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冰,畢燕華,簡麗容
(廣州市花都區農業技術管理中心 廣東 廣州 510800)
我國蔬菜產業一般以小規模種植為主要發展模式。蔬菜生長周期比較長,投入到市場后產生的經濟價值比其他農產品低。但是,蔬菜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飲食需求。所以,蔬菜產業在現代社會中具有巨大價值,尤其是互聯網時代,這種價值會被迅速提高[1]。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全新改變和創新,蔬菜產業越來越受到各方的支持。因此,將互聯網與蔬菜經濟產業結合探究十分重要。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蔬菜種植悠久歷史。但是,種植人員僅依靠過往經驗進行種植,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傳統種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但是操作效率不高。通過互聯網,可以應用數字化技術分析出種植區域、類型和所需的人力資源,合理搭配種植人員,提升蔬菜種植效率。
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蔬菜種植人員掌握一手的市場信息和基本市場狀況。對價格和蔬菜質量進行自我審視,判斷所種蔬菜的經濟價值,進而合理規劃蔬菜種植類型和區域,提高蔬菜種植者的經濟收益。
蔬菜與人們生活品質有直接聯系,能夠影響人們的健康狀況,所以蔬菜安全是全社會關心的重點問題。應用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蔬菜種植過程更加透明化、高效化,讓消費者第一時間得到蔬菜種植的相關信息。消費者可選擇空間擴大,意味著種植戶必須提升整體蔬菜品質,才可以讓消費者愿意購買[2]。
蔬菜種植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數據和信息,把握市場趨勢,并且有針對性地投入資金,增加經濟收益。利用傳統方式購買蔬菜時,消費者需要詢問每種蔬菜的價格,并與售賣人員長時間交流了解蔬菜的種植情況。這個過程降低了銷售效率,同時降低了蔬菜種植者的經濟收益。互聯網介入能夠讓蔬菜的種植階段和各環節的關鍵操作方式清晰簡潔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省去與銷售人員交流時間,使購買方式方便快捷。
互聯網基礎設施普及,能夠讓蔬菜種植人群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條件下,可以應用專業的種植技術耕種蔬菜,提升整體的質量。花都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三角洲北部,面積為970.04 km2,這里的蔬菜種植情況非常良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讓當地蔬菜種植朝著科技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提升了蔬菜經濟產業穩定性[3]。蔬菜種植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計算機終端系統和相應數據支持系統,有關部門讓這些系統更好地深入基層的農業種植中,才能真正發揮出互聯網的優勢。
同時,利用互聯網學習,讓農業種植人員提升專業技術和基礎能力,讓蔬菜經濟產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得到更好的發展[4]。
蔬菜不同于其他的電子商務產品,新鮮和健康是消費者對蔬菜產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蔬菜運輸過程之中,要考慮到城鄉運輸距離、時間和成本,建議政府出資建立物流體系,完善第三方的物流供應方式,滿足運輸的基本要求。蔬菜經濟產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政府應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由此,才能保證蔬菜產品可以及時運到需求地,不會出現腐壞的不良現象。
與此同時,要加強冷鏈和低溫冷藏技術研究,延長保鮮時間,提高蔬菜品質,讓冷鏈技術更好地在物流工作中展現出來,促進蔬菜經濟發展。蔬菜經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對氣候和天氣的觀察。花都區位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度比較高,降水量比較多,且夏天比較長,冬季比較短。這樣的氣候對當地的蔬菜種植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蔬菜物聯網建設離不開相關蔬菜種植人員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升。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專業蔬菜人員的培養。第一,國家層面促進農村農業等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和科研資金投入,構建一個完善的農業職業培養體系,鼓勵當地的農民積極參與學習,不斷提高農民的農業素養,讓地方經濟和個人經濟收益都得到穩定提升,穩定就業,提升整個城市發展效率。第二,可以讓涉及的農業企業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向用戶普及生產、銷售的基本知識,讓用戶更加有針對性地選擇蔬菜產品。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比較關心質量和價格等因素,如果能夠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讓消費者快速了解生產情況和加工情況,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會更加明確地選擇某一種商品或某一類商品,提升蔬菜產品的流通性和市場價值。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我國公民對互聯網的接受度迅速提高。因此,蔬菜產業要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采用各種新型模式發展蔬菜電商。
第一,應該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普及。無論從哪個方面制定營銷模式,必須要有基礎設施作為基礎支撐,才能夠保證模式穩定運行,這也是鼓勵當地企業和農民合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必須為蔬菜經濟發展搭建穩定平臺。
第二,要完善當地的物流運輸體系,強化物流節點的建設。有關部門可以按照多站合一思維升級周邊的農村物流體系,讓大型客運站既滿足客運需求,也滿足貨運需求,為蔬菜運輸搭建合理的物流平臺。應重視蔬菜產品的倉儲工作,結合周邊區域特點,建立一體化的綜合服務網點,借助班車和農村種植模式,建立保存蔬菜的臨時站點,既滿足蔬菜保鮮要求,又緩解當地蔬菜運輸壓力,為流動蔬菜建立安全、穩定的場所。
第三,強化當地與鐵路、公路部門的合作,完善每個制度的細節,讓各個方面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從而將各方優勢集中在一起,共同促進該體系順利完成。重視當地蔬菜經濟發展,從而提升整體的發展效率,與互聯網時代接軌。
在當地政府和互聯網的雙重影響之下,改變花都區原有的產業結構,讓經濟結構和蔬菜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保證農戶的基本收入,也讓社會的運行更加高效。花都區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完善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在20 世紀90 年代的主要生產方式。目前,讓互聯網的生產方式與基礎農業和蔬菜種植相結合,讓每個農戶都能夠利用互聯網得到發展。但是,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城鎮化提速,花都區農業產生了新的問題,即耕地數量逐漸減少。所以當社會在穩定發展的同時,不應忽視對蔬菜經濟產業的發展。
無論用何種營銷模式,最主要的還是讓社會了解蔬菜經濟,并且讓蔬菜產品能夠真正服務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讓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中都能夠認識到蔬菜的重要性,讓人們食用安全、健康的蔬菜,提升身體素質,促進社會發展。
互聯網的出現讓市場出現了更多可能性,也讓蔬菜經濟產業更加多元化發展,讓蔬菜經濟產業迎來了新發展機遇。在新環境之下,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當地的物流體系和營銷模式,使新型農業生產方式與傳統農業結合,讓蔬菜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完善我國經濟體制,推動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