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 江蘇 南通 226000)
肺癌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肺癌根治術為治療本病的有效手段,可在一定程度緩解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1]。但由于手術創傷較大,使得術后并發癥較多,可一定程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手術治療效果,故實施適當的護理干預有重要意義[2]。健康意識理論(HFC)認為健康為人與環境互相作用的一種不斷發展的模式,強調護士應關注患者生命及體驗的完整性,而非單純處理疾病[3]。本研究將基于HFC 的護理干預用于我院2018 年8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43 例肺癌根治術后患者中,旨在評價其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并發癥的影響。
選取我院2018 年8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肺癌根治術患者86 例,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45 ~78 歲,平均年齡(61.58±1.78)歲,TNM 分期:Ⅱ期26 例,Ⅲ期17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6 ~79 歲,平均年齡(61.64±1.87)歲,TNM 分期:Ⅱ期27 例,Ⅲ期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簽訂同意書。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做好疾病健康知識宣教,適當給予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加強飲食營養指導。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基于健康意識理論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為每位患者安排固定的床位護士,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心理疏導,在護理過程中獲取患者信任,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并為其營造輕松、溫馨的環境氛圍,鼓勵其自由表達自身認為重要的事情。(2)談話時先集中患者生活中最有意義的人及事,使其感受到“急患者所急”的護理觀念,給予患者充分關心與關懷。(3)幫助患者洞察自身型式,并創造機會使其對自身潛在活動進行識別,即護士通過HFC 理論幫助患者發現自身處于怎樣一種狀態,并協助其達到型式確認,促進其獲得健康意識。(4)依據HEC,患者需經歷6 種型式階段,護士應根據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1階段:患者剛入院,健康意識較混亂,護士應與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幫助其學習可促進健康意識及行為的知識,并發放健康手冊,喚起患者健康意識。2 階段:患者開始發現健康行為方面的問題,并決定做出改變,準備行動。護士應對患者不健康行為做出評價,其實意識到不健康行為帶來的消極危害。3 階段:患者開始自我控制,積極投入行為改變中,學會新的生活方式。護士應持續鼓勵患者,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不良行為,并幫助其制定具體計劃,如運動鍛煉、飲食搭配等。4 階段:患者呈現新的生活方式,護士應對其付出給予肯定與表揚。5 階段:患者表現為尋求社會支持固定新的行為方式,護士應幫助其尋求家庭照護、社會支持等,確保至少有1 位家庭成員幫助其鞏固行為改變。6 階段:患者最終行為良好生活方式,并獲得自信與自尊。護士應給予其肯定,鼓勵其堅持良好生活習慣,并預約復診時間。
應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4]對兩組測評,包括情感負擔、身體負擔、經濟負擔3 個維度,采用1 ~5 分評分,自我感受負擔與分數呈正相關關系。記錄兩組術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情況。應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5]對兩組測評,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力等9 個維度,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自我感受負擔各維度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感受負擔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疾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 s,分)
身體負擔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43 36.12±2.98 20.17±1.32 42.31±3.74 26.13±1.24對照組 43 36.21±3.04 27.58±2.01 42.15±3.61 31.78±2.61 t 0.13920.2070.20212.822 P 0.8900.0000.8410.000組別 例數情感負擔經濟負擔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4329.76±2.5620.16±1.27對照組 4329.64±2.4325.69±1.85 t 0.22316.160 P 0.8240.000組別 例數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護理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觀察組4365.32±1.8782.46±3.78對照組4365.39±1.9571.64±2.13 t 0.17416.729 P 0.8620.000
肺癌根治術為臨床治療肺癌的有效手段,可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時間。但手術有一定創傷性,術后疼痛、并發癥等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降低生存質量,故肺癌根治術后采取合理護理干預對促進健康與疾病轉歸有重要意義。
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全面性,宣教多以口頭形式進行,屬填鴨式灌輸,患者接受程度較低,使得護理效果不佳[6]。基于HEC 的護理干預強調幫助患者確定自身型式,此過程可幫助患者洞察自身型式,并為其創造機會識別自身潛在的活動能力[7]。護士通過幫助患者確認自身處于的不同形式階段,并針對性給予干預措施,可幫助其獲取健康意識,從而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導患者做出改變,持續執行健康計劃,強化其健康意識[8-9]。基于HEC 的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生活理念,利于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質量[10-11]。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情感負擔、身體負擔、經濟負擔各維度評分均較對照組低,提示基于HEC 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負擔,改善心理狀態,促進健康。觀察組術后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發病率均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提示基于HEC 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促進疾病轉歸。
綜上所述,基于健康意識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減輕肺癌根治術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負擔,減少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生活智聯,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