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兩者之間具有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性。本文就兩者的關系問題分別從兩者的內涵概述及相互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缺一不可,相互推進,共同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傳統文化現代化;相互關系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及概述
馬克思主義包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三大部分,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和革命性的實踐基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傳統歷史文化相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本土化、具體化和現代化的特點。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踐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著力解決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等諸多現實問題。從革命戰爭時期到國內經濟建設時期,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基于中國具體國情和階段性發展的具體實踐,借鑒國內外馬克思主義實踐經驗和教訓,融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實際運用的成功經驗提升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相關理論成果。在革命戰爭時期,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我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實事求是地分析當時中國革命的現實狀態,闡釋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在國內經濟建設時期,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當代實踐相融合,提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并形成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演化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地先后提出“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要理論,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及概述
文化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文化”是指人區別于動物、人類社會區別于與自然界的最根本特征,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狹義“文化”排除物質活動及成果,單指精神財富創造及成果。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狹義文化,強調的是“文化”和“傳統”的結合即中華民族在中國大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形成的文化,概括為“以中華民族為創作主體,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特點和穩定結構的、世代傳承并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2]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如下:一是延續性和創新性。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化是延續時間最長,從未中斷的文化系統之一。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頑強的傳承下來,并歷經時代要求不斷創新發展,形成周而復始、延綿不絕、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二是多元性和創造力。中國幅員遼闊,多民族共同生活形成的各自獨特文化,佛、道、儒等多種思想并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體現了中華民族人民的非凡創造力。三是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和包容“舶來品”——外來文化(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西方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經過凝聚、同化和轉化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馬克思主義從20世紀初傳入中國,經歷了左右傾錯誤思潮,未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的慘痛歷史教訓。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結合中國實際,融合中國傳統文化,適時提出相應方針政策,進行演變和發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實現路徑是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融入其中,摒棄封建老套思想,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文化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相互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兩者之間具有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應有之義。兩者缺一不可,并在中國社會文化從傳統到現代的歷史進程中相互推進,共同發展。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潛移默化地滲透作用,馬克思主義改造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是吸收借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摒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落后文化思想和惡習陋俗。二是旗幟鮮明的引領作用,馬克思主義促進國家精神的形成和文化理論的進步。馬克思主義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突破固步自封的局限性,朝著正能量的方向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積淀數千年來的文化形態和社會意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要義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內容,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這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拓展大眾化傳播的方式方法,使得馬克思主義從抽象到具體,從復雜到簡單,從奧澀難懂到通熟易懂的現代化轉變,便于共產黨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融合發展。馬克思主義要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借鑒具有現代化屬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進程中,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篩選,保留有益于中國實際的理論,指導中國的具體實踐,創造性地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發揚光大,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中不能缺少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吸收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之路也不能脫離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引和領航。讓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
[2]趙洪恩.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6.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
作者簡介:劉丹(1982年5月-),女,遼寧省沈陽市,碩士研究生,中級,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