文和圖表中,本刊統一要求使用國際單位制(SI)和符合我國國家標準的計量單位。如:液體體積使用L(升)或mL(毫升)等;溶液濃度使用mol·L-1或mg·L-1等,不再使用M、N、ppm等;面積使用hm2(公頃),不用“畝”;重量使用kg(千克)、t(噸)等;蛋白質分子質量使用Da或kD;時間單位使用s(秒)、min(分)、h(小時)、d(天)等。
8 字體
文字的正體和斜體有具體要求。公式中變量符號使用斜體,常量采用正體;生物的拉丁學名中屬名、種加詞及以下等級采用斜體,科名及以上采用正體;遺傳學中基因符號采用斜體,蛋白質名稱采用正體;分子生物學中限制性內切酶名稱前三個字母為斜體等。
9 圖與表
文中應根據文章需要制作圖與表,圖表應精煉、完整,具有自明性,使讀者不查閱正文即可理解圖表內容,并有助于理解正文。圖表應排在正文首次提及之后。在正文文字中概括歸納圖表內容時,避免逐項重述數據及圖表的重復使用。圖表的標題、內容及注解一律用中英文對照標示。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不帶豎線,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計算機制圖或照片圖片播入word時,不要變更圖片大小。請作者同時提供圖片的原始文件jpg或tif格式,300 dpi以上,以保證排版時圖片的清晰。
1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只列入近期的、主要的、已公開出版的引用文獻;按在論文中出現的順序列于文末,論文中在引用處掛角標注;內容、書寫順序應規范。參考文獻的著作者少于3人時全部列出,超過3人時,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英文為“etal.”)。
主要文獻的書寫格式如下:
專著:[序號]著者.題名[M].版次(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期刊:[序號]著者.文章名[J].期刊名(英文刊名可縮略),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會議錄、論文集等及析出的文獻:[序號]著者.文章名[C]//編者名.文集名.會議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專利:[序號]專利持有者.專利名稱: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報紙中析出文獻:[序號]著者.文章名[N].報紙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學位論文:[序號]著者.文章名[D].出版地:學校名,學位論文,出版年.
電子資源:[序號]著者.文章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實例:
[1] 徐云碧,朱立煌.分子數量遺傳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78-85.
[2] SAMBROOK J, RUSSELL D.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M].3rd Ed.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268-303.
[3] 邱德文,楊秀芬.蛋白質農藥研究與產業化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 8(6): 1-4.
QIU D W, YANG X F.Progress on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plant activate protein pesticide[J].Rev.China Agric.Sci.Technol., 2006, 8(6): 1-4.
[4] ANDERSON I, SOROKIN A, KAPATRAL V.Comparative genome analysis ofBacilluscereusgroup genomes withBacillussubtilis[J].FEMS Microbiol.Lett., 2005,250: 175-184.
[5] 李正名,楊華錚.迎接新農藥創新研究所面臨的挑戰[M]//杜燦屏,劉魯生,張恒.21世紀有機化學發展戰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371-1380.
[6] 曾憲海,林位夫,王軍,等.一種植穴搗洞器:CN10360982A[P].2009-01-20.
[7] 丁文祥.數字革命與競爭國際化[N].中國青年報,2000-11-20(15).
[8] 葉優良.間作對氮素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9] 王文靜,王宇.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超過56%[EB/OL].(2015-12-27)[2019-10-2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2/27/c_1117592182.htm.
具有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獻需中英文對照。
11 英文稿件
本刊現同時接受英文投稿,英文稿件的書寫除正文為英文外,其他參照中文稿件,要求有中文題名、作者及單位、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全部使用英文,中文文獻請譯為英文,后方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