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慧
(湘西州委黨校 湖南 湘西 416000)
我國是農業大國,要想真正實現中國夢的復興,務必要重視推進農業發展、抓好農業建設、優化農村產業鏈、提升農業經濟等,這一切的實施主體是“人”。因此,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優化鄉村人才培養和運用,是當下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嚴重匱乏,鄉村勞動人員的素質水平相對較低,農村青壯勞動力的生產力不足等,極大程度惡化了我國的農業環境,抑制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務必要以突破人才瓶頸制約為切入口?!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08—2022》明確指出,需要對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予以不斷強化,制定更科學、開放的鄉村人才引入政策,更好地推動農村發展。
農村的一切建設活動都需要人的參與,人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資源。為了提升鄉村振興的速度,發揮鄉村振興的實際效能,就需要制定出可行性較強的人才回流政策,給予鄉村人才充分的政策保障,深化引育并重,最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強調的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需多措并舉、多管齊下。
始終將鄉村人才振興放在當下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培養鄉村人才、優化農業人才回流政策的重視力度,各級鄉村領導需要清晰地意識到人才是實現鄉村長遠發展、推動農村產業鏈優化的“助推力”。要切實把握好培養人才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密切聯系,將切實實現人才振興落實到農村事業發展規劃中。
在具體工作中,要把加強農村農業人才建設落實到位,從多個角度探尋培養農業人才、拓寬農業人才回流的渠道,深化強農理念的落實,以此推動農業建設的步伐,為構建農業發展藍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創新型、先進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積極構建現代化、先進化、標準化及科學化的農業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鄉鎮黨委、政府要積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農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在“培”上下功夫。要不斷創新和完善人才培養計劃與培養目標,積極拓展和開發新型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優化和完善傳統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深入完善、拓寬和延伸他們的知識體系與框架,使其能夠成為具有高素質、強技能的“新農人”。
其次,還要對“育人”工作予以高度重視,讓“新農人”所學的知識能夠滿足當下農村發展的需求,讓其所學能夠致力于當下農村治理工作中,并在自身崗位上“發光發熱”,為“三農”建設的推進,以及農村治理體系的完善和優化發揮積極效能。同時,讓其所學知識能夠運用于農業生產和農村技術的開發,以及農業知識的宣傳等工作中?;诖?,鄉鎮干部需要狠抓對“新農人”的育人工作,不斷優化育人方式,認識到育人工作對發展農村人員綜合素質的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需要從資金推廣、產業配置、服務供給等方面給予“新農人”優先保障。
再次,需要大力發展鄉村本土產業結構,積極扶持各地農業經濟,注重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積極完善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農村特有的產業資源,吸引各地投資商投資,以此深化農業效能的發揮,讓農民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為后續鄉村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較傳統職業農民而言,新型職業農民是具備先進農業知識體系、善于學習現代化農業技能、懂得經營和管理的“新農人”,他們在實現鄉村振興、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配置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基于此,鄉鎮政府要積極認識到培養現代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從產業配置、政策扶植、制度引導、教育建設等角度創造出適合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和成長的環境。在此過程中,要不斷拓寬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構建集農業經濟人、現代青年、鄉村干部、回村務工人員等于一體的分層培訓教育體系,以此建立一支素質較強、能力水平較高的鄉村振興“生力軍”。
將選拔優秀農村實用人才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制訂一套具體可行的鄉村技能培訓計劃,構建先進的農村田間課堂、網絡教室,對農村現有人員展開培訓。讓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等積極投入農村工作中,為廣大農村勞動力推廣現代化農業知識,不斷拓寬和完善農村農業人才的培訓體系,從而扶持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
首先,不斷調整鄉村產業領軍人才工程的資金使用方式,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資金使用計劃,讓扶植鄉村振興的資金能夠有效地應用到鄉村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和優化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其次,拓寬科學農業專家引進渠道,加大對現代化農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深化科技特派員引進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發展情況,探尋出一條適合省內外人才掛職的農村人才引進渠道,從整體布局出發,構建城市醫生、教師、律師、文化人才等定期下鄉計劃。
首先,以鄉情鄉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吸引廣大學生、城市農民工等各類人員回鄉發展,讓其以己之能為家鄉建設而效綿薄之力。
其次,做好選拔人才到農村發展的規劃,強化農業人才的多方向流動。對我國西部以及經濟發展滯后地區的人才,要給予大量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不僅要適當地滿足這些“新農人”的物質需求,還要從多方面滿足其內在精神需求,讓其能夠在農村規劃建設中感受到物質和精神的滿足,從而強化其對農村、農業的認知,使其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于現代化農村事業,最終心系農村、扎根農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身的力量。
首先,需要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制度、農村產業布局規劃制度、農村黨委扶持政策等予以落實和完善,以此為工商下鄉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促使其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于鄉村規劃建設工作中,進一步提升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其次,讓工商資本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職能,使其能夠有效地投身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并就當下鄉村發展中所出現的弊端和問題給出合理化建議,從而為后續鄉村規劃戰略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再次,為工商資本投身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良好的環境,不斷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加快對農村現有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加大其投資力度,讓其能夠深入農業建設領域中,并拓寬和加強對農村產業資源、集約經營、旅游開發、交通整治、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鄉村人才培養計劃,積極探索適合我國鄉村發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培養路徑,努力強化現有農村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各類農村人才資源的合理分配,做到人盡其用。
其次,積極構建自主培養、人才引進等雙向人才培養體系,并不斷深化知識技能教育、經營管理培訓以及實踐知識相結合的農村人力資源培養和運用機制,在此基礎上,多層面積極制定農村人才培養和運用的標準。
再次,各級高等院校和農業技術院校要充分意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并將涉農專業不斷容納到自身教育教學體系中,以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各大農業院校要深入落實和執行公費農科生招生試點,對于品學兼優的貧寒農村子弟要給予一定的助學補助,深入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等計劃,鼓勵引導農科類畢業生到廣大基層農村工作。
首先,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探索招聘特殊人才的辦法,建立健全編制周轉使用制度,為基層引才提供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村莊人才公寓或專家公寓,為農業科技人才短期性、周期性下鄉提供便利。
其次,完善激勵機制。探索出一套鼓勵城市人才投身于鄉村振興的政策,鼓勵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投身于鄉村企業工作,并給予其良好的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步伐,深化各個基層創業扶持、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的落實。
再次,努力深化公益性和經營性融合機制,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