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海繼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灘歌林場 甘肅 天水 741314)
生態林業是指根據經濟學原理,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促進林產品發展的同時,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環境狀態的林業。它是一個多目標、多功能、多成分、多層次組合,結構有序,開放循環,內外交流,關系協調,能協調發展,具有動態平衡功能的巨大的森林生態系統。
當今時代,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熱門話題,我國想要實現林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要做好生態林業的建設,要通過推廣和應用先進的林業技術來推進生態林業的建設。只有林業技術能夠得到推廣并發揮作用,才能夠幫助建設更好的生態林業,同理,在林業技術推廣方面下足功夫研究,才能夠使得生態林業建設實現更優。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出現諸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情況,要建設生態林以改善環境。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差異較大,要根據地區差異采取不同的方案來建設生態林業,使得相關工作面臨許多困難。通過運用轉化后的林業科技成果來加快建設生態林,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然而這些被研究出來的科技成果由于種種原因,如轉化率等問題,導致這些成果的運用出現問題,發揮不出其真正的效果。推廣林業技術會解決這個問題,在建設生態林時直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研技術,這樣做挑戰難度較大,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根據地域環境的不同逐步做出調整,在調整的過程當中不斷完善,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隨之提高。
要想提高生態林業建設質量,就要大力推廣林業技術,通過精心選擇適宜的林業技術并將之貫穿于在植樹造林的全過程,以此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以及生長速度,并且減少病蟲害,才能在短期內提高幼苗的覆蓋率,幫助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只有全方位且深入地了解到周遭的生態環境,才能夠做好林業技術的推廣工作。然而我國目前正在使用的林業技術并不能系統地解決林業生態環境的問題,也實現不了全面關注生態環境,單一的林業技術無法兼顧多樣性和針對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的林業發展。
很多林農仍然秉承著傳統且落后的思想理念,未掌握先進的林業技術,使得林業生產的效率不高,對于最終的林業生態建設也產生消極影響。同時,這些林農不了解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性,自身的文化素質的限制又讓他們在接受先進事物和技術時有心理障礙,使得林業技術在發展與推廣時受到限制。
林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地點一般都在偏遠鄉鎮的林業站中,較難及時獲取先進的林業技術知識,再加上由于個人原因如學習能力有限、適應能力不行,一部分人無法理解和實現新興的科學理念與先進的林業技術,使得工作質量不好、工作效率不高,此外,一部分林業技術推廣人員在與林農溝通交流時,由于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使得林業技術推廣受到阻礙。
研發和推廣林業技術,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然而某些部門由于忽視生態林業建設,不投入足夠的資金,使得林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進行不下去。同時,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一些高水準的研究與實驗也無法順利開展,林業技術的創新工作十分緩慢,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人才與實踐,最終出來的科研結果不盡如人意,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熱情也很難提升。
在林業技術推廣的環節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是推廣人員,只有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起來,才能夠實現林業技術的及時推廣。然而當下的一些科研人員在工作當中不積極也不認真,甚至在做推廣工作時出現渾水摸魚的情況,因此必須對科研人員加強培養,才能夠使我國生態林業建設工作能夠健康且可持續發展下去。
做好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前提,是構建和完善林業技術推廣網絡體系。一些經濟落后或偏遠地區,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試點建設,此外,政府也可以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對于林農的知識水平和思想認知水平,也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來提升,可以在教育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請專業人員來對林農的技術和操作進行指導和宣傳,還可以請教授定期為林農講座。
生態林業建設不可能朝夕之間完成,這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因此要對林業的發展情況進行長期且細致的檢測與觀察。對于病蟲害等問題,也可以進行檢測而及時發現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解決。
要從基層出發,為基層勞動人民普及知識,讓農村基層林業建設人員清楚地認識到林業技術對林業建設的重要性,培養科學觀念和技術革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此外,針對從業人員要定期培訓,要提升薪資待遇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并且定期考核員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益,使其時刻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
綜上所述,在國民經濟當中,林業所占據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既要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又要為我們提供生產原料,經濟與生態之間平衡發展,需要生態林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在我國,林業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真正讓林業技術支撐起整個生態林業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