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強,張 萍,郎江蓉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口腔科 山西 長治 046000)
口腔種植又稱種植牙,主要是指以植入骨組織內的下部結構為基礎來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復體的一種缺牙修復方式[1-3]。牙列缺失或牙體缺損會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觀與舒適度、心理狀態、社交活動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也會帶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4-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口腔健康的重視,臨床上對牙列缺失或牙體缺損采取固位好、美觀舒適、安全高效等優勢的口腔種植修復法。近年來,隨著口腔醫學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導板已被廣泛用于口腔種植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9]。此次分析對口腔種植患者實施數字化導板治療效果。
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2 月80 例我院口腔外科進行口腔種植患者,醫生根據病情選擇用藥方案,并進行分組,每組各40 例。所有入選患者均自愿參加,符合口腔種植相關診斷標準,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好醫生、臨床資料不完整、伴有嚴重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進行去除牙周軟垢、制作種植體等常規種植法,觀察組采用數字化導板行口腔種植,具體方法如下:選擇好CADCAM 種植牙導板,清潔牙周,去除其軟垢與菌斑,設置好高清模式的種植牙導板,通過CBCT影像技術和口內激光掃描獲取患者的口腔信息,制作三維種植模型,精確定位種植位置,在種植導板的輔助下有效的控制種植位置、深度和角度,精準的把控整個種植過程,避開神經血管,采用慢速鉆,利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降溫,準備備制種植窩內的螺紋。備好螺紋后,將種植體植入備好的牙槽窩內,使之與牙槽骨鑲嵌吻合。為了種植牙的美觀以及恢復其咀嚼功能,種植體植入牙槽骨后,根據患者整體牙齒的形狀制作牙冠,并戴上。數字化種植牙只需按導板設計好的方位植入,種植后恢復快、無腫脹、痛楚等不適。患者在種牙當天就可戴上牙冠,享用新牙。
比較兩組口腔種植患者齦溝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及軟垢指數等牙周指標的變化;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咀嚼效率(稱量法計算)與咀嚼效率的恢復時間。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軟垢指數、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牙周指標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后牙周指標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數軟垢指數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觀察組 401.27±0.321.24±0.431.98±0.62對照組 401.58±0.481.54±0.342.75±0.78 t 3.3993.4614.888 P 0.0010.0010.000
治療后,觀察組咀嚼效率(82.93±12.68)%,高于對照組的(70.22±13.56)%,咀嚼效率的恢復時間(19.81±4.78)d,少于對照組的(26.54±6.5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口腔種植患者咀嚼效率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后口腔種植患者咀嚼效率比較(± s)
組別例數咀嚼效率/%咀嚼效率的恢復時間/d觀察組4082.93±12.6819.81±4.78對照組4070.22±13.5626.54±6.59 t 4.3305.229 P 0.0000.000
牙列缺失是一種常見的牙科病,多見老年人群,其發病機制較復雜,發病率高。由于不良修復體、齲病、牙周病、外傷等多種因素造成,若未盡早對患者牙列缺失進行修復,不僅患者的咀嚼效率、美觀及舒適程度等會受到影響,還會使患者因牙頜骨發生畸形而出現自卑、焦慮等負面心理,從而影響患者口腔、身心健康[10-13]。近年來,口腔種植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修復方式,是治療牙列缺失主要方法,與常規導板相比,其結構良好,不僅美觀、衛生且舒適,為患者提供全面修復體信息;在不翻瓣下植入下,提高安全性與有效率,從而改善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功能,提高咀嚼效果[14-16]。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臨床上廣泛使用CAD/CAM 導板對患者進行口腔種植,患者在導板引導下,可降低手術風險,精確定位方向與位點,提高精確度,有助于提高修復效果。術后患者應護理得當,保持口腔方面衛生,避免因種植松動、感染與脫落等現象出現并發癥,影響預后。本次觀察組實施數字化導板口腔種植后,兩組患者的菌斑指數、軟垢指數等牙周指標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咀嚼效率的恢復時間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口腔種植中采取數字化導板治療,可提高咀嚼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