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華
(河南省許昌博瑞醫院 許昌461001)
膝骨性關節炎為骨性關節炎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在炎癥、生物學、力學受損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相關組織結構降解與合成的耦合作用失衡,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至四肢及全身軀干,主要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炎癥,以膝關節疼痛、關節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且病程相對較長、易反復發作[1~3]。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優勢逐漸凸顯。本研究以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聯合應用針灸推拿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9~72歲,平均年齡(65.82±8.04)歲;臨床分期:1期19例,2期11例;單側病變20例,雙側病變10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4±1.32)年。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8~71歲,平均年齡(65.36±7.92)歲;臨床分期:1期17例,2期13例;單側病變20例,雙側病變10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7±1.4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分期、患肢部位、病程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確診為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病理分期為1~2期;入組前1個月內未進行其他治療;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既往行膝關節手術治療者;合并患側肢體神經、血管損傷者;伴明顯關節外翻、內翻畸形或呈骨性強直者;合并其他影響關節結構疾病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異常者;既往有暈針史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塞來昔布膠囊(國藥準字J20140072)口服,1次/d,1粒/次,持續治療14 d;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膝關節功能鍛煉,取仰臥位,自然伸直并緩慢抬高雙下肢,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同時雙腿交替進行運動,10 s/次,重復10組;隨后將膝關節呈90°屈膝或伸直,雙下肢交替進行等長肌收縮訓練,10 s/次,放松10 s后再進行下一組訓練,重復進行10組訓練;協助患者取站立位緩慢進行上下蹲訓練,期間盡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訓練10組。每日訓練2次,持續訓練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針灸推拿治療。取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梁丘穴、血海穴、鶴頂穴、足三里穴、氣海穴、關元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患者仰臥屈膝,于膝下墊軟枕,常規消毒取穴處,取毫針直刺(注意內膝眼向后外斜刺,外膝眼向后內斜刺)穴位,進針1~1.5寸,得氣后留針半小時,每日針灸1次,6次/周,持續干預4周。推拿手法:患者取者臥位,醫生右手握住患者患側脛骨上段,將患者患側脛骨、股骨夾角調整至150°左右沿醫生站位方向進行牽拉,每次牽拉保持時間為10 s,隨后松開,5 s后重復動作,每次推拿時間約20 min,1次/2 d,持續干預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血清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水平及關節功能改善情況。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進行評估,在一條10 cm直尺上,將0~10 cm看作0~10分,患者根據自己疼痛程度在尺子上進行標記,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關節功能改善情況采用膝關節功能評估量表(WOMAC)進行評估,包括關節功能、關節僵硬、關節疼痛3個維度,評分越低代表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關節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關節功能、關節僵硬、關節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關節功能、關節僵硬、關節疼痛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關節功能改善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關節功能改善情況比較(分,±s)
關節疼痛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關節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關節僵硬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22.41±5.77 22.47±6.02 0.039 4>0.05 14.59±2.18 9.30±3.27 7.372 5<0.05 3.98±1.26 4.02±1.35 0.118 6>0.05 2.47±0.46 1.85±0.37 5.752 4<0.05 9.38±2.15 9.40±2.28 0.034 9>0.05 6.93±0.82 5.12±0.96 7.852 2<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血清COMP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及血清COM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及血清COMP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血清COM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及血清COMP水平比較(±s)
組別 n VAS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COMP(ng/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30 30 t P 4.97±1.22 5.02±1.13 0.1646>0.05 2.93±0.61 1.82±0.58 7.2229<0.05 512.32±18.57 513.63±18.67 0.2727>0.05 439.80±16.37 402.16±17.25 8.6691<0.05
膝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多與滑膜和軟骨細胞的炎癥反應、關節潤滑液異常、細胞因子失衡、老齡化、關節力學改變、基因遺傳等因素相關,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關節退行性病變,以膝關節出現疼痛、畸形、活動受限、骨摩擦音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且病程相對較長,易反復發作,遷延難愈,隨著病情進展會累及多個關節,影響患者正常生活[4~5]。塞來昔布為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減少前列腺素生成以減輕患者關節炎性病變,為臨床膝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治療藥物,但該類藥物可同時抑制COX-2、COX-1,對消化道黏膜產生破壞,長期服用容易誘發消化道黏膜潰瘍,甚至穿孔。
中醫學認為膝骨性關節炎致病因素在于肝腎兩虛、任脈虧虛則脾胃虛弱,運化水谷之力不足,不能生津濡養肌肉、關節,日久聚濕,筋肉不堅,則關節力學不穩。因此,病灶不應僅局限于關節,關節周圍筋肉不夠堅固也無法有效維持關節力學穩定。陽陵泉穴、陰陵泉穴、梁丘穴、血海穴為膝周四穴,分屬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及足太陰脾經,四穴針灸,有助于化濕利水、健運脾氣、養血柔筋、調和氣血、通經活絡,配合足三里穴針灸溫腎固本、濡養五臟六腑,氣海穴、關元穴針灸,協調發揮培補元氣、溫陽益氣之效,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針灸可強化脾胃化生之效,補益脾胃、升清降濁。配合推拿手法,可促進膝關節周圍局部組織血液供應的改善,松解病變關節周圍軟組織間的粘連,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肌力,緩解組織攣縮,促進關節張力、應力平衡的恢復[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關節功能及疼痛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針灸推拿在膝骨性關節炎治療中效果顯著。
COMP主要由軟骨內分泌,為關節軟骨細胞外基質大分子。有研究表明,血清COMP表達水平上調和蛋白重新分布與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早期關節軟骨炎癥改變及關節受累程度密切相關[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OMP表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聯合針灸推拿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膝骨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延緩疾病進展。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關節功能,延緩疾病進展,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