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


才淺復原的“黃金面具”
前不久,備受世人矚目的三星堆遺址又“上新”了!6 個祭祀坑新出土了500 余件文物,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一張黃金面具殘片。雖然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但這張寬約23 厘米,高約28 厘米,重約280 克的黃金殘片依然熠熠生輝、流光溢彩,方形面部、菱形大眼、大鼻寬口闊耳,透著莊嚴與肅穆,讓所有人都贊美其“驚艷絕倫”。網友們紛紛大開腦洞,試圖PS 殘片的另一半。而此時,25 歲的B 站UP 主“才疏學淺的才淺”(以下簡稱“才淺”)笑而不語,他默默籌集20 萬元資金,到銀行購買了500克黃金。“光用PS 軟件是遠遠不夠的,我要用同樣的材質,跟3000 年前的工匠一樣,親手做一次。”
說干就干。先煅燒,再捶打,是鍛造金器的常見方式。才淺需要不斷重復這兩個步驟,直到將長方體的金塊捶打成薄片。這個過程需要極強的體力與耐心。一把1.8 公斤重的鐵錘,需要揮動上萬次,且每一次都要把控好精準的力度,才能初見成效,一天下來,手掌已經疼得握不住筷子。
一番艱苦的鍛打后,金塊終于被鍛造成厚度只有0.2 ~ 0.4 毫米的薄片,這跟原版的黃金面具基本一致。
力氣活之后的技術活更是大考驗。才淺需要把這片薄片,捏出青銅人像的面容。首先他用復寫紙畫出面具輪廓,然后進行細細的敲打塑形。隨著“叮叮當當”地不斷敲擊,黃金面具慢慢地揭開神秘的面紗。先是凸起的鼻子,然后是鏤空的眼睛和云雷狀的耳朵。但在敲打過程中,他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鼻子跟面部之間有些褶皺,無論如何敲打都無法消除。同時,眼睛下方有一條波紋狀的凸起紋路,他本來以為只是裝飾,直到把紋路做出來之后才發現,褶皺竟然跟紋路融為一體,神奇地消失了。剎那間,才淺醍醐灌頂。此時此刻,他仿佛感受到3000 年前的能工巧匠穿越過來跟他對話,給予他靈光和指引。
最后一步便是拋光。本來因為錘打而粗糙不平的面具,在瑪瑙刀的打磨下,很快變得光滑潤澤、煥發新生。歷時15 個晝夜,一張黃金面具的神還原,終于大功告成。才淺凝視著這張來之不易的作品,不禁感嘆,上萬次的錘打,竟然絲毫無損黃金的光彩奪目。他想象在數千年前的青銅時代,“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黃金的美麗耀眼所震撼過”。
確實,這不僅是讓才淺廢寢忘食的15 天,更是讓他真正領悟到工匠精神的15 天。“制作過程是辛苦的,但并不枯燥,因為我可以在每一下錘打中,感受到千年前那位工匠的所思所想,我小心翼翼地把控著每一下手腕的力度,我相信,那位遙遠的工匠祖先,也同樣是這樣小心的。”
此后,才淺將制作視頻上傳到B 站,引起轟動,短短幾天,200 多萬的播放量和70 多萬次的點贊,又一次讓才淺火了。其實,作為擁有240 萬粉絲的B 站手工區UP 主,才淺早就口碑滿滿,他擅長用木頭復刻各種動漫刀劍,人稱“神鍛國國主”。
這位神奇的“國主”,是粉絲眼里的拼命三郎。他的手工作品工序復雜、耗時極長,兩個月做一把木劍,40 天做一把折扇是常事。要說技術,那更是可用“鬼斧神工”來形容。無論多么離奇的刀劍,他都能做到極致還原。
最能體現其技術的,莫過于他制作的“魔刀千刃”。魔刀千刃出自動畫《刺客伍六七》,是主角伍六七失憶前的佩刀。這把刀最大的特點,是其刀刃由一千塊碎片組成。本來,這只是一個動畫里想象出來的設定。但才淺偏偏喜歡較真——他將刀體用滴膠鑄好后,用線鋸將其分解成數百個不規則的小塊,并將每個小塊細細編號,再重新拼合在一起。在拼合過程中,他用加入熒光粉后的滴膠仔細灌入每個小塊的縫隙中,完工的那一刻,刀置身于黑暗中,發出幽幽紫光,好像真由千塊碎片組成,仿佛絕世神刀再現人間。
而在制作“善逸雷刃”時,才淺再次展現了驚人的創意與執行力。雷刃來自番劇《鬼滅之刃》,其刀刃金黃,上有閃電刃紋,拔刀一瞬迅如風雷。才淺在還原這把刀時,創造性地引入了電流的幫助。
他在刀身上涂了蘇打溶解液,為的是增強木劍的導電性。而后,他拆掉了家里的微波爐,利用爐內的變壓器制造高壓電。通電的那一瞬間,電流在劍身肆意蔓延,自由奔放地顯現出最自然的閃電刃紋。
誰都不知道,才淺還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驚喜。這個電子信息專業出身的小伙子,手工只是他一直以來的愛好,從小,他就喜歡做些小玩具自娛自樂,比如,把撿來的掃把做成水壺和弓箭。
大學畢業后,才淺決定做手工主播,全靠在網上自學。剛開始,他比較謹慎,就做些吊墜之類的小手工,但辛苦付出半年,卻一無所獲。那段時間是才淺的低谷期,一直以來從這項愛好中獲得的成就感,快要被挫折磨沒了。“我到底適不適合手工?”才淺不止一次懷疑過自己。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他把視頻《用紫光檀做成刀,測試到底有多強》作為最后一搏。為此,他學習全新的工具,沒日沒夜地反復打磨,雙手被工具傷得鮮血直流。終于,這番死磕迎來了曙光,視頻播放量突破百萬,給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
這次還原三星堆面具火“出圈”后,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直接喊話才淺:“來我們修復館上班吧。”她表示:“才淺的制作有點類似于考古學中的實驗考古。就是通過模擬還原當時的一種技術,來研究當時的制作工藝。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面對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贊譽,才淺一臉謙遜:“我覺得自己還是才疏學淺,真要去當文物工作者,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論才淺以后如何選擇,至少有一件事有目共睹,就是他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工匠精神,也讓所有人看到了一次完美的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資料來源:“半島晨報”“益美傳媒”“嗶哩嗶哩”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