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蘭晶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1]。高職院校建筑設備工程專業是培養從事建筑工程空調、通風防排煙、采暖、空氣凈化及燃氣應用等系統,并能進行設備選型安裝調試及運行的設備專業相關人才。建筑設備歸屬于建筑業,同當前面臨的人群健康、建筑節能、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息息相關,具有其特有的思政內涵。如何將課程思政與建筑設備專業課程相結合,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對于目前的課程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每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通風與空調工程是建筑設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文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備工程專業“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教學為例,在立足課程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提出了“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模式。該模式將課程思政元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工匠精神、綠色生態設計等要素,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融合,實現思政寓課程,課程寓思政,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有效加強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并激發學生對建筑設備專業的熱愛,利于將學生培養為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接班人。
高校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承擔每門課課程思政教學全環節規劃的設計任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做好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應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要在課堂上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任課教師要以課程思政理念為統領,對課程體系進行梳理與重塑。首先應在課前針對相關課程組建教學團隊集中備課,著力挖掘、提煉與本課程知識相匹配的課程思政元素,完成思政元素數據庫的建設,定期開展課程思政系列主題活動,使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水到渠成般融入課堂,形成“鹽溶于水”般的科學精細化教學組織設計大綱[2]。
以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為例,其課程思政元素從古至今均有豐富案例。例如古人利用建筑朝向實現良好自然通風案例,馬克思恩格斯青年觀、習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國夢”主題、中國海南三亞智慧控制超級空調節能減排、董明珠的“零碳”夢想、格力自主研發的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江億院士的“冷暖”人生、空調行業勞模工匠等,從建設成就、工程經驗或教訓,及政策宣傳中摘取思政元素,結合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或根據具體內容從凝練歷史發展的規律出發,用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對課程思政元素加以凝練總結[3-4]。
通風與空調工程課課程思政元素豐富,那如何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進入課堂教學呢?這需要教師重塑教學組織設計大綱,優化“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模式,以最終形成“鹽溶于水”般的科學精細化新教學設計大綱。表一為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模式設計大綱。在講解民用建筑通風設計中,引入紫禁城宮殿通風介紹,講解其房屋遵循自然界規律,利用中國的地理和氣候特點,秉承著傳統的坐北朝南朝向,面朝南側開設窗戶有利于夏季通風,北側封閉則有利于冬季御寒。通過講解故宮建筑的自然通風設計,突出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民族自信心。

表一 通風與空調工程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模式設計大綱
在講解空調冷源章節中,借助格力自主研發的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這一新聞熱點開展案例討論,緊抓影響學生樹立價值觀的德育因素,勇于承擔重任,勇于攻堅克難,從而增強他們的“骨氣”。在講解建筑節能技術章節中,通過放映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頒獎典禮,讓學生接觸到最新“零碳源”空調技術,同時了解中國空調節能化進程和企業綠色低碳生態的生產方式轉變,提升學生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回收的循環發展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把個人志向與奮斗目標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中。
當前部分高職教育存在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弱化人文素質教育與德育培養現象。具體表現為德育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具體,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引導有限,德育內容未體現在專業課程考核中。通風與空調工程課是一門與空調設計員崗位契合度高的專業課。在新“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的教學大綱中,將課程考核改革重點放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全元素考核評價上,即摒棄原來單一的以專業知識和技能題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方式,增加課程思政元素的考核評價,不斷豐富評價內容與方式。
通風與空調工程課通過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增加小組團隊完成項目,如學習情境二某建筑冷熱源方案的擬定和經濟分析項目,要求三人一組開展調研,數據收集,分析選型報價環節,將“工匠精神”中要求的愛崗敬業、嚴謹認真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感納入教學評價中,通過學生團隊對于課程項目的完成情況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平時成績引入同伴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機制,既不失公平性和透明性,又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可將學生從考核的被動接受者變為考核評價的積極參與者,滿足學生對考核評價的需求和期望,實現以評為學,以評促教?;谕该?、充分、連續、完整的過程性評價,新教學大綱將平時成績由原來的占比30%提高至50%,從而更細致、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全過程考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素養以及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風與空調工程課以課程思政理念為統領,深挖出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經重塑教學組織設計大綱,實施“課程思政+學習情境教學”的模式,將課程思政如鹽溶于水般融入到學習情境教學中,不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明顯改善,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政治認同,培養其愛國情懷,激發了學生尊崇科學楷模,立志成為新時代的建筑設備與環境工程產業人才的學習熱情,為培養出一批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筑設備工程專業人才打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