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曄
摘? 要:《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故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事半功倍之效。在體育游戲、民間游戲中,如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對體育活動和民間游戲產生持久飽滿的熱情,永遠是我們教師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民間體育游戲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故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事半功倍之效。在體育游戲、民間游戲中,如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對體育活動和民間游戲產生持久飽滿的熱情,永遠是我們教師探究的問題。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聽到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民謠,仿佛又回到我們的童年時代,可是這些曾經帶給我們無限快樂的民間游戲,踢毽子、跳房子、投沙包……已逐漸被游樂場、電動車、手機游戲所代替。而在八九十年代,民間游戲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傳統的民間游戲,曾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玩是孩子的天性,可現在兒童游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其實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和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那么如何通過活動提高和鍛煉幼兒手、眼、腦及四肢協調性和靈活性,訓練幼兒跑、跳、爬、竄等技能呢?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材,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小孩子天生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一切的。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將游戲貫穿與一日活動中。而民間游戲就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游戲的形式,它非常符合幼兒好玩和愛模仿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改編將民間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能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的文化。首先,認真篩選適合大班幼兒的民間游戲內容,豐富到幼兒園的體育教學中,孩子們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會更加的高漲。其次,針對大班幼兒特點以身體各部位全面的發展,可以開展不同部位競技類活動以及有一定難度的挑戰性的活動。
二、為幼兒提供材料、制定規則,學習合作
材料是幼兒游戲的顯性元素,而投放能引發幼兒進一步合作探索行為的材料又是教師一種隱性的指導策略。首先我們設計了從玩法上必須建立在合作行為基礎上才能實施的民間游戲,合作是游戲的關鍵和靈魂。
三、架起家園溝通的橋梁,拓展民間體育游戲
(一)收集民間游戲信息
制作調查表,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素材。把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游戲的名稱、玩法、規則和所需材料詳細記錄下來,可以拉近老師與家長的關系,促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然后對收集的這些游戲進行科學取舍,力爭做到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為幼兒所接受和喜歡。
(二)定時開展活動,通過各種方式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交流
定期向家長匯報開展情況,有幼兒活動的照片,有家長與幼兒的親子游戲,有請家長教游戲,活動多、興趣足,使家長、幼兒、老師就象一個大家庭齊樂融融。
四、以激發幼兒興趣需要為目的,營造民間游戲氛圍
(一)創設民間游戲情景,吸引幼兒主動探索
民間體育游戲開展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幼兒對民間游戲的學習掌握需要一個反反復復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很容易消解了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幼兒學會并喜歡上民間游戲,以激勵幼兒從游戲的被動參與者盡快轉變為主動探索者,我們創設了民間游戲情景,再現民間游戲場面,營造濃厚的民間游戲氛圍,讓幼兒身臨其境,在主動嘗試、探索發現中輕松愉快地熟悉民間游戲,在耳濡目染中自然領會并探索民間游戲的新玩法。比如在戶外創設民間體育游戲區,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游戲按不同類別劃分不同區域,并按區域投放相關材料,以便幼兒隨時探索。如輕器械區以皮筋、跳繩、沙包、毽子為主,挑戰區投放梅花樁、高橋、爬梯、爬網、平衡木等。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幼兒才能切切實實感受到民間游戲的真實存在,也能體會到民間游戲的有趣好玩。
(二)多元互動,以玩伴的身份將游戲推向深入
民間游戲情景的創設,讓幼兒從被動參與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然而,幼兒對游戲探索的持久性受環境、材料、同伴、引導者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環境熟悉了,材料認識了,幼兒的注意力便從“是什么”轉移到“還能干什么”,幼兒在“還能干什么”的探索中,往往因游戲經驗和游戲能力的不足而淺嘗輒止。此時,我們教師就會及時介入,有效引導,民間游戲的玩法、規則才能因順應幼兒的內心需求而不斷形成和更新。
五、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內容
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征,所適宜的體育游戲也會各不相同。大班幼兒喜歡挑戰自我喜歡新鮮的事物,為此我們選擇了難度相對大一些的游戲,如:“踩高蹺”、“兩人三足”等作為實證課的內容,在活動中需要幼兒克服困難,通過自己的不斷練習和調整才能完成的內容,大部分的孩子雖然剛開始會失敗,但是興趣促使孩子們不斷的練習,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動作的協調性發展,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同樣還開展了大班可以開展“舞龍”、“斗雞”等動作難度更高、合作性更強的游戲。
參考文獻:
[1]《青海教育》部. 西海教育:思索與實踐 (下卷)[M].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雪香, 廖日明. 鄉村幼兒游戲課程應用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動漫界:幼教365, 2017(40):2.
[3]丁亞紅. 民間游戲走進幼兒園:河北省民間游戲活動的探索與實踐[M].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