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衛東
在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機中,歐洲成為了焦點,這給正在進行中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帶來怎樣的影響?
全球性能源短缺和價格高企缺愈演愈烈,歐盟成為了能源危機的焦點。
10月26日,歐盟在盧森堡緊急召開成員國部長級會議,就能源價格飆漲商討對策,但最終以無法達成一致而告終。能源危機席卷歐洲,能源立場本就不同的歐盟各國之間的分歧進一步被放大。
路透社報道稱,西班牙政府為從根本上解決氣價飆升帶來的電價上漲,在緊急會議中正式向歐盟提出申請,建議歐盟各國能夠聯合購買天然氣,并希望能夠退出歐盟的電力共同電價機制,制定本國的電力定價體系。
西班牙的提議獲得了法國、捷克、希臘等國的支持。這些國家政府認為,化石燃料價格的巨大波動為歐盟能源市場的運作方式帶來不利影響,歐盟電力市場亟待大手筆改革。以德國為首的9個歐盟成員國就對上述提議明確表示了反對。
據歐洲媒體報道,德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盧森堡、拉脫維亞、荷蘭和奧地利共同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拒絕西班牙、法國等國提出的改革提議,聲稱“在全球化石燃料飆升時對干預歐盟能源市場設計的舉動應該非常謹慎”。
該聯合聲明指出,不同燃料來源之間的競爭有利于創新和供應安全,這也是推動歐盟能源體系向低碳排放過渡的關鍵因素?!拔覀儾恢С秩魏闻c歐盟內部天然氣和電力市場相沖突的措施,包括對電力批發市場的臨時改革。這一措施不會緩解因化石燃料市場波動帶來的能源價格上漲?!?/p>
核能是造成盧森堡能源部長會議緊張和主要分歧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在法國和德國之間。半島電視臺以“盧森堡能源部長會議遭遇失?。耗茉次C加深歐洲分歧”為題報道分析了這次會議失敗的原因:“造成盧森堡能源部長會議局勢緊張和立場分歧的原因之一是核能問題”。該報道稱,在希臘和法國的支持下,西班牙要求對歐盟能源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在這個方向上,西班牙的提議尤其適用于在電力生產上幾乎完全依賴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法國。
法國要求將其納入無碳能源國家,從而使之有資格獲得綠色融資。歐盟委員會支持這一要求,但是德國、奧地利和盧森堡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主要通過煤炭和天然氣供電的德國、波蘭等國家不同意降低電價,而法國因為其90%的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因此反對電價上漲。從法國的角度來看,天然氣和石油價格的上漲與其電價無關。
本次歐洲的能源危機主要體現在天然氣價格和電力價格近幾個月來急速上漲。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近期,歐洲多國批發電價已超過每兆瓦時100歐元,德國與西班牙9月平均批發電價達到過去兩年的三到四倍。在剛剛過去的9月,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TTF)為每兆瓦時74.15歐元,比3月份高出4倍;英國批發電價已經上升到過去10年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德國平均批發電價則超過了2008年的最高峰。
10月5日,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TTF突破了每千立方米12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意大利的天然氣用戶不得不比4個月前多支付31%的費用;西班牙家庭2021年9月的平均電費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48%;德國天然氣價格自年初以來,也已上漲了200%以上,刷新歷史高點。如果即將來臨的是個寒冷冬天的話,歐洲陷入“能源貧困”的人口將會成倍增長,很可能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天然氣發電的特殊上網機制,是導致歐洲電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天然氣發電在歐盟整體電力供應中占比約為20%,比例不算高,為什么天然氣價格會對電價有“決定性的影響”?巴黎政治學院能源與氣候研究專家布羅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說,電價隨天然氣價格走高,是歐盟電力市場一體化中的競價上網機制所致?!斑呺H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最先入網,而天然氣是邊際成本最高的發電方式,是最后用來平衡市場需求的,但它往往能夠決定結算價。”
歐盟委員會10月13日發布的報告解釋說,歐盟電力市場采用的邊際定價方法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在批發市場中獲得相同的電價。而由于目前仍經常需要燃氣發電廠來滿足邊際電力需求,天然氣價格對發電成本體現出了現在所見的負面影響。但邊際定價模式對于自由化的電力市場來說仍然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適合促進成員國在批發市場上進行電力交易的模式。
按照這一機制,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邊際成本接近零,因此是最優先競價上網的電源,而其他電源的排序是:核電、煤電和氣電,所以天然氣和煤通常就成了影響電價的因素。近期歐洲的風力發電量低于往常,天然氣價格又猛漲,導致多國電力供應商由氣電轉向煤電。也導致了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電力市場“改革派”和德國代表的“保守派”兩個陣營的“內訌”。
法國、西班牙等國之所以大力呼吁電力改革,是因為這些國家能源供給體系中,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與目前飆升的天然氣價相比稱得上是“超級低廉”,如果不與天然氣市場價格脫鉤,這些國家的能源消費者將承擔“不公平”的價差。
德國是個堅定的去核的國家,盡管人均能源消費成本德國是最高的,但剛剛當選的德國新政府已經宣布要在明年(2022年)要關閉所有核電站完成去核的任務。在解讀歐洲能源危機和歐洲能源部長會議成果及各方之間的分歧時,國際能源專家、國際電力聯盟前總干事喬治·盧西涅特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能源部長之間或歐洲國家之間存在這樣大的態度差異也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在法國和德國之間,因為每個國家都會根據其能源能力和行動能力來評估這場危機?!?/p>
盧西涅特強調,這場能源危機對歐洲未來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刻的,而且在中短期內沒有明確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他說:“未來的能源需要將會非常高,因為歐洲大陸并不擁有能源,它沒有石油或天然氣,只有波蘭和德國有一些煤炭,但卻不能太依賴煤炭,因為它是一種會污染環境并導致氣候變化的能源。歐洲人如果想要在能源領域內實現獨立,就必須投資生產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并依靠核能、太陽能和氫能,這是一個真正的獨立問題。要么你嘗試自己生產能源并控制成本以及電力、天然氣和汽油的價格,要么你就需要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能源,并為這項進口分配大量預算,而且還會失去獨立性和控制價格的能力。我認為,新冠危機向我們揭示了歐洲缺乏健康的獨立性,并揭示了我們缺乏明確統一的歐洲健康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前的能源危機同樣也表明,歐洲缺乏統一的能源政策和戰略?!?/p>
在傳統印象中,很多人認為歐洲是世界能源轉型實踐中的“優等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這次能源危機中暴露出來深層次的核心問題是“缺乏統一的政策和戰略”。
在政治和經濟領域里,法德是歐盟的核心,而在能源政策上,法國德國是離心離德的兩極。如果法德不調整和協調在能源轉型和碳中和戰略和行動上的立場,歐盟很難繼續維持自己“能源轉型優等生”的形象?!栋屠枳h定書》在溫室氣體減排和氣候變化控制和碳中和行動計劃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在英國格拉斯哥進行的COP26是否能取得類似的歷史性成就?歐洲是否可以繼續站在能源轉型的“道德高地”上?
希臘能源部長科斯塔斯·斯卡歷亞斯(Kostas Skrekas)將歐洲目前的情況,定性為“一次國際性的能源危機”。而波蘭、匈牙利等高度依賴煤炭的東歐國家已多次明確表示,反對歐盟現行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認為氣候政策正是推高能源價格的主因。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an甚至聲稱,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是“烏托邦幻想”,高企的能源價格只會摧毀歐盟的中產階級。今年10月初,法國財政部部長Bruno Le Maire就曾“抱怨”稱,歐盟的電力定價體系讓天然氣對批發電價產生了“不合理的影響”,現在的電價規則已經“過時”。
這次能源危機與以往歷次能源危機有兩點最大的不同:首先是這次能源危機是圍繞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展開的,而以往的各次都是圍繞著石油展開的;其次,天然氣現貨價格比石油價格高二到三倍,這樣價格倒掛史無前例。反映了能源轉型正在重塑世界經濟?!?.5度控溫”“碳中和”是全球能源轉型進入全新歷史階段,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歷史大博弈,COP26是正在這場大博弈中的最新的一幕。
富裕的歐洲是這次能源危機的“震中”,“能源貧困人口”激增,甚至可能導致由于“能源貧困”而倒臺的政府。經濟去全球化、新冠疫情蔓延、激進的碳中和運動,全球形勢越來越復雜。能源轉型沒有前車可以借鑒,無論是歐洲、美國還是中國,都沒有現成的路徑可以模仿。在能源轉型中,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必須堅守幾大原則,一是能源必須滿足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二是能源必須更環保、更潔凈;三是能源消費成本不能大幅上升或者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