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綺雯,葉海珍,夏瑞珍,莫麗君,彭慕立,黎逢弟
(1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護理部 廣東 肇慶 526040)
(2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廣東 肇慶 526040)
(3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廣東 肇慶 526040)
(4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廣東 肇慶 526040)
(5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內分泌腫瘤科 廣東 肇慶 526040)
跌倒是常見且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大部分跌倒原因是由于遺傳內在因素與環境外在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致[1]。制定科學性、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預防跌倒行為,改善生活質量等[2]。基于此,本研究進行了探索老年綜合評估(CGA)的結構化護理方案在跌倒風險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選取2020 年7 月—12 月在我院跌倒高風險患者24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20 例。實驗組:性別:男性83 例,女性37 例;年齡66 ~89 歲,平均年齡(71.35±6.55)歲。對照組:性別: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齡67 ~88 歲,平均年齡(71.20±6.70)歲。納入標準:①年齡65 歲及65 歲以上;②跌倒風險量表評分45 分及45 分以上;③意識清楚;④住院超過24 h 以上;⑤知情并自愿參加本項目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偏癱;②嚴重癡呆、精神疾病、神志不清、無法正常溝通者;③資料不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老年患者入院后給予入院評估、Morse 跌倒風險評估,開展常規護理常規及預防跌倒干預,包括告知預防跌倒、健康教育指導、宣傳圖片發放、指導功能鍛煉、懸掛標識警示、重點交接班等。實驗組實行基于CGA 評估的結構化跌倒預防方案,具體方法如下:老年患者在入院當天完成綜合評估。評估內容包括:(1)全面的醫療評估:采集患者的疾病史、家族史、用藥史等,是否存在其他老年問題;(2)軀體功能評估:應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估日常生活能力;(3)認知功能和心理情緒評估,運用簡易智力狀況檢查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評估;(4)社會和環境因素評估:了解患者居住、子女及經濟支持情況。根據CGA 評估結果,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綜合護理方案。①老年性問題:了解基礎性疾病,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予規范服藥治療;營養不良風險的患者,糾正不合理飲食習慣,加強營養支持;睡眠障礙患者,營造舒適良好的睡眠環境,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慢性疼痛、尿失禁、便秘等情況給予干預措施。②軀體功能障礙:實施康復鍛煉,加強肢體主動被動活動,進行肌肉及關節的鍛煉;加強身體平衡力的訓練。③認知功能障礙:加強衣著及環境的護理,保持室內環境光線充足,寬敞明亮。④抑郁或焦慮傾向的患者,加強社會支持及對老年人的關愛,維護其家庭和諧,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必要時藥物治療。⑤實施居家環境干預。屬于獨居且溝通無效者,結合居家環境危險的因素,落實有效改善措施。⑥實施健康宣教,日常活動遵循“3 個30 s”原則:醒后30 s 起床,起床后30 s 后站立,站立后30 s 行走;若患者步態不穩或肢體活動障礙,下床活動陪護在旁協助,行走時可以依靠扶欄,評估活動環境安全無障礙物,衣著合體利于行走方便。
比較兩組的干預前后跌倒風險與平衡能力評分,比較兩組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兩組的跌倒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干預后跌倒危險評分低于對照組,平衡、步態及平衡步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跌倒風險與平衡能力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跌倒風險與平衡能力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時間跌倒危險評分平衡評分實驗組 120 護理前11.48±2.8511.13±4.05護理后8.10±1.6213.13±1.90 t 11.2944.897 P 0.0000.000對照組 120 護理前11.45±2.8211.15±4.02護理后9.54±2.2712.39±1.78 t 5.7803.090 P 0.0000.002 t 組間護理前0.0820.038 P 組間護理前0.9350.969 t 組間護理后5.6563.114 P 組間護理后0.0000.002組別 例數時間步態評分平衡步態評分實驗組 120 護理前9.38±2.5320.53±6.27護理后11.33±1.3124.73±2.56 t 7.4986.793 P 0.0000.000對照組 120 護理前9.35±2.5520.50±6.29護理后10.43±2.8321.99±5.35 t 3.1061.977 P 0.0020.049 t 組間護理前0.09100.037 P 組間護理前0.9270.971 t 組間護理后3.1615.061 P 組間護理后0.0020.000
實驗組的干預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時間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實驗組 120 護理前56.45±6.5359.03±6.74護理后68.75±7.1168.66±6.95 t 13.95710.896 P 0.0000.000對照組 120 護理前56.40±6.5859.08±6.70護理后62.33±6.7763.55±6.81 t 6.8815.126 P 0.0000.000 t 組間護理前0.0590.058 P 組間護理前0.9530.954 t 組間護理后7.1635.753 P 組間護理后0.0000.000

表2(續)
兩組均無跌倒情況發生。
老年人跌倒公共健康問題類型,嚴重傷害患者身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醫院內跌倒安全管理是目前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關注話題,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率等是臨床護理質量敏感性監測指標[3]。
精準護理是個體化醫療基礎上逐步發展而來的新型醫學概念及新型醫療模式。CGA 的結構化護理方案成為重要的護理實踐原則,是作為全面性、優質性、針對性的臨床護理[4]。通過進行有效評估跌倒相關疾病的因素、危險因素、行為因素等,更精準實施預防跌倒的護理干預。CGA 通過多維角度開展評估,明顯超越傳統評估的局限,對老年人整體功能、活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等綜合系統評估,能夠使得各種風險盡早識別。跌倒是受到多種原因所導致的同一問題癥候群,是老年綜合征的范疇。單一評估方法對應臨床護理工作,實施CGA 的結構化護理方案,經CGA 評估,在老年護理中實施跌倒精準護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5]。
分析本次結果,實驗組平衡評分、步態評分、平衡步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跌倒危險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的跌倒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CGA 的結構化護理方案安全性更高,可降低跌倒危險,提高平衡能力,改善預后生活質量,并且跌倒發生率低,更利于預防跌倒。
綜上所述,CGA的結構化護理方案能夠降低跌倒風險,提高平衡能力及生活質量,而且跌倒發生率低,用于跌倒風險患者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