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閩林
(福建省龍海市第一醫院 龍海363100)
重癥肺部感染為臨床常見病,多因多種耐藥菌或致病菌所致,發生率較高,且近年來呈升高趨勢。該病病情發展較快,極易引起呼吸衰竭、休克等嚴重后果,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故而臨床上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3]。該病常規對癥治療多以抗生素抗感染為主,這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但效果尚不理想,容易造成病情遷移或持續加重。隨著醫學的發展,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逐漸應用于重癥肺部感染治療中。本研究探討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胸部X線或CT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重癥肺部感染;(2)符合纖維支氣管鏡肺灌洗治療指征;(3)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者;(2)預計存活時間不足6個月者;(3)接受激素治療時間超過2個月者;(4)不愿參與本研究或退出本研究者;(5)合并有惡性血液病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5~70歲,平均(46.94±2.03)歲;基礎疾病:重癥肺炎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支氣管擴張10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36~68歲,平均(46.88±2.15)歲;基礎疾病:重癥肺炎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支氣管擴張9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號:2021061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予以抗菌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機械通氣等,同時予以氨溴索祛痰、支氣管舒張藥物等對癥治療,連續治療2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術前行局麻處理,之后經鼻插入奧林巴斯纖維支氣管鏡,于支氣管鏡直視下將氣管、支氣管內的分泌物吸干凈;于感染部位注入37℃生理鹽水灌洗,每次25 ml,反復多次,直至吸出液清澈為止;最后將灌洗液完全吸出后,注入敏感抗生素。上述灌洗治療每周2次,連續治療2周,結合患者病情變化適當調整治療時間。
1.3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及血氣分析指標均恢復正常,胸部CT及X線檢查結果均正常;有效:癥狀、體征及血氣指標均有所好轉,胸部CT及X線檢查顯示病灶縮小程度超過3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4]。總有效=顯效+有效。(2)對比兩組患者各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癥狀包括咳嗽、發熱、肺部啰音。(3)對比兩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等。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并以血氣分析儀進行相關指標測定。(4)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致炎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各指標均以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ELISA)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癥狀消失時間、血氣分析指標、致炎因子等)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療效、基本資料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SpO2、PaCO2、Pa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
Pa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SpO2(%)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75.60±2.02 75.38±2.19 0.522 0.301 91.30±2.44 81.93±2.50 18.966 0.000 66.34±3.05 66.40±3.15 0.097 0.462 42.06±3.13 56.99±3.44 22.699 0.000 46.60±2.98 46.56±3.19 0.065 0.474 80.99±3.20 65.70±3.25 23.705 0.000
2.3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s-CRP、IL-6、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致炎因子水平比較(±s)
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IL-6(mg/L)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125.99±9.32 125.28±8.86 0.390 0.349 5.39±0.35 18.93±1.02 88.784 0.000 92.48±4.03 92.50±4.10 0.025 0.490 15.33±3.04 32.03±4.19 22.811 0.000 419.93±14.35 420.05±13.99 0.042 0.483 22.34±3.65 35.23±5.08 14.571 0.000
2.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各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咳嗽消失時間(d)發熱消失時間(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50 50 t P 9.22±1.35 11.43±1.50 7.744 0.000 8.58±1.20 12.48±1.47 14.533 0.000 8.33±0.88 13.02±1.16 22.777 0.000 28.94±4.03 39.82±5.05 11.907 0.000
重癥肺部感染為呼吸內科常見的一種難治性疾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疾病長期作用所致[5~6]。患者發病后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則極易引發休克、呼吸衰竭等嚴重后果,甚至死亡[7]。該病常規對癥治療效果通常不夠理想,容易造成病情遷延不愈,因此探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十分必要。
纖維支氣管鏡技術的發展與改進為重癥肺部感染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近年來,臨床上逐漸將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應用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經支氣管肺泡反復灌洗可以有效稀釋痰液,從而達到加速痰液排出的效果[8~9]。同時通過肺部病原菌藥敏培養還可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生素,對于提升用藥的針對性、改善治療效果,減少因抗生素過度使用而造成的致病菌紊亂現象有積極作用[10]。另外,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多伴有通氣、換氣功能損傷,而病原菌感染又會加劇肺內分泌物釋放量,使得分泌物在氣道局部蓄積,進而加重通氣阻力,甚至引起局部肺不張,使局部炎癥反應加重、換氣功能下降。本研究對比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功能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SpO2、PaCO2、PaO2均明顯異常,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兩種治療方式在改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肺通氣功能方面均可發揮作用,但支氣管鏡灌洗治療的效果更理想、更具優勢,在減少肺內分流、促進氣體交換、提升氧合能力方面有積極作用,故而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肺通氣、血流比例及氧合功能[11]。且相對于常規藥物治療,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更具針對性,可在直視下進行氣道清理,徹底清除氣道分泌物,進而更好地抑制病原菌滋生,改善患者病情。
此外,呼吸內科疾病發生后,病原菌及分泌物蓄積、呼吸道纖毛運動能力下降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全身或局部炎癥反應。而致炎因子、炎癥介質的產生則會對氣管、支氣管換氣功能造成影響,從而極易加重心臟前負荷、引發肺動脈高壓,加重肺部感染。而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則能夠有效清除肺內局部分泌物,且通過反復灌洗還可對局部致炎因子進行稀釋、清理,從而更好地緩解局部炎癥反應,控制患者病情發展。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反應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hs-CRP、IL-6、IL-8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支氣管纖維鏡在改善患者炎癥反應方面效果更顯著,治療效果更理想。
綜上所述,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可進一步促進癥狀改善,有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肺通氣功能,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