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帆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昌330003)
急性牙周膿腫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主要是牙周炎發展至晚期后因深牙周袋導致的并發癥,一般位于深部牙周組織或牙周袋壁,發生限制性化膿性炎癥概率較高,有明顯的不適感[1],可引起牙槽骨周圍膠原纖維和牙骨質的破壞。急性牙周膿腫發病急,同時牙周袋側壁也會形成半球形狀腫脹突起,炎癥波及廣泛,使組織張力增大,疼痛劇烈,并伴有搏動性跳痛,患者有明顯的“浮出感”,患牙松動明顯,個別病例還伴發全身發熱、低熱等癥狀,給患者帶來巨大苦惱。在膿腫初期還未形成膿液之前將大塊牙結石清理干凈,并徹底沖洗牙周袋,在形成膿液之后按照膿腫部位與表面黏膜厚度選擇自牙周袋中或牙齦表面進行引流。急性牙周膿腫的治療方法有切開引流、牙周基礎治療、全身抗感染、局部藥物沖洗等。牙周膿腫可發生于任意牙周炎類型中,是發生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組織中的化膿性炎性反應,會破壞周圍膠原纖維和骨質[2],其中牙周炎是始發于牙菌斑的特異性炎癥,是牙齦卟啉單胞菌、聚核梭桿菌等多種細菌定植于牙周從而導致牙周組織的炎性反應[3]。以往臨床主要采用消除引起牙周炎細菌和菌斑的手段進行常規治療,但效果并不明顯。本文對甲硝唑棒、鹽酸米諾環素軟膏這兩種藥物在急性牙周膿腫治療中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牙周臨床指標進行對比,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的急性牙周膿腫患者60例,按照信封隨機均等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2~58歲,平均(40.72±4.17)歲。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2~58歲,平均(41.36±4.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患牙軟組織腫脹界限明確且為單發局限性牙周膿腫,患牙周圍牙齦表面光亮、充血、腫脹、牙周袋深度>5 mm;曲面體層攝影顯示該患牙牙槽骨為部分吸收[4],但尚有保留價值,患牙無創傷史;患者近30 d無抗生素應用史;近半年無牙周系統治療史;患者牙列基本完整(缺失牙數≤2),全身健康。排除有嚴重的基礎疾病、精神異常等患者;需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首先在局麻下將膿腫切開引流,再進行完善的牙周基礎治療,行超聲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然后用生理鹽水和3%過氧化氫沖洗液交替沖洗牙周袋壁,切忌加壓沖洗,以免引起劇烈疼痛或皮下氣腫,反復沖洗,吸干。對照組牙周袋內使用甲硝唑棒(國藥準字H10930217),每100 g中含甲硝唑22 g。每次插入牙周袋2 cm左右,1次/d,連續7 d。研究組牙周袋內采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注冊證號H20150106)進行治療,其中每0.5g中含鹽酸米諾環素10 mg,將藥品注入牙周袋內,1次/d,連續7 d。治療期間囑咐患者勿使用任何含有抗生素的藥物或漱口水。治療2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 臨床觀察指標包括:(1)兩組治療效果。本研究依據臨床檢查對兩組治療后的有效率進行分析評價。痊愈:治療后患者的牙齦紅腫、疼痛等自覺癥狀消除,牙齒無叩痛,牙周袋無溢膿,頜下淋巴結恢復正常[5~6];有效:治療后,患者主觀癥狀減輕,稍有不適,牙周袋內仍有明顯膿性分泌物,牙齦周圍仍有充血紅腫,患牙松動略有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齦紅腫、疼痛、牙周袋等自覺癥狀及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7]。總有效率=(痊愈病例+有效病例)/總病例×100%。(2)監測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菌斑指數、出血指數、牙周袋深度[8]。(3)炎癥介質水平:采用消毒干燥濾紙吸取牙周袋內的齦溝液,進行炎癥介質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表達水平的檢測[5]。(4)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2.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健康指數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各項臨床觀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健康指數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健康指數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菌斑指數(分)出血指數(分)牙周袋深度(mm)研究組對照組30 30 30 3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31±0.45 0.86±0.31*#2.35±0.37 1.36±0.34*3.74±0.69 1.05±0.26*#3.71±0.63 1.72±0.31*5.27±0.83 2.11±0.45*#5.32±0.85 3.52±0.39*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較,治療后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IL-6 TNF-α hs-CRP研究組對照組30 30 30 3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13±0.89 1.61±0.41*#4.16±0.85 2.63±0.45*6.61±1.20 2.32±0.62*#6.59±1.16 4.06±0.67*18.07±3.25 6.30±0.61*#17.99±3.33 9.58±0.76*
2.4 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頭暈1例、惡心1例;對照組出現頭暈4例、惡心3例、腸胃不適2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30.00%(P<0.05)。
急性牙周膿腫發病急,炎癥波及廣泛,疼痛劇烈,是牙周炎發展到中晚期出現深牙周袋后常引起的臨床癥狀,急性牙周炎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這與生活環境的不斷改變及患者身體素質不斷降低有直接性關系,其對患者牙齒和口腔健康危害較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食欲,降低了生活質量[5]。牙周膿腫使牙周內膿性滲出物增加且會損傷牙齦組織并鎖緊牙周袋口,對牙槽骨帶來不可逆的吸收和破壞,最終導致牙齒松動脫落,嚴重時會導致糖尿病等疾病發生,故應當重視牙周膿腫的預防和治療[6]。
目前,藥物治療是治療急性牙周膿腫的常規治療措施,其中甲硝唑棒、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均屬于常用藥物,甲硝唑棒主要用于治療和預防厭氧菌引起的感染,而口腔內感染是以厭氧菌為主,所以通過局部使用甲硝唑棒可以達到殺菌的作用,可強效抑制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陽性厭氧菌感染,且在5 min內可釋放7.00%的主藥,確保在最短時間內使齦溝液的藥物濃度達到154 g/ml左右,且持續時間長[7]。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的功效主要是抗炎、抗病毒、殺菌,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膠原酶[8]的活性,降低骨吸收能力,促進牙周組織再生,對患者牙周牙根面有輕度脫鈣作用,促進牙周細胞的附著和生長[9]。此藥物屬于半合成四環素類抗生素,抗菌作用與多西環素類似,但是抗菌作用更強,具有高效、長效、速效的作用特點。它的主要成分為7-鹽酸二甲胺四環素,起效濃度低但是滲透性極強,即使少量用藥也可長時間維持藥物的高濃度抗菌、抑菌狀態,可在減輕病癥的同時,增加牙周袋內藥物濃度,長期維持藥效,其屬于緩釋劑型藥物,不會引起明顯藥物不良反應,安全可靠[10]。并且它還可以調節宿主反應的非抗菌特性,是治療急性牙周膿腫的首選藥物之一。
本研究首先對患牙區牙齦膿腫進行了徹底的切開引流,再進行完善的基礎治療,行超聲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徹底沖洗后再輔以局部抗菌藥治療,治療2周后,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急性牙周膿腫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同時也觀察到,治療后兩組牙周健康指數均有提高,IL-6、TNF-α、hs-CRP水平均下降,說明研究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提示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急性牙周膿腫更有利于促進炎癥吸收,恢復牙周健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