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菊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傳染科 江蘇 南通 226300)
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屬于一類多發消化道傳染性疾病,其中以急性黃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占主要比重[1]。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一般是因為肝炎病毒感染后對肝細胞造成損害,導致膽紅素代謝受影響,膽紅素不能正常排出體外,跟隨血循環到全身各處,表現為黃疸[2]。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會有上腹部不適、食欲下降、肝區壓痛、肝區叩擊痛、鞏膜皮膚黃染等多種表現。臨床關于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還未發現特效治療方法,臨床以對癥治療為主,改善微循環是針對該疾病治療的重要目標,以往臨床多選擇西藥以改善微循環,當前逐漸發現在西藥基礎上聯合中藥對微循環有更好改善作用[3]。本研究以我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61 例患者為對象,具體分析中西藥結合的改善微循環治療方法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61 例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1 例,男18 例,女13 例,年齡25 ~84 歲,平均年齡(46.83±20.19)歲,其中甲型肝炎14 例,乙型肝炎9 例,其他型8 例;對照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5 ~82 歲,平均年齡(48.71±20.66)歲,其中甲型肝炎15 例,乙型肝炎8 例,其他型7 例。兩組年齡、性別、肝炎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②確診為黃疸型急性發作;③年齡>18 歲;④患病前肝功能正常;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慢性肝病史;②超聲檢查顯示存在慢性肝損害;③其他類型肝炎;④過敏體質;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對照組選擇西藥治療,藥物選擇還原型谷胱甘肽(杭州澳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規格:0.6 g×1 支,國藥準字:H20031265)+復方甘草酸單銨S(海南通力康力制藥有限公司,規格:40 mg×1 支,國藥準字:H20050317),選擇3 ~4 支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每天治療一次。選擇4 支復方甘草酸單銨S 注射液(海南通力康力制藥有限公司,規格:40 mg×1 支,國藥準字:H20050317),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每天治療一次。持續4 周。
觀察組選擇西藥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西藥選擇及治療用藥同對照組,中藥選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規格:5 mL×1 支,國藥準字:H52020959)+苦黃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L×1 支,國藥準字:Z10960004)。選擇2 支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對實施靜脈滴注,1 次/d。選擇4 支苦黃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對實施靜脈滴注,1 次/d。持續4 周。
(1)癥狀改善:比較兩組治療后惡心嘔吐消除時間、腹脹消除時間、肝區叩痛消除時間、黃疸消除時間。(2)肝功能:分別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測定兩組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均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3)治療有效率:痊愈:治療結束后患者肝炎癥狀消失,肝區叩痛、觸痛消失,肝功能恢復至病前狀態;好轉:治療結束后患者僅殘留輕微肝炎癥狀,肝區僅有輕微可忽略的觸痛或叩痛,肝功能接近正常水平;無效:治療結束后患者肝炎癥狀仍明顯,肝區仍有明顯或更重的叩痛、觸痛,肝功能仍明顯異常。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惡心嘔吐消除時間、腹脹消除時間、肝區叩痛消除時間、黃疸消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d)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d)
腹脹消除時間組別 例數 惡心嘔吐消除時間肝區叩痛消除時間黃疸消除時間觀察組 31 10.53±3.96 13.82±5.19 14.66±5.29 20.42±5.41對照組 30 14.54±4.58 19.86±6.53 18.94±7.04 25.64±6.95 t 3.6624.0062.6903.280 P 0.0010.0000.0090.002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ALT、TBIL、DBIL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兩組ALT、TBIL、DBIL 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s)
TBIL/(μmol?L-1)組別 例數時間ALT/(U?L-1)DBIL/(μmol?L-1)觀察組 31治療前 574.15±86.93 89.68±14.75 50.59±8.79治療4 周后120.15±18.44 32.12±6.93 15.86±2.38對照組 30治療前 570.51±80.96 92.15±15.71 52.31±9.53治療4 周后159.86±23.67 46.38±11.21 23.64±4.72 t 7.3235.9988.168 P 0.0000.0000.000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32%,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在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出現、進展中,微循環障礙均產生著明顯影響,肝炎急性發作時肝竇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淤血,肝細胞會有腫脹表現,肝細胞之間相互產生的擠壓會引起微循環淤滯[4]。而肝炎病毒會提升交感神經興奮程度,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肝細胞供血,引發缺氧以及缺血,促進釋放更多血管活性物質,從而增加血漿滲出,升高滲透壓,導致微循環障礙更為嚴重[5]。
本研究西藥治療選擇的復方甘草酸單銨S、還原型谷胱甘肽能維持肝細胞正常代謝,促進膽汁代謝,有效清除自由基,但對微循環的改善作用不明顯,且持續西藥治療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影響治療安全性[6]。觀察組治療中選擇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苦黃注射液都是中藥制劑,相較中藥飲片煎煮湯劑治療提升了應用方便性,其中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可發揮明顯活血化瘀作用,研究證實對肝臟微循環有良好改善作用,不僅可對微循環流態形成調節,還能夠使微循環周圍狀態得到改善。苦黃注射液有良好清熱解毒、燥濕、疏肝利膽的效果,其大黃成分具有瀉下作用,可阻斷膽紅素肝腸循環,能使黃疸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有抗炎、免疫調節機制,能使微循環障礙得以清除,加快肝細胞再生,對肝功能改善有積極作用[7]。本研究觀察組接受中西藥聯合治療4 周后各癥狀消除時間均較僅接受西藥治療的對照組更短,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表明相較于單一選擇西藥進行治療,聯合中藥治療可更迅速緩解臨床癥狀,保證更好的療效水平。另外本研究觀察組治療4 周后肝功能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中西藥治療較單純西藥治療對患者肝功能有更好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以改善微循環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用于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中可更有效減輕癥狀,更有效改善肝功能,并可獲得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