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戴其玲
竹編非遺傳承人 丁邦才
設計意圖:竹子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材料之一,竹編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編織竹制品的自然美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為了傳承非遺文化,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竹編技藝的歷史、發展現狀和價值,親手體驗竹藝品的制作,并把竹編融入到生活中去,將日用、裝飾與藝術相結合,我們將非遺技藝搬進課堂,通過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把非遺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不僅傳藝育人,而且對于加強非遺傳承和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1.欣賞竹編工藝品,發現竹編工藝的特點,了解竹編歷史和有關竹編工藝在生活和藝術上的情況。
2.了解并掌握竹編操作工藝流程,學會分工合作。
3.學習“挑一壓一”竹編技法,提高手眼協調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1.竹編工藝實物展。
2.PPT:竹編操作工藝流程。
3.希沃白板小游戲:竹子變竹篾的過程。
4.小視頻:竹編工藝品廠。
5.竹編材料包:竹編餐墊(與幼兒數相等)。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images/BZ_74_1538_1996_2209_2451.png一、欣賞導入,引發興趣教師帶幼兒走進竹編工藝實物展。幼兒觀察并提問。幼: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竹編非遺傳承人丁老師為幼兒解答。教師出示一根竹篾。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幼兒自由回答。師:想知道竹篾是怎樣變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images/BZ_74_791_2574_2209_3265.png

?
反思:
非遺進課堂不僅能讓幼兒接觸非遺技藝,親身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價值,而且對于非遺保護與傳承也具有重要意義。活動中孩子們既感知到了竹編非遺技藝的魅力,又感受到了非遺傳承人丁老師的嚴謹認真、堅持不懈。幾根竹蔑,在丁老師的手中仿佛有了靈性——竹蔑在手中翻動,不一會兒一個竹編餐墊就完成了。孩子們連連贊嘆,一個個躍躍欲試。而“挑一壓一”編織技法,看起來如此簡單,到了孩子們手中卻變得困難重重。因為竹蔑的纖細程度和韌性使得編制過程中力道的拿捏極為重要,力氣大了竹蔑會變形且易斷,力氣太小竹蔑又不易固定。經過師幼協作努力,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竹編作品,紛紛表示喜歡上了竹編。本次活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的有益傳承,我們將以“非遺進課堂”為切入點不斷夯實文化根基,使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