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手拎3 個饅頭、懷抱一瓶礦泉水,站在鏡頭前為高考生加油打氣的韋東奕意外爆紅網絡。起初,很多人只是關注他的質樸和不善言辭,而當他的身份和經歷被揭開,網友們不禁驚呼:這才是真正的天才!
其實,“出圈”之前,韋東奕早已蜚聲數學界,是數學圈內公認的大神,有著“韋神”“韋教主”“陳景潤的接班人”等贊譽。他淡泊生活,仿佛不食人間煙火,但對數學的信仰和一腔熱愛讓他無比耀眼。
韋東奕出生于山東的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數學系教授,家中有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韋東奕消遣童年時光的方式,就是沉浸在父親的那些書里。小學一年級,他在解答《華羅庚數學》里一道題目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與眾不同的快樂,從此便對數學深深癡迷。
因數學天賦過人,初二那年,韋東奕提前加入學校的奧數訓練隊,和一群高中生一起訓練。高一時,他就入選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從此開啟了“封神”之路。
在國家隊集訓期間,一共要經歷8 場大考,每次考4 小時,要解3 道題。而這24 道題,每一道都難出天際。然而,這難不倒韋東奕。最終,24 道題,他做出了23 道半,創下了連教練都嘆為觀止的紀錄。而且,常常是在考試剛開始的1 小時內,他就完成了所有題目。
韋東奕有自己獨創的解題方法,往往比標準答案更簡潔,被譽為“韋方法”。一些出自他手的神奇證明,也常會讓人有天外飛仙之感。整個國家集訓隊教練組無人不驚嘆于韋東奕的數學天賦,冷崗松教授曾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形容韋東奕解題宛如戰場上勇冠三軍的英雄。
讓韋東奕一戰成名的,是他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上的驚人表現。
IMO, 一直被認為是五大學科競賽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賽。2008 年,第49 屆IMO 比賽,500多名頂級選手參加,只有3 人拿到滿分,韋東奕便是其中之一。據說,當年難度最大的題目是壓軸的平面幾何題,而韋東奕的解題方法居然是純代數的。據說,國家隊副領隊花了3 小時才理解韋東奕的證明,然后用一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他奇妙的思路。
一年后, 韋東奕又在第50屆IMO 比賽中滿分通關。高中數學競賽已無挑戰,韋東奕漸漸隱退,只留下一項項難以企及的紀錄供后人膜拜仰望。
那一年,韋東奕才讀高二。
兩次奪得IMO 金牌,讓韋東奕拿到了保送北京大學的入場券。北大數學科學學院,號稱“北大四大瘋人院之首”。網上有一篇文章《北大數院的神牛們》流傳甚廣,文中提到韋東奕的一則逸聞。有一次習題課由韋東奕為大家講課,他講完后,大家紛紛表示沒有聽懂,于是請這堂課的教授講一遍,教授微微一笑說:“不行,我也沒聽懂……”
大三那年暑假,韋東奕在國內最高水平的數學競賽“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上,一舉囊括了除代數外的“分析”“幾何”“概率”“應用”四項金獎及個人全能金獎。加上大二時獲得的“代數”金獎,他成為“丘賽”史上前無古人的大滿貫選手。“丘賽”是各大名校數院的榮譽之戰,韋東奕被北大同學盛贊:“韋教主”憑借一己之力碾壓了我們的主要對手清華和中科大!韋東奕在北大綻放的光芒,也吸引了國外的名校。2014 年本科畢業的韋東奕,收到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遞來的橄欖枝,哈佛大學甚至為了他打破校規——只要他肯來哈佛讀書,可以免試英語。然而,韋東奕毅然選擇留在北大攻讀碩士、博士,并在2019 年成為北大數學系的助理教授。
大神光芒的背后,是常人難以體會的艱辛與汗水。
韋東奕的生活極度簡樸,從他接受采訪時拿的3 個饅頭、無標簽的礦泉水瓶, 便可略窺一二。這實際是他在校園里“無論春夏秋冬,都拎著一個1.5 升的礦泉水瓶,健步如飛”的日常寫照。據和韋東奕住過同一樓的網友稱,這個礦泉水瓶韋東奕“已經用了好多年”,“一開始我以為韋東奕每天買一瓶水,后來才知道,他只是用那個瓶子當水杯”。他并不缺錢,只是他不講究吃穿,對物質要求極低,有時一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300 塊錢。
在日常生活里,韋東奕的一些行為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覺得純凈水的制作過程污染環境,寧愿步行10 多分鐘去水房接水;他覺得開空調浪費電,便將遙控器束之高閣;甚至他覺得開燈也是一種浪費,于是晚上總是躺在宿舍的床上,在黑暗中思考數學。
他醉心于學術研究,對數學以外的東西毫不在意。他平時幾乎不看電視,也沒有微信,對于年輕人喜歡的游戲和視頻一樣不沾,除了查資料幾乎不上網。他不善言辭,低調謙遜,對于別人的夸贊,他總是以“沒有啦”“不是這樣的”來回應,他也會表揚別人“你也很厲害”。當同學們拿著題目去問他時,他總是樂于答疑解惑——那些別人兩三天都做不出來的題目,他只需要讀一遍就能把答案脫口而出,即便如此,他也會耐心細致地講解。
韋東奕也有可愛的一面。收音機是他的“摯友”,他喜歡聽著收音機去各個寢室閑逛;他不擅長玩“狼人殺”,因為他永遠學不會撒謊……
爆紅網絡后,韋東奕婉拒了媒體的后續采訪。他只想專注于數學研究,而從事研究需要安靜的治學環境和遠離喧囂的心境。走紅只是一場意外,他終究是要回到對數學的癡迷和熱愛里去。
(資料來源:“INSIGHT 視界”“NSMath 數學新星網”微信公眾號,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