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健良
摘? 要:智慧校園建設正在不斷發展,而數據是支撐智慧校園的根本,是智慧校園的核心資產,其中校本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完善是智慧校園的重要基礎。校本教學資源庫指的是由學校組織和規劃,由學校師生共同建設和維護,以滿足學校師生工作學習中對教育資源的需求為目的,通過整合轉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資源而建設的能適用于該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學支持系統,通過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可以解決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出現的軟件與硬件建設不協調、建設與應用不同步等問題。本文試圖從教學的需求與發展談談校本教學資源的數字化。
關鍵詞:校本資源庫;特色教學;開發與應用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學校也在積極推進一些有效的教學模式,原有的資源已經不能滿足課改的需求,學校迫切需要建設一個開放共享、動態更新、與課程改革同步并面向師生 (甚至家長)的綜合性資源庫,以適應師生的教學需求,實質解決教學信息化應用問題。
對于教師來說,豐富的、可自主選擇的、符合校本實際的資源,對提升備課質量 、實現高效課堂提供強大基礎源泉。而對于學生來說 ,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快速選擇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有效資源,更有效的提升學習效果,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需要一個強大全面的資源平臺。對于學校而言,要真正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需要優越的信息技術硬件環境,更需要強的資源保障。因此,建設實用的校本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和優質資源庫顯得十分重要。學校只有建設好了校本資源庫,才能真正達到“雙減”的目標,才能提升學校辦學的品位;也只有實用的校本資源才能吸引教師參與開發和應用。
一、校本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一)資源庫的建設一般包括三方面:資源開發、課堂應用、資源優化
1.資源開發可以分學期(年)、分學科(組)、分階段進行有效的模塊組建,收集整理相關資源,并上傳至資源管理平臺。例如數學數字資源庫可以由教案(教學設計)、學案、視頻(微 課)、課件、圖片、例題、習題、測試、成績反饋、反思及其它等十個模塊組成 ,各備課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分模塊將各類資源整理上傳。
2.課堂應用內容模塊研究中,教師通過平臺獲取相應的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直觀展示互動,并將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學體驗通過平臺進行反饋, 便于資源開發者及后使用者進行資源再優化。
3.資源優化內容模塊研究中,備課組或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應用反饋情況提出建議,并對資源進行優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保證數字資源庫滿足教師按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方便使用的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實行模塊化管理,使教師通過對不同層次資源的使用和重組,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個性化潛能。如教師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視頻、圖 片 、聲音 、習題等資源進行二次創造、設計出符合自身和學生實際的多媒體資源,從而再次豐富數字資源庫。
(二)校本教學資源庫資源應具有以下特點
1.完整性 :整個資源庫包含各個學科、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微課 、測試題庫及素材等各類資源庫。
2.校本性:庫中資源是學校教研組、備課組及教師根據教學需求自主開發 ,能很好地滿足本校課堂教學模式的需求,體現校本性。
3.時效性:資源庫中的資源必須積累和更新,能充分體現新教材、新課改的基本思想與理念,符合教育發展方向,能反映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平臺。
4.自主性 :有學校教師自主開發、并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課程、素材、案例、試題庫,而不是憑教師在其他平臺搜集的資源組合,既要便于教學應用,又要便于學習者自主學習。
5.反饋性:資源庫中對于每個資源都提供使用反饋操作,便于下一個使用者進行資源二次開發、再優化。 科學及時的評價能有效提升校本數字化教 學資源庫 的應用實效。為此,學校從資源建設、實際應用兩方面確立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 應用評價體系。
(三)提高校本資源庫的使用效率
為了提高校本資源庫的使用效率,充分調動教師參與開發與使用的積極性,應該對教師的資源建設作用情況進行合理評估,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是資源整理。強化教師、備課組、教研組根據教學需求進行資源的開發、整理的意識,形成完整的、成系列的學科教學資源,學校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要求教師配合教研組、備課組積累整理好相關教學資源。
2.資源上傳。教師和教研組將整理后的資源進行上傳,學校定期檢查 督促,并及時通報。
3.數據統計。學校定期對資源進行數據統計,就資源開發、整理、上傳完成情況按教師個人和教研組團隊分別進行量化評價打分。
4.質量評價。對于單個資源,依據使用者對資源的動態反饋評分及資源下載量綜合量化該資源得分。
5.綜合評價。學校依據以上幾項評價結果對教師個人和教研組團隊的資源建設情況進行綜合量化評價,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 教師教書育人質量評價體系。實際應用評價:為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研究水平,學校從以下四方面對資源應用進行評價:一是資源使用。學校不定期地對教師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學資源情況進行登記評比,量化得分。二是各類參賽。學校鼓勵并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競賽活動,如備課大賽、說課大賽 、論文大賽、賽課等 ,將參與度及獲獎情況進行量化計分 。三是網絡研討。 積極鼓勵教師對資源庫的資源進行評價、反饋,提出建議 ,并積極參與其他網絡研討活動,將參與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四是業務培訓。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從參與度、培訓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總之 ,在校本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過程中,設計要科學、合理,應該立足于師生發展,為教師、學生創造一個進行數字化教學與學習的資源中心。同時 ,數字資源庫的應用應充分發揮一線教師的團隊智慧 ,把廣大一線教師納入到研究中來 ,使教師既是資源 的使用者 又是資源的開發建設者。
【本文系湖南省電化教育館一般資助課題《校本特色數字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NETR18021)】
參考文獻:
[1]柯和平 ,周玉芬.數字化教學資源體 系的構建 與應用研 究[J].職業技 術教 育,2005 (16) .
[2]柯和平.全文檢索的多媒體素材庫及其設計[J]. 中國遠程教育.2003 (09).
[3]李勇帆.論新世 紀數 字化教 學 的內涵與特性及對教 師的基本要求[J].電化教 育研 究.2002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