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萍
摘要:作為中共上海市委黨刊,上海市委動員和教育黨員群眾的重要陣地,《上海支部生活》自1961年7月起,率先在全國黨刊中開辟了“漫畫小品”彩色專欄。數十年來,“漫畫小品”欄目以其鮮明的思想性,擔負著傳播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本文通過主題題材的專門選擇,思想內涵的深度提煉,藝術創意的獨特構思,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人物形象的鮮明勾勒等方面,探索了新時期“漫畫小品”的欄目特色和思想引導建設路徑。
關鍵詞:黨刊特色 漫畫小品 《上海支部生活》
《上海支部生活》于1954年創刊,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機關刊物,由上海報業集團主管主辦。其面向基層黨組織,面向廣大黨員、干部和積極分子,是上海市委聯系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為中共上海市委黨刊《上海支部生活》的傳統品牌欄目,“漫畫小品”以其鮮明的思想性,擔負著傳播主流媒體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在思想引領和文化內涵的建設上,充分體現了中共上海市委黨刊應有的深度、廣度和影響力。
作為一本嚴肅的政治類刊物,《上海支部生活》創辦之初,在刊物整體欄目的設置上,就有著統攬全局的考慮,既要嚴肅莊重,體現黨刊平臺獨到的指導性,又不能高高在上、孤芳自賞,脫離群眾。所以編輯部考慮更多的是怎樣才能辦出具有輿論影響力的欄目。早在1925年5月,在鄭振鐸任主編的上海《文學周報》上冠以“子愷漫畫”的題頭,連載豐子愷平日所見所聞可悲可喜之作,并注明為漫畫,豐子愷因此被稱之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作為一種新聞探索,1961年7月,《上海支部生活》在全國黨刊中率先開辟了“漫畫小品”彩色專欄。
和普通新聞漫畫最大的區別是,黨刊“漫畫小品”欄目既可獨立成篇一事一議,也可以四幅漫畫甚至八幅漫畫作為一組,充分發揮微型讀本的各種功能。近年來,《上海支部生活》曾受上海市松江區紀律檢察委員會、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等單位委托,邀請上海市著名漫畫家聯袂創作,編輯出版了《圖說〈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漫畫圖解〈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斗爭的若干準則〉》《漫畫圖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微型漫畫讀本,充分體現了《上海支部生活》的權威性,發揮了黨刊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
作為黨刊的一種輿論工具,但又不失其藝術特色,在批評報道上采用“漫畫小品”的形式,也是黨刊新聞宣傳的一大亮點。20世紀60年代,《上海支部生活》就曾針對“文山會海”問題,刊登過一幅標題為《14-10=?》的“漫畫小品”,講述全廠僅有14名職工的上海勤益彈簧廠,竟然收到市農機公司、閘北公安分局、行業黨委等上級部門的開會通知,要求出席人數達10人(后來實際去了7人),企業不堪重負,卻又不能得罪這些上級部門的勤益彈簧廠,只好把生產都停了下來。黨刊“漫畫小品”對此現象“以畫點評”,以“畫”說“事”,“畫”里有“話”。短短100多個文字,配上一幅生動形象的漫畫,及時聚焦社會熱點,針砭時弊,很好地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體現了“漫畫小品”欄目深刻的思想性。讀者則在輕松的氛圍中體會到作者的深意,進而引發更深刻的思考。新聞漫畫的思想性使漫畫本身的感染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所以讀者能夠基于漫畫欣賞其內容,并從內容上受到啟示。《上海支部生活》“漫畫小品”欄目因此為讀者喜聞樂見,很多讀者拿到刊物,閱讀習慣往往是先翻看其中的“漫畫小品”欄目,這一欄目在讀者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和深遠的影響力。老一輩上海乃至全國久負盛名的漫畫家張樂平、樂小英、方成、汪觀清等都經常不斷地為“漫畫小品”欄目配畫,到現在新的一批漫畫家如鄭辛遙、沈天呈、謝振強、孫紹波、鄒勤等已成為“漫畫小品”欄目的中堅主創力量,顯著地提升了該欄目的質量和品位。
新聞性是新聞漫畫具備的必要屬性。從具體的分析來看,新聞漫畫的新聞性主要指其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如在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的新聞漫畫,其往往是針對社會現實中不良傾向、問題以及現象的批評。新聞的真實性,就是要在新聞工作中堅持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漫畫小品”的本質是新聞漫畫,就像時事評論一樣,第一要素是新聞性。“漫畫小品”對當下熱點迅速反應,再配之以短小精悍、鞭辟入里的文字,以獨具的幽默性、諷刺性凸顯其精要,以視覺沖擊力吸引讀者閱讀。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大眾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作為“笑的武器”,黨刊“漫畫小品”依托新聞,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巧妙地用簡潔的線條,借助幽默、諧趣、夸張的藝術形象,勾勒出妙趣橫生的畫面,隱含睿智的諷刺意味,具有生動性和娛態性,在輕松調侃中去惡破毒,讓人們在開懷大笑之時領悟深刻的思想內涵,啟迪智慧,滌蕩靈魂,可謂是大俗中見大雅,天真中有深刻,雅俗共賞,老少皆宜,且留給讀者廣闊的聯想和回味空間。黨刊對新聞熱點的第一時間反應,使黨刊的可讀性、趣味性得以大大地提升。
《上海支部生活》的“漫畫小品”與時俱進地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讀者對辦好“漫畫小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時代,“漫畫小品”在進一步加大品牌化運作步伐的同時,應積極探索創作的多樣化,探索通過運用電腦來制作“漫畫小品”,使“漫畫小品”更加生動形象。
作為《上海支部生活》的傳統品牌欄目,歷經刊物數十年的發展變遷,“漫畫小品”始終堅持其初創時的欄目定位,堅持兩個方面組稿:一是在題材選擇方面,以全國新聞、上海時政新聞中選取當下熱點、有警示、啟迪作用的內容為主要創作素材;二是編輯記者要配上短小凝練的文字,經過嚴格的三審后,再約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的著名漫畫家為文章配圖。
“漫畫小品”欄目曾經刊登過著名漫畫家、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的“學歷造假:文憑注水,腦袋進水”獨幅漫畫。鄭辛遙對此漫畫的詮釋是:“文憑注水,說明是自己本身有問題;腦袋進水,諷刺當下很多官員的文憑腐敗現象。”該幅漫畫比喻生動,僅有寥寥幾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體現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高度,可謂簡單中見深刻,給讀者以警示和啟迪。
現實生活中,因為競爭的激烈,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想著“托關系”,不擇手段地給孩子辦理重點學校就讀,卻因此遭遇騙局。“漫畫小品”《“托關系”入學掉進詐騙陷阱》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事例。由于自己是外地戶籍,黃先生的孩子不滿足入讀某公辦幼兒園的條件。朋友莊某某說可以幫他完成“心愿”。結果是轉了6000元的“打點費”,又被以“請吃飯”為名,被莊某某訛詐了1600元后竟然銷聲匿跡了,最終結果是一場騙局。法院依法判處莊某某拘役五個月,緩刑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該“漫畫小品”采用八幅漫畫加一個標題的形式,占據黨刊整整一個版面。精煉的語言,配上幽默、諷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深刻地揭露了騙子莊某某的丑惡行徑。此文經刊出后,引發讀者強烈反響,認為作為中共上海市委黨刊的《上海支部生活》刊登此類“漫畫小品”,讀者深受教育,回味無窮,起到舉一反三、警鐘長鳴的作用。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彼得·伯克在《圖像證史》中所言,“在報紙發明之后和電視發明之前,漫畫在政治辯論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撕掉了權力的神秘色彩,鼓勵普通民眾參與國家事務”。
“漫畫小品”欄目上的漫畫緊扣讀圖時代的節奏,淺顯通俗地宣傳黨的重要方針政策,凸顯出“漫畫小品”的獨特傳播特色和輿論工具作用。《上海支部生活》為半月刊,每月出版兩期,分為《先鋒》和《前沿》,為每月5日和21日出版。《先鋒》和《前沿》兩本刊物的出版時間節點,對以做深度報道為主要特色的《上海支部生活》來說,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充分領會中央的精神要求,緊跟上海市委的指示舉措,組織記者撰寫封面深度報道。對新聞欄目“漫畫小品”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漫畫小品”欄目系1961年創辦,其中因特殊原因,曾經一度停刊。1980年《上海支部生活》重新出版后,“漫畫小品”欄目再度又出現在了黨刊的封三。經過近60載的磨礪,“漫畫小品”歷久彌新,經久不衰,其以一得之見,傳神地刻畫了瞬間的典型形象,催人聯想,激發思考,不經意間已經成為黨刊密切聯系現實、密切聯系群眾的一種新聞體裁。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在社會資訊高度發達的當下,人們的思想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空前活躍,閱讀面更廣,視野更開闊,更善于體現獨立思考。近年來,很多紙媒因各種原因,發行量、訂閱量、閱讀率呈現直線下滑的態勢。在如此慘烈的大浪淘沙態勢下,盡管《上海支部生活》為嚴肅的政治類刊物,但依然以40余萬份的發行量,占據上海主流媒體的前列。
新形勢下,無疑對黨刊“漫畫小品”的特色和思想引導建設路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做到既不觸碰一絲敏感界限,又能旗幟鮮明地刊載代表黨刊地位和作為的作品,繼續保持和體現“漫畫小品”這個傳統品牌欄目的深刻的思想性和政治高度?這些就需要黨刊工作者具備與時俱進對新聞熱點的新聞職業敏感、深入持久地對新聞采編文字的精準表述和配有極具幽默、諷刺、視覺沖擊力的藝術表現手法,使“漫畫小品”欄目在傳統黨刊中的地位始終不動搖。
新媒體時代,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更加迅捷,新聞傳播速度也是與時俱進。新媒體借助公眾號平臺,不受時空所限制,第一時間發揮新聞警示、引導等作用。作為傳統品牌新聞欄目,“漫畫小品”在新形勢下要歷久彌新,從主題的專門選擇,到思想內涵的深度提煉,藝術創意的獨特構思,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人物形象的鮮明勾勒等思想引導的特色和建設路徑為主旨,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以深刻、擊中時弊的選題,提出和反映事物的本質和揭示深層次的問題,以及時、精準的文字表現形式,辛辣、詼諧、諷刺、幽默的表現手法,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幽默苗子,最終產生趣味無窮、忍俊不禁的效果。
新媒體時代,為使《上海支部生活》繼續不斷地向縱深發展,“漫畫小品”欄目要順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新要求,面對當下社會價值判斷失范和道德滑坡所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漫畫小品”要充分發揮新聞漫畫的特點和優勢,要及時回應讀者的持續關注。要充分發揮黨刊的優勢,爭取挖掘更多的繪畫人才參與到“漫畫小品”的創作隊伍中來。還要利用現有的新媒體優勢,除了已經建立深度合作的“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外,未來,《上海支部生活》“漫畫小品”欄目可以更進一步地通過其他新媒體平臺,比如抖音、嗶哩嗶哩、快手等APP,加以拓展傳播,使傳統品牌欄目“漫畫小品”在網絡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者系《上海支部生活》主任編輯
參考文獻
[1]苗建忠.中英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語言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6).
[2]劉一丁.中國新聞漫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3][英]彼得·伯克.圖像證史[M].楊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楊佳汶.新媒體時代漫畫的創作及發展研究[J].參花,2019(22).
【編輯: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