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盧茹彩 王一丹
“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這是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著重強調的。2020年7月,中國外文局所屬今日中國雜志社在法國巴黎創刊《中法對話》法文雜志,是探索中國故事“區域化表達”的先行嘗試。《中法對話》是為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法雙方以交流促合作的倡議而創刊,通過推動中法各界深入對話,傳遞中國聲音,促進雙方交流,進而推進中法民心相通,拓展各領域交流與合作。
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也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西方大國。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指出:“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做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從此,中法關系成為世界大國關系中的一對特殊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關系前列。”近年來,中歐及中法關系受中美關系走向影響愈加明顯,法國在歐盟中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對法、對歐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聚焦全球共同關切的主題。作為中國在法國出版的首本言論類期刊,《中法對話》聚焦“全球治理”“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文明互鑒”等中法共同關切的全球重大問題和國際熱點問題,通過強化議題設置,邀請雙方著名學者及政界、商界等各界高端人士撰文對話交流,積極影響法國各界對華認知,通過中法各領域合作成功案例,增強法國精英階層中法合作共贏的共識,厚植青年一代互信友好的情感根基。
《中法對話》每期圍繞一個重點主題,通過不同欄目多角度、多維度研討,既有綜合論述,也有思想碰撞;既有對議題現狀的探討,也有對未來走勢的預判;既有理論交流,也有實例支撐。創刊以來,先后圍繞“后疫情時代的中法關系”“‘銀發經濟促進中法合作”“推動中歐關系破浪前行”“進博會:推進中法合作的重要平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法需共同行動”“十四五規劃為中法、中歐合作帶來機遇”“聚焦中歐投資協定”“中法專家聚焦鼓浪嶼的保護與利用”等話題,在此類重要國際話題和雙多邊議題上發聲,為我國對外傳播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搭建中法對話平臺。迄今為止,為《中法對話》撰文的高端作者包括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法國前生態部長拉隆德,法國前文化部長讓-雅克·阿亞貢,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法國國際關系和戰略研究院院長博尼法斯,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等,圍繞全球、中歐、中法重要話題對話發聲。
此外,《中法對話》還設置了“中法友城”等特色欄目,為中法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提供平臺。該欄目成功邀請太原市和法國圣但尼市、西安市和法國波城市、龍巖市和普松西市等雙方友城參與對話,太原市市長李曉波和圣但尼市市長芭蕾吉、西安市市長李明遠和法國波城市市長佛朗索瓦·貝魯、龍巖市市長張國旺和普松西市市長雷吉斯·布朗歇等人在該欄目對話發聲,深化友誼,拓展合作,展望未來。
《中法對話》雜志開本合適、設計精美、文章權威、可讀性較強,符合西方言論性期刊的特色,易為西方讀者接受。
精準發行。面向法國高端讀者人群精準發行,發行范圍涵蓋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150多位中法友好小組議員、100多個與中方有友城關系的城市市長、法國60余家主要智庫、上百家中法友好協會和相關團體、法國主要高校、媒體,以及在法孔子學院、與華聯系密切的法國企業、在法中資企業、中國駐法外交機構等。另外,雜志還在巴黎鳳凰書店內展示、在中法重要交流活動上進行推介,還進入法國大學傳播學研究生課堂,作為教學素材供學生研討。
設置評刊會。2020年底,今日中國雜志社以線下+線上的形式,邀請中外方十余位專家舉行了《中法對話》評刊會。參加評刊的法方專家有《中法對話》合作方法國絲綢之路出版社負責人索尼婭·布雷斯萊,巴黎鳳凰書店經理梅羅蒂(Mélodie),法國扎菲爾歐亞合作促進會會長、《扎菲爾歐亞信息》雜志主編貝文江(Jean Pégouret),法國巴黎法中友協副主席、木蘭之路公關公司總經理利亞茲德·本哈密(Lyazid Benhami),法國經濟學家、作家帕斯卡爾·奧多諾(Pascal Ordonneau)等;中方專家有駐法國前外交官、全國友協代表以及媒體界、高校、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法對話》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逆勢在法國本土創刊,為加強中法、中歐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雜志以對話的形式展現給法國讀者,有助于加深法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破解由于社會制度不同、文化傳統差異及虛假信息等引起的誤解和隔閡,深化中法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在線調查,收效良好。《中法對話》通過法國合作方絲綢之路出版社組織了一次在線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0份,讀者對雜志的選題內容、欄目規劃等都高度肯定。在受訪的100個樣本中,25歲以下的年輕讀者超過40%,比占比第二位的65歲以上的讀者群體高出一倍(如圖1),這意味著雜志成功吸引到青年目標群體,將成為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受訪者對雜志欄目設置非常滿意,超過96%的讀者認為選題有趣和非常有趣(如圖2),87%的讀者對雜志整體打出了4分滿意和滿分5分非常滿意(如圖3)。同時調查也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讀者沒有到過中國,希望通過《中法對話》滿足他們對中國信息的需求。很多讀者在調查中提出,希望雜志能夠呈現更多的青年聲音,還有受訪者希望增加有關中國美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人物故事等方面的相關內容。2021年以來,在讀者調查基礎上,雜志回應讀者關切,增設“人物故事”,增加“案例”欄目比重,通過更多的個性化欄目,講述讀者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


具備影響力的對話橋梁。《中法對話》出版以來,得到法方各界高度肯定。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表示,《中法對話》對推動中法交流,特別是智庫間交流會起到了積極作用,并表示愿意以《中法對話》為平臺發出中法合作之聲。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表示,《中法對話》架起一座連接中法的橋梁,通過《中法對話》平臺,法中雙方將會加深彼此了解,有助于促進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福建龍巖市的法國友好城市普松西市市長在收到雜志后致函并回憶兩市友好交往情況時表示,通過《中法對話》平臺恢復友城聯系,激活了兩市交往。
值得一提的是,《中法對話》在法國的影響力也受到法國媒體的關注。2021年3月15日,法國網絡媒體《情報在線》(Intelligence Online)在多方調查基礎上,發表《〈中法對話〉,一本非同尋常的中國影響力雜志》稱,多位國際政治領域專家是該雜志學家委員會成員,法國市長、企業負責人等為雜志撰文,“《中法對話》絕不是一本無足輕重的雜志”“該雜志的目標不是法國大眾,而是法國政治高層”。法國主流日報《解放報》在2021年4月份刊發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法對話》雜志發送到法國外交部、經濟部等法國政府機構及眾多智庫,是一本對法國施加影響力的雜志。
《中法對話》并不僅是一本傳統的雜志,而是一個對法、對歐傳播的全媒體平臺。在雜志創刊之前,《中法對話》法文網站、臉書和推特賬號已開通,并推出了多期《中法對話》電子刊。
傳播渠道多元。《中法對話》法文電子刊,圍繞中法合作抗疫及后疫情時代的中法、中歐合作等雙方關切組織中法雙方高端作者發聲,用圖文、動態圖表、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對法精準傳播,并通過超鏈接、二維碼實現與期刊印刷版、網絡版和海外社交平臺的及時互動。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前歐盟能源政策顧問讓-米歇爾·格拉尚(Jean Michel Glachant)等知名人士為電子刊撰文、推薦。
目前,《中法對話》推特和臉書社交平臺高端粉絲不斷增加,包括法國前駐華大使白林、瑞士NEXUS智庫主席笛歐雷、歐洲展望和安全研究院主席艾瑪紐埃爾、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馬克·于連、留尼旺大學國際部副主席阿夫沙塔拉、法國基隆德大區前主席博諾瓦、巴黎14區議員菲利普·佩羅等在內的上百名法國和歐洲各界知名人士關注該賬號,同時還有法國席勒研究院、“一帶一路”歐洲聯盟、法語聯盟、法中商務發展協會等眾多對象國機構關注賬號。
重要駐外發聲平臺。《中法對話》成為我國駐外機構重要發聲平臺。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為創刊號撰寫卷首語,并多次為本刊撰稿。王毅外長在2020年8月底歐洲五國訪問結束后的第二天,盧沙野大使即為《中法對話》撰文《團結進步、合作共贏,共同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文章的中、法文稿分別在今日中國微信公眾號、中法對話法文網站首發,中法對話臉譜和推特帳號同時發布,駐法使館網站、微信公眾號、臉譜和推特帳號同時發布,駐法使館網站、微信公眾號、臉譜、推特帳號隨后轉發,有力宣介了王毅外長的訪歐成果。2021年10月《中法對話》為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的召開,特制作“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同的行動”專刊,該專刊眾多文章被我駐法使館、駐斯特拉斯堡總領館等駐外機構轉發推薦。
內容形態持續豐富。從2021年起,在原有產品形態基礎上,《中法對話》又推出了在受眾國備受歡迎的網絡新聞專刊(Newslettre),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得到讀者非常積極的正面反饋。同時,采用視頻方式對話涉法、涉歐相關高端人士,如對話法國駐華大使、法國文化中心主任等政界要員,對兩國在生物多樣性、文化教育交流等領域的合作進行深度解讀,豐富了報道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中法對話》在做好媒體平臺的同時,也積極踐行這一理念,作為平臺推動中法雙方在各領域的對話與交流。2021年上半年,由中國外文局和廈門市政府主辦,今日中國雜志社、廈門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承辦的“中法對話:中法文明互鑒——鼓浪嶼的保護、傳承與利用”論壇在廈門鼓浪嶼舉行,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Shahbaz Khan)為論壇視頻致辭,包括法國前文化部部長讓-雅克·阿亞貢在內的十多位中法建筑、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參與交流,為鼓浪嶼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智慧。接下來,《中法對話》正在就“應對氣候變化”“推進文明互鑒”等中法共同關切的議題策劃相關對話活動,推動中法各界在該領域達成更多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中法對話》是貫徹這一指示精神的一個小小的嘗試,希望以此為平臺廣交朋友,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作者張娟系今日中國雜志社副總編輯
盧茹彩系《中法對話》主編
王一丹系《中法對話》出版負責人
【編輯: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