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玲 徐月波 林鳳萍
(福建省龍巖市博愛醫院糖尿病科 龍巖364400)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多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血糖水平升高,患者多表現為多食、頻尿、多飲和體重減輕等癥狀,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臨床治療T2DM以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為主,其中利拉魯肽是一種新型的人胰高糖素樣肽-1類似物,可有效降低血糖,緩解臨床癥狀。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單獨使用西藥治療易導致部分患者出現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需尋求其他藥物聯合治療。中醫學認為,T2DM屬于“消渴”范疇,多因素體虧虛、勞倦過度、飲食不節等,導致肺腑失調,陰虛熱盛,氣血運行不暢,瘀滯脈絡而發病,治療應以清熱養陰、活血化瘀為主[2]。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具有清熱生津、滋陰化瘀的功效,符合上述治療原則。鑒于此,本研究將重點分析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聯合利拉魯肽在T2DM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9審(49)號],選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醫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作為實驗對象。(1)診斷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中T2DM診斷標準,且經血糖檢查確診;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氣陰兩虛證診斷標準:主癥為口干咽燥、倦怠乏力,次癥為多食易饑、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紅苔薄,脈細數。(2)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可耐受本研究用藥;治療依從性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入院前近期內未接受相關治療;已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合并心力衰竭者;免疫系統障礙者;肝腎功能不全者;伴有嚴重并發癥者。依據門診號單雙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65歲,平均年齡(57.73±2.1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7±1.12)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0~65歲,平均年齡(57.68±2.13)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62±1.03)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常規治療,包括控制飲食、適量運動等,并在餐后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44020775)治療,1次/片,3次/d,連續治療2個月。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利拉魯肽注射液(注冊證號S20160005)治療,0.6 mg/次,1次/d,睡前皮下注射,1周后調整為1.2 mg/次,1次/d,連續治療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治療,藥方:玄參20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生地20 g、山茱萸15 g、丹皮15 g、黃芪30 g、山藥20 g、茯苓20 g、天花粉20 g、懷牛膝30 g、葛根20 g、丹參20 g。每日1劑,由醫院藥房代為煎煮取湯400 ml,分2次服用,200 ml/次,連續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1)療效。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量化中醫證候積分,主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為0、2、4、6分,次癥按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記為0、1、2、3分,舌脈異常記1分,正常記0分,共22分,分值越低說明癥狀越輕。再根據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中醫證候積分減分率判定療效,無效:癥狀無改變,證候積分減分率<30%;有效:癥狀有改善,證候積分減分率為30%~69%;顯效:癥狀顯著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血糖水平:采集治療前、治療2個月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以3 5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取血清檢測,采用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深圳市國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測定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依據己糖激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3)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嘔吐、腹瀉、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bA1c、FB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2個月HbA1c、FBG水平均比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HbA1c(%) FBG(mmol/L)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 P治療2個月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 P 8.65±1.19 8.72±1.22 0.260 0.796 5.85±0.43*6.37±0.56*4.658<0.01 10.02±1.37 10.17±1.46 0.474 0.637 6.35±0.55*7.12±0.63*5.823<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T2DM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易導致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多種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二甲雙胍、利拉魯肽是臨床治療T2DM的常用藥物,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有效緩解臨床癥狀[5]。但長期使用西藥的患者易出現腹瀉、嘔吐等不適癥狀,影響治療效果,需尋求其他藥物聯合治療。《醫學綱目·消癉門》記載:“蓋肺藏氣……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而精微者亦隨溲下,故飲一溲二”,說明消渴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多由五臟虛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導致肺、胃、腎三臟病變,陰津虧損,燥熱偏盛,氣虛而運血無力至瘀滯脈絡,治療應以清熱生津、養陰活血為主[6]。
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中,玄參可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丹皮、丹參可活血散瘀,天花粉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四藥共用,具有清熱活血、祛瘀涼血的功效;麥冬可養陰生津,五味子可益氣生津,生地可清熱生津,黃芪可補氣固表,葛根可生津止渴,五藥合用,可起益氣生津、養陰止渴的功效,與上述清熱活血、祛瘀涼血藥物合用,共起清熱祛瘀、滋陰活血的作用;山茱萸、懷牛膝可補益肝腎;山藥可補肺益精;茯苓可健脾寧心。諸藥合用,共起滋陰化瘀、清熱生津的功效[7]。
HbA1c、FBG二者可反映機體的血糖水平,在T2DM患者體內均有較高水平表達,常用于輔助診斷T2DM。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2個月HbA1c、FBG水平均比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這說明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可提高T2DM患者療效,改善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在于,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中黃芪含有多糖成分可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血糖水平;生地含有梓醇可減少胰島素抵抗,改善葡萄糖表達;山藥也有著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8]。而利拉魯肽可促進胰島β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與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聯用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9]。同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聯合利拉魯肽治療T2DM安全性尚可。分析原因在于,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各中藥成分副作用較低,與利拉魯肽聯用可縮短T2DM治療時間,減少長期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10]。綜上所述,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可提高T2DM患者療效,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