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陸玉晶 汪瑾
摘要:以加快推動連云港仲裁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研究目標,依據仲裁法律服務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角色和定位,通過對連云港仲裁法律服務的現狀、問題和成因分析,提出促進連云港仲裁法律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建議。
關鍵詞:連云港;仲裁法律服務;實體經濟;市場化推廣
在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仲裁是一種最重要的訴訟替代方式。仲裁法律服務具有明顯的民間性,同時鑒于其歷史發展和實際現狀又與政府相關部門有密切聯系。
一、連云港市仲裁法律服務的現狀、問題和基本原因分析
自成立、換屆以來,連云港仲裁委員會(以下稱“連仲”)在自身縱向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仲裁業務和各項事業逐步發展,但是我們通過研究后發現還存在如下突出問題:仲裁服務經濟建設的范圍仍需進一步擴大;工作機制不夠靈活;地方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仲裁辦案的質量與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仲裁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觀念意識相對落后;組織、人員不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業務規模差距不小;品牌建設尚需努力;市場推廣任重道遠;發展后勁儲備不足;理論研究缺乏深入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從連仲的歷史發展看,連云港市仲裁法律服務經歷了曲折發展的過程,前期喪失了大力發展的寶貴機遇和時間,目前處于發展的關鍵時刻;從現實狀況看,管理精細化和推廣市場化趨勢客觀上凸顯并加劇了問題存在的嚴重性和迫切性。
二、促進連云港仲裁法律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建議
(一)基本思路是打造連仲的品牌和形象,提高仲裁法律服務的公正、高效,吸引實體經濟當事人愿意并接受仲裁法律服務。
1、打造連仲的品牌和形象,在連云港市實體經濟中推廣仲裁法律服務的路徑相應劃分為兩部分:行政化推廣路徑和市場化推廣路徑。兩者并行推進,協調配合,分清主次,前后銜接。行政化推廣路徑主要借助“半官方”的行政化思路推廣;市場化推廣路徑主要按照“半民間”的市場化思路運作。
2、開展公共關系推廣,通過建立連仲良好公眾形象,吸引實體經濟參與仲裁法律服務。比如:通過參與公益、慈善和捐贈等活動樹立仲裁機構形象,間接地為在我市實體經濟中推廣仲裁法律服務做貢獻。比如在我市相關學校設獎助學金,為有關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等等。
3、開展廣告推廣,迅速提高連仲法律服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人員推廣提供“空中”支援。比如:在我市市中心繁華路段開展戶外大屏LED滾動宣傳,開展高鐵、機場、BRT車載廣告和公交站臺廣告宣傳,在大型商超布置廣告宣傳,吸引實體經濟及其負責人認知和參與仲裁法律服務,在我市各類主流媒體開展宣傳推廣活動等。
(二)發展策略是堅持自我發展和合作發展現結合,加強與北仲、貿仲等各類強勢品牌和機構實施戰略合作與聯盟,共同開拓實體經濟服務領域。
1、廣泛與多方建立業務合作與事業發展戰略聯盟。與國內的貿仲、北仲等業內強勢品牌和國際有關仲裁組織積極建立業務聯系和事業合作,借勢發展,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潛在市場,實現業務發展突破和創新。
2、與地方各級法院、海事法院協調配合,共同推進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在合作中提升連仲知名度和良好公眾形象。
3、與我市各類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和學會等溝通互動,在實體經濟中大力宣傳推廣連仲法律服務的優勢和特色,吸引實體經濟參與到仲裁法律服務中來。
(三)業務范圍和內容上,在做好既有業務基礎上,拓寬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的功能,積極開展實體經濟、一帶一路、自貿區和小微企業等仲裁法律熱點業務,不斷開拓新業務。
1、繼續根據國發文件落實在全社會推廣示范合同文本為重點,對各行業、各領域進行細化分解,持續、有意識地開始針對面廣量多的實體經濟及其負責人展開仲裁法律服務推廣活動,逐步使法律要求落地為實體經濟及其負責人的自覺參與行動。
2、根據當前依法治國和構建法制政府建設的良好法律發展氛圍,仲裁主管部門和連仲牽頭聯合我市實體經濟等主管部門制定出臺鼓勵、支持我市實體經濟積極參與仲裁法律服務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高效優惠仲裁法律服務,逐步在我市實體經濟及其負責人中引入并推廣仲裁法律服務。
3、在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化條件下,積極推動互聯網仲裁新業務的發展應用,在防控業務風險的前提下,為實體經濟等當事人提供便利、快捷和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務,是連仲今后業務經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四)推動制度創新,完善流程和程序,改進仲裁法律服務方式方法,通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
1、根據仲裁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定位和角色,推動仲裁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建立和健全治理結構,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
2、業務模式上構建連接包括我市實體經濟在內的各類當事人和連仲機構之間的仲裁法律服務平臺,積極探索并充分利用互聯網+仲裁的工具和手段,實現仲裁法律服務線上線下的的無縫對接和高效運作,是連仲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贏得快速發展的生存前提和能夠實現對包括我市實體經濟在內各行各業主體取得市場化推廣成功的關鍵環節。
3、仲裁員選用上探索兼職和專職相結合,在保留原有兼職的情況下,嘗試試點專職仲裁員制度,充分發揮兼職和專職的優勢,提高仲裁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強和改善仲裁員隊伍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宋連斌,楊玲.我國仲裁機構民間化的制度困境——以我國民間組織立法為背景的考察[J].法學評論,2009,03:49-57.
[2]陳福勇.我國仲裁機構現狀實證分析[J].法學研究,2009,02:81-97.
[3]郭玉軍,肖芳.網上仲裁的現狀與未來[J].法學評論,2003,02:30-42.
[4]陳福勇.模糊化還是明確化——也談仲裁機構的性質問題[J].北京仲裁,2007,02:86-97.
[5]顧維遐.我們信賴仲裁嗎?——關于中國仲裁研究的英文文獻綜述[J].北京仲裁,2010,02:1-26.
[6]王紅松.《仲裁法》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J].北京仲裁,2004,02:20-27.
[7]羅楚湘.仲裁行政化及其克服[J].江西社會科學,2012,03:146-152.
[8]葛瑞萍.仲裁與民事訴訟的銜接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
[9]陳福勇.模糊化還是明確化——也談仲裁機構的性質問題[J].北京仲裁,2007,02:86-97.
基金項目:2020-2021年度連云港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20LKT1008。
作者簡介:
錢軍,1970.06,男,漢族,江蘇揚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管理學,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
陸玉晶,1968.06,女,漢族,連云港人,大學,副教授,法學,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
汪瑾,1971.02,女,漢族,連云港人,大學,講師,公共事業管理,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