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中鐵17 局集團中心醫院兒科 山西 太原 030032)
氣管哮喘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氣道非特異性炎癥病變,該疾病的發生與多種炎性細胞以及細胞組份有關,例如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引起患兒胸悶、喘息、咳嗽等相關癥狀。患兒急性發作時其呼吸困難表現顯著,對其生命安全構成較大威脅,需要及時給予患兒治療解除其呼吸困難等癥狀,從而避免呼吸衰竭以及呼吸肌疲勞等并發癥,與此同時在治療中還需要充分改善患兒的換氣功能并緩解其支氣管平滑肌的持續痙攣狀態[1]。現階段對于該類患兒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且近年來霧化吸入療法的應用廣泛,然而在藥物的選擇以及藥物聯合應用方案中尚存在一定爭議。本文將分析在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期聯合應用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的治療效果。
選擇2019 年3 月—2021 年5 月本院74 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7 例,男19 例/女18 例:年齡3 ~13 歲,平均年齡(6.2±0.6)歲;支氣管哮喘的患病時間為1 個月~5 年,均值(2.4±0.2)年。對照組:37 例,男20 例,女17 例:年齡3 ~13 歲,平均年齡(6.3±0.5)歲;支氣管哮喘的患病時間為2 個月~5 年,均值(2.3±0.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兒經由臨床查體、胸部X 線片、肺功能檢查等符合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且處于急性發作期;②患兒及家長對研究知曉且為自愿參與;③患兒的各項質量完善,可配合完成治療;④自愿接受肺功能檢測。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對于所用藥物具有過敏反應者;④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者;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疾病者。
兩組患兒均立即提供糾正酸堿紊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吸氧、對癥抗感染等治療,存在躁動情況時還需提供鎮靜治療。對照組應用沙丁胺醇治療,即沙丁胺醇實施霧化吸入,<7 歲為0.5 mL/次,2 次/d;7 ~10 歲為0.75 mL/次,2 次/d;>10 歲為1 mL/次,2 次/d,霧化吸入的時間控制在15 ~20 min 之內;同期觀察組則合用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治療,其中沙丁胺醇用法同期對照組。繼續給予布地奈德行霧化吸入,2 mL/次,以及2 次/d。兩組患兒依據本組的用藥方案治療1 周后對比療效。
(1)對比患兒的治療效果,顯效:支氣管哮喘的癥狀表現消失或顯著緩解,能夠恢復自主呼吸,同時心率恢復正常,肺功能參數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的各項支氣管哮喘癥狀明顯緩解,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哮鳴音,肺功能指標等顯著改善;無效:癥狀、體征以及肺功能指標等無變化或持續惡化。(2)記錄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支氣管哮喘癥狀的消退時間,例如哮鳴音、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喘息等。(3)比較兩組患兒的主要肺功能參數,如用力肺活量(FVC)、呼氣流速峰值(PEF)和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期間觀察組哮鳴音、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喘息等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s,d)

表2 兩組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s,d)
組別 例數哮鳴音咳嗽呼吸困難喘息觀察組 374.19±0.26 3.16±1.05 1.19±0.35 1.35±0.65對照組 375.85±1.16 4.26±1.95 1.98±0.63 2.01±0.35 t 6.3525.8295.0165.229 P 0.0000.0000.0000.000
治療后觀察組的FVC、PEF、FEV1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s)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s)
PEF/%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37 2.75±0.89 3.75±0.76 2.20±0.52 3.10±0.60對照組 37 2.76±0.87 3.33±0.78 2.21±0.50 2.69±0.61 t 0.6984.0690.2535.292 P 0.1750.0070.6970.000組別 例數FVC/L FEV1/L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371.76±0.622.57±0.82對照組 371.75±0.642.03±0.79 t 0.3195.972 P 0.2180.000組別 例數
支氣管哮喘患兒在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其相關癥狀的產生和加重主要與患兒的氣管平滑肌痙攣有關,進而誘發哮鳴音、呼吸困難等情況,隨著患兒急性發作時間不斷延長非常容易造成患兒氣道狹窄,使得胸悶、咳嗽以及氣短等相關癥狀進一步加重。所以在對哮喘急性發作患兒進行治療中,重要環節是快速解除患兒到呼吸困難,避免患兒出現呼吸肌疲勞以及呼吸衰竭等情況,同時還需改善患兒的肺功能[2-3]。現階段對該類患兒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清除患兒氣道內分泌物,進而快速緩解患兒的氣流阻滯情況,并幫助改善氣道炎癥反應,確保患兒的氣道通氣和換氣功能能夠恢復正常。
采用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給藥,有利于確保藥物的局部濃度以及藥物治療效果,在霧化吸入中通過高速氧氣氣流,進而使藥液迅速轉變為氣霧狀,進入到患兒呼吸系統當中,同時能夠使藥物迅速抵達患兒的氣道以及肺泡等處,對于呼吸系統相關感受器產生良性刺激,最終發揮藥物治療作用[4-5]。在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中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是一種比較科學的給藥途徑,有利于確保藥物維持較高濃度抵達患兒靶器官,同時還可控制藥物的應用劑量,有利于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率。沙丁胺醇是對支氣管哮喘患兒在其急性發作期比較常用的治療藥物,該藥物有利于解除患兒支氣管平滑肌局部的痙攣狀態,通常給藥半小時左右便可發揮藥效,特別是采取霧化吸入給藥的方式,能夠進一步縮短藥物的起效時間[6]。糖皮質激素是目前對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進行治療的首選藥物,此類藥物在給藥后可迅速對其氣道炎癥因子以及炎性細胞所誘發的過敏性反應進行抑制,同時還可降低患兒氣道局部的高反應性,然而長期單一給予糖皮質激素,部分患兒可出現消化性潰瘍、水電解質紊亂。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兒布地奈德進行治療,該藥物通過霧化吸入給藥,可有效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率,同時對于改善患兒氣道阻塞以及消除患兒氣道炎癥性反應有重要作用。從本次的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在給予沙丁胺醇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布地奈德,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較單一用藥的對照組患兒獲得明顯提升,在治療期間觀察組的各主要支氣管哮喘癥狀的消失時間較對照組進一步縮短,并且觀察組患兒的主要肺功能參數在本次治療后改善情況也好于同期對照組。這表明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兩者進行聯合,可有效提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的治療價值。在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表明該綜合用藥方案的應用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對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在治療中合用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有利于改善患兒肺功能,加快癥狀、體征消退,并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