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躍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腎病科 福州350100)
尿毒癥性皮膚瘙癢癥(Uremic Pruritus,UP)是由于長期透析導致的皮膚瘙癢疾病,多于夜間發作,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臨床常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治療UP,該藥具有抗炎效果,但部分患者治療后瘙癢癥狀仍不能得到改善,甚至少數患者出現皮疹、紅腫等不良反應,需聯合其他藥物強化治療。中醫學認為UP屬“腎燥、溺毒”等范疇,脾腎衰敗、氣閉瘀血是基本病機,治療需以排毒化瘀、鞏固正氣為原則[1]。自擬外用止癢方熏洗可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消炎止癢。本研究探究自擬外用止癢方熏洗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UP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審(015)號]。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醫院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70例UP患者。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皮膚性病學》第9版[2]中瘙癢癥標準,且為尿毒癥患者;中醫診斷符合《皮膚瘙癢癥中醫治療專家共識》[3]中濕熱內蘊證標準,主癥為瘙癢不止,抓破后滲液結痂,次癥為口干口苦,納差,胸肋脹滿,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近2周持續優質蛋白、低鹽低脂飲食者;長期接受規律透析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由過敏導致的皮膚瘙癢者;合并高血壓、低血壓者;不能服從安排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7~66歲,平均(40.22±2.48)歲;病程1~6年,平均(3.12±0.59)年。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5~70歲,平均(40.55±2.16)歲;病程1~7年,平均(3.37±0.64)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國藥準字H20074168)涂于患處,每日2次,持續4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外用止癢方治療,藥方組成:酒烏梢蛇、當歸、生地黃各30 g,赤芍、紫草、白鮮皮、牡丹皮、蒺藜、何首烏各15 g,桂枝、川芎、紅花、桃仁各10 g,甘草6 g,生姜10片,大棗5枚。將藥物封包放置儀器中,加熱煮沸產生霧氣,待降溫至40~50℃時保持溫度恒定,熏洗患處30 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4個月。兩組患者均接受低磷飲食。
1.3 觀察指標(1)中醫證候積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判定治療前、治療4個月后的中醫證候積分,主癥按無、輕、中、重分別記0、3、6、9分,次癥分別記0、2、4、6分,舌脈正常記0分,不正常記1分,總分35分,分數越高表示皮膚瘙癢癥狀越嚴重。(2)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治療前、治療4個月后分別采取兩組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半徑10 cm,取血清,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PTH,試劑盒選擇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試限劑盒選自上海紀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Dirk R Kuypers評分:治療前、治療4個月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皮膚瘙癢評分。范圍:身體一處瘙癢記2分,兩處及以上記4分,全身瘙癢記5分。程度:無須抓撓記2分,輕微抓撓且未抓傷皮膚記3分,抓撓不緩解記4分,抓傷皮膚且難以忍受記5分。睡眠干擾:因瘙癢導致蘇醒每次記2分,上限為10分,若因瘙癢導致無法入睡直接記10分。Dirk R Kuypers評分總分為20分,分數越高,患者瘙癢程度越嚴重。(4)不良反應:治療期間,比較兩組皮疹、出膿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月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35 35 48.429 32.554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 t P 20.11±2.12 19.87±1.89 0.500 0.619 10.23±0.25 12.66±0.95 14.635 0.000
2.2 兩組PTH和CRP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PTH、CRP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月后,兩組CRP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PTH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PTH和CRP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PTH和CRP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PTH(ng/L) CRP(mg/L)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35 35 t P治療4個月后觀察組對照組35 35 t P 180.66±60.88 180.95±61.21 0.020 0.984 170.87±25.33 175.43±26.81 0.731 0.467 24.75±3.88 24.60±3.21 0.176 0.861 4.13±0.11*10.44±2.12*17.585 0.000
2.3 兩組Dirk R Kuyper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Dirk R Kuyper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月后,兩組Dirk R Kuype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Dirk R Kuypers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Dirk R Kuypers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35 35 14.859 9.906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4個月后 t P 10.31±3.32 9.98±3.52 0.404 0.688 4.35±1.66 5.62±2.78 2.321 0.023
2.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發生不良反應。
UP是尿毒癥患者進行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常見并發癥,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西醫多認為是長期血液透析導致體內PTH大量滯留,代謝廢物和毒素在體內積聚,表現為中毒性皮膚瘙癢癥。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可以消炎止癢,但部分患者用藥后會出現紅腫、灼燒等不良反應,需聯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UP。
中醫學認為“腎燥”是UP的關鍵原因,“內燥”為病機,津不能潤,“內燥”又分為“陰凝之燥”與“陰竭之燥”,“陰竭之燥”乃陽氣枯竭所致燥象。UP屬于“陰竭之燥”,因肺脾腎衰敗,臟腑失調,氣血循環失常,水、濕、毒內聚于體,濕毒外侵于皮膚,而見皮膚之瘙癢,故治療需以祛風開腠、補腎健脾、鞏固正氣為主要原則[5]。自擬外用止癢方中酒烏梢蛇可祛風濕、通經絡、止痙,白鮮皮可祛風燥濕,二藥均有祛風濕效果;當歸可補氣活血、調經止痛,赤藥可散瘀止痛,牡丹皮、川芎、紅花、桃仁可涼血化瘀、行氣活血,多藥合用可活血止痛;生姜解毒散寒,桂枝能散寒止痛,二藥合用可祛除寒氣,強化祛濕效果;生地黃可滋陰補腎、補血涼血;大棗可補中益氣;何首烏可補益精血;紫草可活血解毒;蒺藜可平肝明目;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消炎止癢的效果。
尿毒癥患者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會導致代謝失衡,體內毒素蓄積,加重機體炎癥反應,使PTH和CRP水平異常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個月后,觀察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與Dirk R Kuype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基礎上聯用自擬外用止癢方熏洗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UP患者可以減輕患者的炎癥狀態,改善PTH水平,減輕臨床癥狀。原因在于,自擬外用止癢方中的赤芍可以調節激素水平,疏通血管,祛除各種淤積的毒素,且赤芍所含芍藥苷有鎮靜、抗炎鎮痛作用;當歸中含有阿魏酸可以抑制細菌病毒,同時阿魏酸可以急劇降低CRP水平[6];當歸多糖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增強巨噬細胞能力,發揮殺菌消炎作用[7];紫草中含有的紫草素可以抑制細菌活性,且紫草的水提取物具有抗感染作用,可減輕瘙癢癥狀[8]。
此外,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不良反應,說明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自擬外用止癢方熏洗治療UP安全性較好。原因在于自擬外用止癢方為中藥,各成分副作用較小,且藥物用熏洗方式治療,無須內服,可以很好地避免胃腸道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基礎上用自擬外用止癢方熏洗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UP患者可以減輕患者的炎癥癥狀,改善PTH水平,減輕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