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苓
(廊坊市醫療保障局 河北 廊坊 065000)
自2016 年《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發布以后,新農合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進行整合,農村居民醫保統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現行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將新生兒等特殊群體納入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制度保障,為人民群眾帶來實惠[1]。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和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農村居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城鄉居民醫保進行持續改進,能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吸引力。
農村居民醫保參保意愿高是可以預見的。近些年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且農村居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參保比例上升是必然現象[2]。為了確定農村居民醫保參保狀況,針對X 市農村進行調研。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法。調研共發放問卷300 份,收回問卷300 份,其中有效問卷289 份。調查樣本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別為53%和47%;年齡段為30~60 歲;職業方面,基本為在農村務農群眾,包含部分個體經營戶。
總體而言,農村居民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重視程度比較高。通過訪談發現,受訪者中40%的農村居民表示自己在尋求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運動、定期體檢等,說明農村居民開始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會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以后,前往醫院就醫的診療費用上升10%~30%。
97.5%的受訪者參加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未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農村居民主要是個體工商戶,他們中部分選擇商業保險,部分未參加任何保險。在與受訪者的訪談中了解到,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人中,自愿參保的僅65.8%,因為強制要求而參加的約占40%,從眾心理比較強。17.6%的受訪者不愿繼續參保,而是選擇商業保險或其他醫療保險。由此可見,農村居民醫保參保意愿比較理想,但依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農村地區經濟狀況有所發展。在鄉村振興中,X 市依托“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林下經濟”,使當地農村經濟情況產生極大變化,早期流出的人口逐步回流。在醫保參保方面,回流人口希望延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而不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這是因為長期在外務工人員已經交了很長時間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延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顯然更為劃算[3]。
通過訪談發現,部分農村居民參加醫保的熱情不高,主要是因為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上漲速度過快,上一年度還是250 元,下一年度已變成280 元。以農村居民一家6 口人計算,一家人需繳費1 680 元,開銷比較大。
部分群眾身體非常健康,個人主觀認為“一般不生病”,一年中基本上不發生醫療費用或很少發生費用,購買醫保后較低的醫療費用并未使其感覺到醫保的價值,認為付出并沒有回報,浪費醫保費用,從而產生參保意愿降低的情況。
同時,農村醫保報銷的比例有待提高。目前,縣級醫院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在65%~75%之間。醫院級別越低,報銷比例越高;級別越高,報銷比例越低。同時,異地看病報銷政策和本地定點醫療機構看病報銷政策有區別,異地實際報銷比例會降低。
近些年藥品價格上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不足,成本也較高。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為了生存誘導患者過度消費,造成群眾個人自付費用比較高,導致部分人不愿去衛生院,而是去小診所購藥。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患者對醫保回報不高的感覺[4]。
基層衛生機構診療能力不足,農村居民轉診的比例非常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層衛生機構診療能力不足的情況暴露無遺。很多小病但有發熱情況,必須去縣級定點醫院或者更高一級的醫院進行核酸檢測,而主動核酸檢測費用并不是全部報銷。一般醫院要求患者1 人、陪護1 人,陪護家屬的核酸檢測費用不能報銷,患者的核酸檢測費用報銷60%左右。此外,上一級醫療機構治療費用相對比較高,很可能出現小病大治的情況。
根據調查和訪談的結果看,農村居民醫保參保意愿的影響因素有很多。
其一,受教育程度對醫保參保意愿的影響比較顯著。受教育程度低的群眾參保意愿比較低,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眾參保意愿比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對健康保障相關知識了解比較充分,有比較長遠的風險意識。受教育程度也影響民眾對醫保政策的接受和了解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能權衡參保帶來的保障,對醫保的接受程度高。受訪者中,30~40 歲之間的居民最低學歷為高中學歷;40 歲以上的居民最高的學歷僅為初中學歷,絕大部分為小學學歷;部分60 歲以上的居民甚至未上過學。從年齡分段看,居民參保意愿差距明顯,30~40 歲的中年群體更愿意參保;60 歲以上的居民參保意愿不強但有參保,主要是兒女支持及從眾。
其二,家庭內部半年內患病情況對參保意愿有顯著影響。家庭內有慢性病患者的,更愿意參保,特別是有住院經歷者的家庭更愿意繼續參保。家庭收入對參保意愿的影響并不顯著,與相關研究成果有一定差異,可能是由選取的對象差異所致。從調查情況看,家庭收入較高的一般都愿意持續參保;低收入家庭經濟負擔較大,雖然也愿意參保,但不夠堅決,他們會觀望,在從眾心理下可能參保,也可能因強制要求而參保。同時,不管收入高低,只要家庭中一年內有住院經歷或慢性病患者,繼續參保的意愿較高。健康狀況的變化情況可以作為衡量未來健康風險的依據,但個人健康狀況評價對整個家庭的影響不顯著,整個家庭的健康風險則能夠產生較大影響。對于農村居民而言,需要住院診療的一般都是危重病,而危重病癥的診療費用比較高。醫保的存在降低了個人自付費用,顯然會提高家庭成員對參保的積極性。如果沒有出現危重癥者,由于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農村居民一般不會尋求住院治療,多數僅在鄉鎮衛生院或藥房購藥解決,對醫保的需求不高。
其三,農村居民對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報銷后的費用負擔評價將顯著影響農村居民參保的積極性。農村居民對醫保政策了解的程度越低,參保越不積極。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對醫保政策的了解情況并不理想,大部分居民只知道參保后可以報銷,對于哪些情況可以報銷、報銷比例如何、如何進行醫保備案異地就醫等并不是很了解。甚至部分居民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等價于新農合。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相關宣傳不到位。
首先,盡可能實現城鄉醫保統籌,保障醫保制度長久、可持續發展。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致,應基于當前農村發展實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提升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對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長久發展具有支持作用。在設計醫保制度統籌籌資政策時,需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將關注點多向低收入人群側重,并可逐步設計不同層次的醫保繳費體系,以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
其次,應加大醫保政策的宣傳力度。就X 市情況來論,在繳費期間,通常是村干部、大隊干部到村民家中收取醫保費用,然后統一上繳至鄉鎮政府醫保管理部門,由其統一完成繳費。村民不清楚可以通過微信城市服務及當地智慧醫保APP 進行繳費,也不清楚可至開卡銀行自主繳費。強化宣傳非常重要,要讓農村居民清楚醫保政策,了解醫保報銷比例、流程,異地就醫等情況。通過講明醫保政策,讓農村居民看到醫保參保的好處,進一步增強居民參保意愿。同時,地方政府及醫保管理部門應當更深入地了解本地城鄉居民對醫保制度的需求,定期尋訪調查,明確居民對制度的滿意度,聚焦突出問題,使制度設計和執行更具科學性、合理性。
再次,充分發揮起付線的“指揮棒”作用。通過一些措施方法,逐步提升報銷比率,吸引農村居民在縣級以下醫療機構就醫,提升基層醫療資源使用率。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通過人才隊伍建設、人才交流、人才下放等方式,以較高的報酬水平吸引優秀醫生到基層工作。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引導農村居民養成“小病到基層醫院、大病到三甲醫院”的就醫習慣,達成多級診療機制的要求。
農村居民醫保參保的意愿水平較高,但大部分群眾存在從眾心理,受基層干部的影響比較大。部分居民參保可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強制要求。因此,農村居民醫保參保意愿雖高,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農村居民醫保參保意愿進行分析,提出完善農村居民醫保的對策,以促進醫保制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