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源凱 張欣 王金昌
摘要:實驗室有機廢液處理是環境監測站重要工作之一,如果處理不當,會為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無法充分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需求。基于此,本文針對實驗室有機廢液的種類與來源進行分析,結合處理原則深入研究,提出幾點有效的實驗室有機廢液處理方式,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有機廢液;處理
前言:
環境監測站主要任務是對環境質量進行系統性監測,其中包括污染源監督,以此為環境管理提供準確參考依據。現階段,大部分環境監測站都設有獨立實驗室,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環境污染物,如果處理不到位,會為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當前,國家針對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工作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得隨意丟棄有毒有害污染物,需要委托給專業機構集中處理。但當前具備相應資質的處理機構相對較少,而且污染物處理效果不盡人意,尤其在有機廢液處理方面,由于種類多、處理難度大,所以需要環境監測站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處理能力,為環保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1.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有機廢液的種類與來源
《地表水和污水采樣技術規范》中明確提出,在環境檢測樣品采集過程中,采集體積要大于實驗所需體積,主要目的是確保實驗順利進行,盡可能避免重復采集。也正是因為采集樣品數量較多,導致很多剩余樣品在實驗室中無處安放,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結合工作經驗來看,實驗室中的有機廢液大概分為工業廢水、雨水、地表水幾種,主要來源概括為以下兩點:
第一,實驗過程產生的廢液。通常情況下,實驗室在樣品分析過程中,需要提前對廢液進行消解或過濾處理,在此過程中容易產生廢液[1]。例如: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在消解是會產生酸類有機廢液。另外,在樣品檢測期間,也會產生有機廢液,并且有機廢液具有較高毒性。
第二,過期或剩余的化學試劑以及標準物質。化學試劑是化學實驗中的必要物質條件,部分試劑本身具有毒性大、濃度大等特點,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另外,實驗室中也存在一些過期化學試劑,由于無法再次使用,所以自然而然變成一種有機廢液。
2.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有機廢液的處理
2.1有機廢液的處理原則
環境監測站處理實驗室有機廢液的主要目的,是將其從有害物質轉變為無害物質,盡可能降低其污染程度。所以,在有機廢液處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遵循無害化基本原則和回收再利用基本原則。通過回收高濃度化學試劑,一方面能夠減小環境污染率,另一方面能夠降低試驗成本。對于無法回收的有機廢液,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確保達到處理后的廢液排放標準。
2.2有機廢液的回收
在有機廢液回收過程中,一般要提前在分液漏斗中進行洗滌,而后通過蒸餾、分餾等方式對有機廢液進行精制和純化,該過程需要在通風櫥中操作。結合工作經驗總結來看,環境監測站的實驗室中較為常見的有機廢液有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2]。以三氯甲烷為例,對回收不中歐進行分析,具體如下:先利用水、濃硫酸、純水等對三氯甲烷進行第一次洗滌,而后利用蒸餾水再次洗滌兩次,將洗滌后的有機廢水進行脫水,并在靜止后進行過濾和蒸餾處理,一般蒸餾速度可以控制在每秒1-2滴范圍內,將沸程為60℃-62℃的餾分進行收集,保存在試劑瓶中,試劑瓶不得用橡膠塞。
2.3有機廢液的處理途徑
2.3.1在實驗室內部處理
實驗室中的有機廢液有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一部分則沒有回收價值,針對沒有回收價值的廢液,需要在實驗室內部進行科學處理,達到無害標準后進行排放。一般無法回收的有機廢液毒性較小,例如較為常見的脂類、有機酸銅等。如果有機廢液中存在可燃性物質,需要采用焚燒方式進行處理,對于難以燃燒的低濃度廢液,可以采用吸附法、水解法、氧化分解法等方式進行處理[3]。除此之外,對于甲醇、醋酸等被生物分解的物質,需要利用水對有機廢液進行稀釋,而后將廢液進行排放。常見處理方法介紹如下所示:
第一,焚燒法。在實驗室中采用焚燒法處理有機廢液時,需要確保焚燒過程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和重金屬等難燃燒物質,如果不能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委托給資質過關的單位進行集中處理。
第二,溶液萃取法。在實驗室低濃度有機廢液處理過程中,需要利用不能與水混合的揮發性溶劑對廢液進行萃取,待分離出溶劑層滯后利用焚燒法進行處理,最后通過吹入空氣方式吹出水層中的溶劑。
第三,吸附法。利用吸附能力較高的溶劑對有機液體進行處理;例如活性炭、硅藻土等,待充分吸附后,采用焚燒方式對吸附出的物質進行焚燒處理。
第四,水解法。對于實驗室中的脂類有機廢液或容易發生水解的物質,可以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鈉,并在加熱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水解。如果水解完畢無毒無害,可以在吸收后進行排放,如果存在有毒有害物質,需要使用吸附法等方式進行再次處理。
2.3.2委托相關資質單位處理
環境檢測實驗室中涉及到的有機廢液種類多種多樣,并非所有廢液都能夠在實驗室內部處理。很多有機廢液毒性較大,處理難度較大、處理成本較高,而且存在一定危險性[4]。對于這類有機廢液,需要委托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處理。而且處理前雙方要簽訂委托合同,同時做好有機廢液收集、儲存等工作,該項工作專業性較強,需要安排專業人員操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實驗室中有機廢液種類豐富,其污染性和危險性不容小覷,需要實驗室加強管理,探索有效的有機廢液處理方法,確保有機廢液達到無害標準后即可排放,會對有機廢液進行回收再利用,降低實驗成本。與此同時,針對實驗室內部無法自行處理的有機廢液,需要委托具備較高資質的單位進行統一處理,從而提高有機廢液處理水平,為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芳,劉浩,陳雪冰,等. 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有機廢液的管理與處理[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8,35(11):20-22.
[2]盛崇寧. 淺論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廢液處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商情,2019(18):205.
[3]金海偉,葉建鋒. 對環境監測站實驗室污染物處理的探討[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2):66-67.
[4]張衛星. 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廢液處理[J]. 四川環境,2018,22(2):38-39,63.
杜源凱(1990.02—),男,山東濰坊人,山東省濰坊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單位郵編:261041,本科,中級工程師,環境監測方向(研究方向)
張欣(1984.02—),男,山東新泰人,,山東省濰坊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濰坊市,261041,碩士,中級工程師,環境監測方向
王金昌(1990.05—),男,山東濰坊人,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峽山分局,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單位郵編:261000,本科,中級工程師,環境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