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建輝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在新時期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價值,為此,在鄉鎮建設過程中,需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地位。隨著社會競爭愈加激烈,社會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背景下,鄉鎮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需要對于鄉鎮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結構優化,利用優秀的人才隊伍來推動“三農”經濟的發展,進而使得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高。為此,需要鄉鎮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來采取多元化的管理策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采用適合鄉鎮發展的人才運用理念,提高鄉鎮對人才的利用效率,進而提高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質量,使得鄉鎮的經濟發展有著人才的保證。
在鄉鎮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對人才的培訓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做好對于鄉鎮單位人才的培訓工作能夠提高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水平,但是目前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鄉鎮在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時沒有按照實際的經濟發展狀況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訓機制,沒有制定明確的人才培訓目標等,使得鄉鎮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顯著的人才培訓效果。通過將城市人才培訓工作與鄉鎮人才培訓工作進行相比較,可以發現,部分鄉鎮還未意識到人才培訓工作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沒有重視人才培訓工作,沒有健全人才培訓機制及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系統,在進行職工崗位提升時,只將鄉鎮單位員工的工作時間作為重要標準,使得鄉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遭受到了打擊。
第二,沒有創建有利的人才培訓資源。很多鄉鎮由于經濟條件限制或者未重視人才培訓工作,因此沒有引入高素質的培訓教師來開展人才的培訓,沒有建立相應的人才培訓教師隊伍,使得鄉鎮在進行人才培訓工作時使用簡單的培訓方法,對于培訓的內容沒有進行創新以及豐富,培訓內容也過于枯燥乏味,進而降低了鄉鎮人才培訓工作質量,使得鄉鎮人才培訓成效不顯著。
第三,人才培訓內容實用性不強。鄉鎮在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時,需要將鄉鎮發展的長遠目標與培訓內容的實用性緊密相結合,但是目前鄉鎮在開展人才的培訓工作時過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沒有從提高職工綜合素養角度出發,這樣不利于人才成長,使得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受到了限制。同時,鄉鎮也沒有建立相應的人才激勵機制,使得部分優秀的鄉鎮干部在成長之后會另謀高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嚴重制約了鄉鎮“三農”經濟的發展[1]。
目前,大部分的鄉鎮在對人員工作能力進行衡量時只是考核人員工作完成的狀況;在對人員進行激勵時,只是使用物質獎勵為主;在衡量人員工作能力時,使實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很難讓人員產生認同感,使用的方法也不具備很強的說服力,同時,在進行人員工作能力考試時,考試過程不具有透明性;對于人員崗位的晉升方法較為簡單,導致鄉鎮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單一且簡單的人員激勵方法使得鄉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制約,逐漸使得鄉鎮單位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喪失。因此,想要提高鄉鎮單位人才管理工作質量,提高員工綜合素養,那么就需要改進人員的激勵與制約方法。如果只是單一使用人員激勵方法,則容易使得很多工作能力強的人員產生自傲心理,不利于人員在實際的崗位工作中強化自身崗位素養,而如果單純只是使用人員制約方法,則會使得有些人員喪失崗位工作信心而離開鄉鎮單位,造成人才的缺失,不利于鄉鎮“三農”經濟的發展。
鄉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隊伍建設對經濟快速的發展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鄉鎮人才的流失會使得鄉鎮的發展失去人才的保障。因此,想要提高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多樣式的方式來招聘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采取多種方式來將優秀的人才留住。首先,需要創建優良的福利待遇,使得鄉鎮單位人員的需求得到滿足。對鄉鎮在進行人才的招聘工作中,可以利用優秀的福利待遇和高的薪資水平來吸引人才加入鄉鎮工作隊伍當中,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鄉鎮單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其次,需要對薪資待遇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得人員能夠更加滿意崗位的薪資待遇,能夠在崗位工作中公平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但是目前大多數的鄉鎮單位所使用的福利管理理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福利管理理念過于守舊和落后,同時也沒有制定符合人才發展需求的薪資管理標準,這樣不利于引導鄉鎮單位人員在日常的崗位工作中進行工作創新[2]。
人才是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是鄉鎮發展與生存的支撐,為此需要建立鄉鎮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利用完善的激勵機制來激勵與調動工作積極性,使得鄉鎮人員能夠在崗位工作中主動完成日常崗位上的工作,端正崗位工作態度,提高崗位工作效率,開發潛能。利用健全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給鄉鎮的穩定發展提供持久的推動力,有效督促以及激勵人員在崗位工作當中兢兢業業,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崗位工作當中。在踐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當中,需要應用輿論監督力量和群眾監督力量,使得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更加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使得優秀的人才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與挖掘,保障優秀的鄉鎮人員得到合理的激勵,有利于創建良好的工作氛圍和良性競爭氛圍,使得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3]。
新時期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開發與培訓工作,對培訓人才的內容和人才培養的任務進行規劃以及設計,明確人才培訓目標,創新培訓內容,使得新的人力資源得到開發,使得鄉鎮人員的崗位知識儲備和崗位技能以及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需要注重對于鄉鎮人員的整體綜合素養的培訓,可以通過招聘或者引進高素質的培訓講師對鄉鎮人員開展定期的職業培訓講座,利用具有過硬專業素養的培訓講師來給予鄉鎮職工綜合素質的培訓提供新的路徑。同時,還需要注重培訓鄉鎮人員擁有正確的職業發展觀以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在對鄉鎮人員進行培訓工作時,需要創新人才培訓方法,豐富人才培訓內容,以具有實用性且有趣的培訓內容來吸引鄉鎮人員投入到崗位培訓工作當中,積極學習崗位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技能,也能夠給予鄉鎮人員開展自我崗位理論知識學習及技能訓練指明方向;同時,還需要定期向鄉鎮人員推送有關職業道德以及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內容,使得鄉鎮人員能夠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思想道德品質。鄉鎮還應該對于社會的教育資源進行積極的引進和借鑒,可以派遣鄉鎮人員進入到黨校或者高校,利用聯合培訓或者委托培訓等方式,定期對被派遣的鄉鎮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和專業性的崗位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的培訓,進一步擴充鄉鎮人員的崗位知識儲備,提高鄉鎮人員的崗位業務能力[4]。
鄉鎮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來對于先進的管理方法以及理念進行學習與引進,根據社會的發展要求來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利用合適的管理方法對人員的崗位工作主動性以及積極性進行有效的調動,有效督促以及引導鄉鎮人員主動參與到鄉鎮的日常崗位工作當中,使得鄉鎮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給人民提供高質量的行政服務,進而為建立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貢獻力量。
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要以鄉鎮的發展規劃為基礎,結合鄉鎮的實際發展狀況,設置合理的崗位薪資標準以及激勵方法,有效引導和端正鄉鎮人員的工作態度,使得鄉鎮人員能夠擁有創新精神。因此,在進行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要具有科學的人才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使得鄉鎮人員在日常的崗位工作中能夠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對等的收獲,從而招聘更加優秀的人才,留住優秀的人才,創建優秀的工作隊伍為鄉鎮政府的轉型和行政工作提供人才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新農村的建設工作中,做好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工作環節,是“三農”經濟發展的人才保障,為此,鄉鎮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需要針對于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堅持采用先進的人才發展觀以及人才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和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確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新人才培訓內容,提高人才培訓效果,以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鄉鎮的發展提供助力,使得鄉鎮職工能夠通過過硬的崗位素養來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通過高效率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來達到提高鄉鎮職工崗位綜合素養以及崗位創新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