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志,胡少麗,熊景敏
(深圳市龍華區慢性病防治中心口腔科 廣東 深圳 518110)
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指的是由于多因素影響,導致牙齒無同正常牙齒萌出至合理咬合位置導致,若未及時采取治療,會引發牙列擁擠畸形、骨髓炎、頜面間隙感染等并發癥,此疾病在口腔科發生率較高,屬牙槽外科手術類型,由于解剖位置隱蔽、存在特殊性,進一步增加治療的復雜性,臨床意在尋找有效且經濟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1]。臨床常見拔牙術式中,錘鑿劈冠法較為常見,療效顯著,但需采用敲錘增隙,鑿骨劈冠等暴力操作進行完善,會對顳下頜、下頜關節造成一定影響,使并發癥率顯著提升,進而使其應用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隨醫療水平的進步,微創技術于臨床中廣泛應用,應用于在口腔科拔牙中得到了顯著療效,微創中主要采用體積較小的高速渦輪機,減少對術野產生阻礙及影響,同時會采用刃口形態不一、尖端鋒利的拔牙刀,以針對智齒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治療[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微創拔牙術與鑿骨劈冠法治療下頜低位阻生智齒的臨床效果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為4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22 例,患者年齡19 ~45 歲,平均年齡(36.23±2.01)歲,其中8 例水平阻生、13 例垂直阻生、19 例近中阻生。實驗組男23 例、女17例,患者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35.23±2.61)歲,其中9 例水平阻生、12 例垂直阻生、19 例近中阻生。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均經X 線診斷確診為下頜低位阻生智齒;②患區無炎癥病發;③患者知情并同意實驗;④均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存在凝血障礙者;②存在拔牙禁忌證;③患區牙周發炎;④依從性較差者。
1.2.1 對照組開展鑿骨劈冠法進行治療,具體如下。為對患者牙齒關系進行明確,需于術前對患者實施CT 三維重建檢查,并于術前半小時予以抗生素,實施浸潤麻醉及神經阻滯麻醉。首先對患者牙齒阻力情況進行判斷,并選擇適合的拔牙方式。針對阻力小的垂直阻生情況,以挺松后拔除。若其阻力大,首先,需以三角形瓣切開覆蓋于智齒頰側的牙齦,于黏骨膜瓣外翻后,實施骨鑿清除骨質,劈分牙冠,消除骨阻力與牙齒后,利用牙鉗及牙挺,對牙冠、牙根進行拔除,清除牙齒碎片后,利用0.9%氯化鈉溶液對傷口進行沖洗,復位完成后,縫合黏骨膜瓣。于術后輔助患者實施冷敷,并根據其實際情況,予以止痛藥及抗生素干預。
1.2.2 實驗組開展微創拔牙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為對患者牙齒關系進行明確,需于術前對患者實施CT 三維重建檢查,并于術前半小時予以抗生素,實施浸潤麻醉及神經阻滯麻醉。需以三角形瓣切開覆蓋于智齒頰側的牙齦,于黏骨膜瓣外翻后使牙冠得充分顯露,針對覆蓋骨質,采用反角阻生齒鉆針及高速手機以球鉆對其實施清除,同時對頰側阻力進行消除;在充分暴露阻生齒牙冠后,對其實施分離處理,為避免對牙周相關神經造成損傷,上述操作僅可于牙體部位進行操作,同時重點消除骨與鄰牙之間的阻力。針對牙冠及牙根阻力,采用“T”型法進行消除,于牙根與牙槽骨之間置入微創牙刀,以牙鉗對牙根及牙冠進行殘余清除,術后仔細觀察牙槽窩,利用0.9%氯化鈉溶液對傷口進行沖洗,復位完成后,縫合黏骨膜瓣。于術后輔助患者實施冷敷,并根據其實際情況,予以止痛藥及抗生素干預。
(1)術后并發癥率比較,包括:口角損傷、舌側古板折斷、牙根折斷、鄰牙損傷等;(2)臨床指標比較,包括:手術時間及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強度進行評分,總分為10 分,疼痛程度與分數高低呈正相關,輕度≤3 分,中度4 ~6 分,重度≥7 分[3]。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術中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實驗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AS評分術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5 d,實驗組VAS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VAS 評分/分術前術后1 d術后5 d實驗組 40 19.26±3.56 6.23±1.23 4.12±0.59 1.10±0.28對照組 40 34.26±3.99 6.25±1.24 5.34±0.35 2.02±0.26 t 17.7410.07210.99515.228 P 0.0000.9430.0000.000組別 例數手術時間/min
據不完全報道,我國16 ~25 歲人群中,智齒阻生或錯位者高達44%,其中,下頜阻生智齒最為常見[4]。下頜智齒患者臨床多數選擇預防性拔除,僅牙體健康、智齒無傾斜無阻生、咬合良好等少數適于保留。下頜低位阻生智齒,其阻力主要為軟組織阻力、覆蓋骨組織阻力、相鄰磨牙形成及牙根部變異引發的阻力,由于下頜低位阻生智齒屬于畸形智齒,手術范圍小、部位特殊,以及與鄰牙之間關系,會進一步增加手術難度及并發癥率,因此,臨床意在尋找手術時間短、治療效果佳的術式[5]。傳統鑿骨劈冠法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反復捶打、敲擊等強度較大動作,以達畸形智齒松動的效果,此過程中,會進一步增加牙根折斷、鄰牙損傷等并發癥率,同時手術時間較長,進一步限制了其應用效果[6]。微創拔牙術有效地規避了傳統方式的弊端,其屬于新型術式,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及手術切口,臨床療效佳,更易于患者接受[7]。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兩組間差異顯著。提示針對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患者采用微創拔牙及傳統鑿骨劈冠法進行治療,微創拔牙術可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微創拔牙過程中,采用體積較小的高速渦輪機,進而不會對術野產生阻礙及影響,同時采用尖端鋒利的拔牙刀,由于刃口口徑形態不同,因此在拔牙過程中,可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形態,進而可有效切除牙周韌帶及松質骨,具有較高的精準性及有效性,基本不會對鄰牙及周圍組織產生較大損傷[8]。據鄭天舒等[9]學者對下頜低位阻生智齒研究的相關報道,采用傳統鑿骨劈冠法干預的對照組,其并發癥率達23.33%,高于采用微創治療的觀察組的6.67%。研究結果同本文結果差異較小。本研究中,實驗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VAS 評分術前兩組間無差異,術后1、5 d,實驗組VAS 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主要原因在于微創拔牙術在治療過程中,可有效避免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同時減少了暴力操作引發的疼痛,其精準的治療可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10]。而傳統鑿骨劈冠法極易對下頜骨神經造成損傷,同時由于其強度較大,會進一步增加腫脹及牙齦疼痛時間。
綜上所述,下頜低位阻生智齒采用微創拔牙術進行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率,同時在縮短手術時間的基礎上,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