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創辦的刊物難以計數,但由黨中央決定創辦,由黨的最高領袖親自撰寫發刊詞的刊物卻屈指可數,《中國工人》便是其中之一。
1925年,中央組織部下發《中央通告第二十八號—關于建立和健全黨內交通問題》,其中提到運送報刊的辦法:最好是靠近輪船碼頭便于運送的地方作接納中央出版品的機關。《中國工人》就在文件點名的幾種中央出版品之列。1924年至1925年出版的《中國工人》,每一期都為同時期出刊的《向導》《新青年》《中國青年周刊》等刊登了廣告,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工人》在同一時期出版的刊物中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與此同此,《中國工人》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迄今為止鮮有的沒有更名且延續出版了近一個世紀的工人讀物。
(每月20日,關注“中國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參與話題討論)
本期話題:我眼中的安全生產
@安徽讀者 夏忠 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產月,我們安徽電建一公司每年的安全生產月都會舉辦“事故親歷者講事故”活動。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親歷人在臺上泣不成聲的講述,足以讓大家引以為戒。日常工作中,我也有過違章行為,有時明知那么干是違章的,但為了圖省事,抱著僥幸心理而故意為之,事后還為自己的做法沾沾自喜。通過此項活動,我幡然醒悟,安全規章制度是用血與淚換來的,不容挑戰。事故猛于虎,安全作業不能心存僥幸,執行安規不能打折扣、講情面。
@黑龍江讀者 楊帆 走上管理崗位后,我對安全生產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熟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工作原則。作為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我的安全觀是,把黨建工作融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讓黨建促進安全,讓黨建保證安全。每年的安全生產月,我們企業都開展得有聲有色,扎扎實實。企業多次被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單位授予“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
@山東讀者 尹希東 3年前,我從機關下到作業井場與職工們一起勞動,上井前班長叮囑我穿好勞保用品。一天,我正在某油井聚精會神地操作液壓鉗卸油管,突然一件東西從天而降,啪地一聲重重砸在我的安全帽上,感覺那東西比流星的速度還快,根本沒有給我做出反應的時間。當我帶著驚恐的神情伸手從深深的泥水里摸出來那東西時,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是1公斤重的吊卡手柄脫落了下來。班長從修井機駕駛室里跳下來,緊緊地抱住我:“多虧戴了安全帽,要不然……”從此,那頂保護了我生命的安全帽時時提醒我,心里要裝著安全意識!
@黑龍江讀者 李彬 30多年前的一個星期六,我正在企業公安處值班。半夜,值班電話突然響起,來電報告某重點部位發現火情。我立即向相關部門傳達,消防車緊急岀動,經過一夜的搶救,大火終于被撲滅了。第二天我趕到現場,看見那凄涼的廢墟,焦急得不知所措。昔日那淡化的安全警惕,終于演變成一場悲劇。往事歷歷在目,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陜西讀者 劉新峰 在安全生產事故尤其是人身傷亡事故面前,既有的功勞都不值一提。每年安全生產月主題宣傳活動中,我們單位都會開展“事故回頭望”警示活動。把單位近幾年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進行梳理、分析,下發到各車間班組,組織職工學習,從中汲取教訓。因為都是選自發生在本單位的事故,離職工很近,也就避免了那種把其他單位的“事故”當“故事”聽的情況,效果很好。
@江蘇讀者 王冠成 不能總指望在安全生產月里就重視安全工作,平時就將安全不當回事。我曾經做過單位多年的安全員,深知安全工作必須常抓不懈,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要重視學習安全法律法規,按照《安全生產法》去抓好安全主體責任,發生安全事故必須追責。上級安監消防部門也要根據行業和企業實際情況,不能總布置一些教條化的臺賬,讓企業無法落實或者無所適從。
@河北讀者 祖志宏 當年我在生產一線時,曾目睹一位同事在操作中不幸被壓到手指頭,流了很多血。盡管就醫及時,但手指還是不幸骨折,休息了1個多月才得以返崗工作。班組就此事故開會討論分享安全措施,最后不惜改造工裝,確保員工安全操作。如今回憶起來,這件事仍然警示著我在工作中注意安全。耽誤生產不說,自己也遭罪啊!愿每一個人都能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工人君:安全生產大過天,無論何時都要繃緊安全這根弦!
(您關注的焦點熱點、正在經歷的冷暖,歡迎告訴我們)
關于“安康杯”競賽的一些想法
王成洋
自負責工會經濟勞動保護工作以來,在負責督促基層工會組織轄區企業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企業響應不是很熱烈,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基于工作實際,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工會作為安全生產的參與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沒有懲處權力,因此企業不夠重視。其次,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管理上大多不夠健全,企業主在對待安全生產工作上較為簡單粗暴。最后,對于企業方來說,如何有效把握“安康杯”競賽與生產經營的平衡是一件難事,職工對“安康杯”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深,工會組織對于如何指導企業開展“安康杯”競賽沒有明確的思路。
因此,“安康杯”競賽活動的長效開展,需要多方合力。基層工會組織要廣泛組織宣傳,向企業和職工群眾宣傳“安康杯”競賽活動的重要意義;上級工會組織要切實做好政策引導;相關安全生產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工會“安康杯”競賽活動的推進。只有如此,才能使“安康杯”競賽活動真正落在實處。
工人君:希望多方合力推進,讓“安康杯”競賽更好地開展。同時,也向中小微企業呼吁,安全生產是企業運行的重中之重,萬不可為一時的利益“讓位”。
評先推優莫要變成“福利包”
周偉鋒 曾麗
近年來,眾多企業以職工的利益訴求為著力點,做精做細做實對職工的多元化關懷,讓更多普通職工分享到了企業發展的紅利,增強了職工的歸屬感、幸福感。但不是職工所有的“訴求”,都可以實施普惠,比如評先推優工作,有的企業采取今年是你,明年是我,輪流坐莊的模式;有的采取當先進靠運氣的抓鬮兒模式;更有甚者,為了照顧某些職工的個人需求,把評先工作當成了發放的“福利包”。這種“先進”人人有份,“優秀”輪流擔當,評先“雪中送炭”,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皆大歡喜的評先模式,看似融洽了關系,實則有損公平,違背了評先推優的初衷。
“先進”“優秀”是一種榮耀,是對各方面優秀甚至“拔尖”的集體和個人的肯定,是激勵后進的楷模。評先推優工作是建立在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上的,若是變了味兒,把“先進”“優秀”名額當成“福利包”,就脫離了實際履責情況和綜合實績的評先依據,會讓推優工作蒙上一層不公正的陰影。
工人君:讓評先推優的結果立得住、經得起事實的檢驗,才能實現“選對一個人,樹起一面旗,激勵一大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