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
摘 要:農機化是新時期建設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技術人員應重視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培訓教育,可提升種養殖業的核心效率。基于此,文章就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培訓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培訓
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已逐步融入到農業的發展過程,為了讓農戶更全面地認識到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方法,需要側重對農戶進行培訓教育,解決農業生產、栽培及養殖技術的難點和重點,讓農機化新技術更適應于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需求。同時,農機技術推廣人員還應當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管理要點,提升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效率。
為了讓廣大農戶充分掌握先進的農機化新技術,需要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在實際推廣、宣傳培訓教育期間重視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出“線上+線下”的培訓模式,可讓農戶在持續性宣傳引導、培訓教育期間熟練掌握農機技術。另外,技術人員應當秉承新穎、科學的理念宣傳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要求,說明適合本地區地形地貌的農業機械產品,減少不科學的、有污染的、質量不達標的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要求。首先,線下宣傳培訓期間,技術推廣人員可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宣傳教育培訓,要求農戶、種養殖企業參與學習交流,在實操演練的過程中傳授農機技術的應用方法及應用范圍,有利于提升機械化作業的效率、質量。其次,線上推廣培訓期間,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展示農機成品、機械元件、自動化控制操作技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驟,采用視頻、圖文的模式進行規范化的宣傳演示,可讓農戶逐漸認識到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管理模式的使用效益。同時,為加強農戶的參與度,技術推廣管理人員可利用配套性的鼓勵政策,要求農戶參與到宣傳服務中。農戶有任何不理解操作、維護檢修方面的問題時,技術人員需要立即給予農戶必要的操作解答,說明農機操作技術的運行要點和原理。
政府應當建立科學、完善的推廣投入模式,打造出“公益性”的管理模式,尤其要落實必要的財政資金投入,消除資金使用不合理、農機新技術應用不合理的不科學因素。為此,管理人員應當加大技術性投入,利用全面、科學、可控的管理思路說明農機化新技術的使用要求,在解決技術投入、設備投入、資源投入的問題中明確農業技術的推廣模式,可在解決運維管理問題的同時提高推廣效率。另外,政府還應當要求當地龍頭企業參與到教育、培訓技術推廣服務中,設立深度合作的形式,采用針對性的宣傳推廣方案進行推廣演示,為推廣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例如可要求技術推廣人員建立官方抖音號,利用抖音在線直播、在線視頻宣傳的形式進行網絡推廣,幫助更多農戶了解各類新型農業機械的應用方法。另外,了解推廣整體的成本支出,側重在實踐管理期間進行資源融合,對重點生產模式設立資金池,以便在融資、投資等多渠道模式的支持下建立科學服務系統,打造出一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通過要求專業的教師團隊參與到農機技術的介紹與說明過程,進而彰顯出農機化技術的應用價值。
為了解決推廣內容不全面、推廣不系統方面的問題,需要技術人員設立系統的推廣步驟和推廣方案,采用循序漸進的指導思路進行監控,在有組織、有目標管理模式中搭建科學的服務體系,有利于消除不合理生產投入不科學方面的問題。另外,技術人員需自行制定核心推廣方案及推廣流程,探討生產、管理、運行、技術應用方面的阻力,給予農戶必要的理論講解及操作要領,可幫助農戶在關聯性推廣的指導下,同時掌握各項生產步驟、操作模式、農機化技術使用方法,有利于幫助農戶革新思維,接受農機新技術的使用方法,進而提高核心生產質量及效率。
綜上所述,在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技術人員應結合本地區的農業生產、生產模式進行探討,明確推廣培訓過程的難點和重點,依據生產要求設立、明確針對性的推廣思路,以期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