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宇
早晨5點10分,馬黎明準時醒來。洗漱完畢,他像往常一樣走進礦工食堂,一個雞蛋、兩個饅頭、一碗稀飯下肚后,他的額頭滲出一圈細密的汗。食物產生的能量,可以幫他抵御井下作業時刺骨的寒冷。
6點10分,天還黑著,馬黎明和工友們準時進入更衣間,他們的背后,“落實安全規章制度,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兩行黃底紅字的標語格外醒目。換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檢查自救器后,馬黎明拿起礦燈,提上工具,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下井。
參加工作以來,馬黎明下井的每一個早晨都是這樣度過的。2002年,他接了父親的班,成為山西焦煤集團公司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鎮城底礦調度監控隊的一員。“下井的人最擔心安全,我的工作就是守護他們安全。”他說。
馬黎明最初從事的是煤礦安全儀器監測員崗位,從小擅長拆裝設備的他,對這份工作很感興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上崗后他面對的“第一課”竟然是“下井”。
2002年9月,馬黎明第一次下井。雖然之前聽父親說過井下工作的場景,可第一天站到井邊,他心里還是既激動又忐忑。
礦車在巷道中疾馳,礦燈在頭頂發出昏暗的光,整個人像流星般在黑暗中一閃而過。隨著身邊工友們的說話聲漸漸變小,他的耳朵開始發脹。哐當一聲,礦車沖到了地下100層樓的深度。
“當時,我又怕又悔,感覺自己好像掉進了一個冰冷的洞,我不停地抬頭向上看,生怕上面有東西掉下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馬黎明仍然記憶猶新。
“第一次下井干活,誰都害怕。”師傅的話給了馬黎明些許安慰。隨后,他跟著師傅深一腳淺一腳地蹚著積水往前走,直達作業面。
馬黎明已經記不清自己第一次作業時的具體內容,“當時好像被嚇傻了,只記得那天很累,回到家沒有吃東西就睡著了。”此后好幾天,他都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甚至在想,“要不要換個工作”。
在父親和師傅的開導下,馬黎明開始嘗試直面恐懼,在對工作的逐漸了解過程中,慢慢地愛上了這份工作,并且成長為鎮城底礦通風科調度監控隊副隊長。

煤礦安全大于天。
作為“煤二代”,馬黎明從到鎮城底礦的第一天起,便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井下監控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就是事故,馬黎明不敢有半點馬虎,對每一項工作都要確保萬無一失。19年來,他把實現瓦斯監控零中斷、零誤報當成工作目標,用“繡花精神”對待每一個零件。
上班,他沿著長長的巷道,跟師傅琢磨各種傳感器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狀況;下班,他抱著一大堆無線電書籍和各種工具,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現在,他對電路元件能做到“一摸準”,對主要參數和技術性能指標能做到“一口清”,對查找和排除故障能做到“一手靈”,成為礦上名副其實的技術大拿。
馬黎明對工作的認真,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他曾用了700多個夜晚,逐一測量電子元件技術參數,手繪出34張常用的安全儀器電路圖紙。
就拿甲烷傳感器來說—兩塊電路板,數百個電子元件,任何一個元件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設備發生故障。馬黎明說,常見的問題排除起來并不困難,但如果遇到新問題,往往令人束手無策。因為生產廠家大多不提供設備儀器的電路板設計圖,即便提供了圖紙,上面也不會標注關鍵的技術參數。
面對這種情況,以往的經驗和做法是能修則修,修不好便更換。可馬黎明想的是,一臺傳感器,兩個電路板,數百個元件,再難也要查出故障,變廢為寶。但是,要做好這件事,就需要把常用安全儀器中的每一塊電路板拆下來,弄清楚數百個電子元件中每一個電子元件的作用,并測量出技術參數,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為此,馬黎明一有空閑的時間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電阻、電容、電感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一筆又一筆,他繪制的電路圖基本涵蓋了各種傳感器中的電路。他的徒弟王延冬說:“有了這34張電路圖,就好像孫悟空學會了72變,排除故障、維修檢測都變得輕松快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馬黎明通過“傳幫帶”,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術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工作室成員,他帶的兩位徒弟還分別在西山煤電的技術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多年來,馬黎明的創新成果達50多項,他帶領監控隊修復各類傳感器1000多臺,排除監控系統故障及事故隱患500多起,為企業節約費用100余萬元。
腰間帶得純鋼斧,要斫蟾宮第一枝。追求極致是一種態度,一種境界,也是馬黎明的工作準則。
有一次,井下一個工作面瓦斯傳感器發生中斷,工作人員打開接線盒重新連接,運行幾個小時后,同樣的故障又發生了。從早班到夜班,同樣的問題連續發生,這讓大家陷入了焦灼,如果短時間內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引起瓦斯故障斷電,工作面停產事小,影響生產安全后果則不堪設想。
馬黎明到現場仔細查看后發現,是在電線的某個部位發生的輕微短路,必須對巷道里幾百米的線路進行徹查,逐一排除故障點。于是,他和工友順著線路一米一米地檢查,井下環境差,電線外面還裹著厚厚的煤泥,他擔心戴著手套會影響判斷,索性摘下手套,用手從外往里摸。
一步又一步,一根又一根……終于,在靠近工作面的地方找到了故障點,原來電線上有一個被鋼絲扎過的針尖似的小眼,正是這個小眼造成電源線和信號線似接非接的輕微短路。此時,他們已經在井下連續檢查了5個小時。同行的工友不禁感嘆:“和馬師傅一起查線路,比女人繡花還認真!”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多年來,馬黎明憑借著出色的工作業績兩次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并先后斬獲山西省技能大賽安全儀器監測工第一名、三晉技術能手等諸多榮譽。 2020年11月,他又到北京領取了全國勞動模范獎章。
作為一名煤礦工人,馬黎明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身邊的人,一個人只要勤奮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追求極致、勇攀高峰的精神,如同煤海里的火苗在跳動,照亮著井下,影響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