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愛歡,李 雯,江麗嫚,范少玲
(深圳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廣東 深圳 518020)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是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一個認可批準的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該藥物由ARB 纈沙坦和NEPI 沙庫巴曲按照1:1 的比例結合制成,可起到拍鈉利尿、擴張血管和預防并逆轉心室重構的作用并最終達到延緩心力衰竭進展、改善臨床癥狀和心臟功能的治療效果,是目前臨床上針對慢性心衰的主要藥物之一[1]。從臨床實踐來看,老年高血壓合并心衰患者的預后除了受血壓水平的影響外,心理狀態、飲食習慣等也會對疾病轉歸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2]。因此,科學有效的護理具有不可替代的臨床意義。本文將以科室近兩年來接收的100 名患者進行統計學對比,以探討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用藥基礎上配合多學科團隊護理對于患者中遠期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科室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名老年高血壓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入選病例均符合高血壓和慢性心衰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臟器功能病變、精神疾病及心臟手術史患者。試驗組50 例,男性34 例、女性16 例,年齡65 ~77 歲,平均年齡(69.8±2.9)歲,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29 例、Ⅲ級11 例、Ⅳ級10 例。對照組50 例,男性36 例、女性14 例,年齡65 ~79 歲,平均年齡(70.3±3.1)歲,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30 例、Ⅲ級12 例、Ⅳ級8 例。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兩組均接受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多學科團隊護理。多學科團隊護理方法:(1)成立多學科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主治醫師、心理專家、營養師和責任護士,醫生、護士均固定管床模式;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檢測結果制訂具體的醫療護理方案;(2)健康知識宣教,由管床主治醫師和管床責任護士負責實施,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理解能力較差,盡量選擇健康手冊、影音資料等方便理解的形式進行,關鍵知識點可采用既往病例資料對比的形式進行,避免患者出現理解上的偏差;(3)心理干預,針對高齡出現認知障礙或負面情緒的患者,由醫生、心理專家和管床責任護士負責實施,且護士應持續觀察并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主動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盡可能滿足其需求和心理訴求;(4)飲食指導,針對患者的營養評分及營養師的要求,嚴格遵循高血壓及心衰的治療準則制訂日常飲食計劃,并對患者進行專項健康宣教,讓其意識到合理膳食對于疾病轉歸的重要性。
(1)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表(LHFQ)和PULESE 量表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LHFQ 評分越高、PULESE 評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2)采用SAS、SDS 量表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SAS >50 分、SDS >53 分提示焦慮、抑郁發生,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差;(3)比較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4)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自評分為完全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干預后的LHFQ 和PULESE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LHFQ PULESE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試驗組 5045.2±10.3 62.5±7.914.8±1.37.1±0.9對照組 5044.8±9.3 53.9±11.3 15.0±2.28.5±1.3 t 0.2034.4100.5536.260 P 0.8380.0000.5810.000
試驗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s,分)
SDS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試驗組 5054.1±8.544.7±4.655.2±5.945.1±5.0對照組 5053.6±9.049.2±6.355.0±7.148.3±6.6 t 0.2854.0790.1532.732 P 0.7750.0000.8780.007組別 例數SAS
試驗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為12.00%,低于對照組的24.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試驗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推進,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接近1%,患者五年病死率僅次于惡性腫瘤,臨床上關于該疾病的防治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高血壓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療難度和預后則更差。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是腦啡肽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的復合物,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腦啡肽酶抑制劑和纈沙坦聯用能夠更好的控制血管緊張素Ⅱ的降解;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沙庫巴曲纈沙坦相對于ARB 類藥物或腦啡肽酶抑制劑單用能夠更好的緩解心肌梗死發生后的心肌肥厚及纖維化問題,最終達到逆轉心臟重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3]。既往病例資料的分析來看,影響高血壓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預后和達標率的因素具有相對的多樣性,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行為習慣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在科學用藥的基礎上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達標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多學科團隊護理模式,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慢性疾病中的一種先進護理理念,該護理模式強調將多方醫護自愿整合,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全方位規避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最終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4]。在老年高血壓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應用中,重點從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和飲食指導三個環節著手;首先,健康宣教的意義在于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度,保證各項醫護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避免各種不自覺的風險活動對治療效果的負面影響[5];負面情緒作為一種應激反應,是誘發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同時心理狀態的好壞也是評價患者生活質量的重點,通過持續性的情緒疏導,可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提升依從性[6];科學的膳食則是穩定患者血壓水平,避免靶器官損害的有效方法。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LHFQ、PULESE 及心理狀態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多學科團隊護理能夠起到較常規護理更為理想的效果;同時試驗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00%,低于對照組的24.00%,但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該護理方案對于患者的中遠期預后效果良好。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達到了98.00%,高于對照組的88.00(P<0.05);除結果顯示的滿意度高外,通過醫護固定管床模式的指導,患者能更直接的反饋出其熟悉的管床醫生和護士,尤其通過心理、情緒和營養師指導,患者對自身的知信行能力也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壓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中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效果良好,配合多學科團隊護理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