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昭

埃及人特別擅長表達。比如,你說“歡迎”,對方回應說“兩個歡迎”。你說“很高興見到你”,對方說“我更高興與你相會”。第一次到埃及人家里做客,主人只是普通工人,卻能說出“你的到來,讓我們的屋子一下子亮了起來”這樣富有詩意的話。后來才知道,這句話在埃及經常用。其意境和含義與漢語的“蓬蓽生輝”如出一轍。
類似說法還出現在開羅國際機場中。其抵達廳墻上的大字,右側用阿拉伯語寫著:“你的到來,把埃及照亮了”,左側是英語“ 歡迎來到埃及”。在機場,還常常聽到送行者對將上飛機的人說“乘著吉祥鳥飛吧”,意為“一路平安”。埃及人談戀愛時更為詩意,不直說“我想你”,而是說“你使我感到寂寞”。
如果你讓埃及人幫忙辦事,他們表示同意的說法,不下幾十種。除了“可以”“好的”“沒問題”等常用語外,還有“得令”“聽從命令”等。去商店買東西時,負責送貨的人會一連聲地說出這些詞匯,令顧客非常受用。
有趣的是, 埃及人最常見的語言還有“哎喲窩”,相當于“是”,“好吧”的意思。說快了與中文的驚嘆聲“哎喲”發音一樣。在埃及,無論是打電話,還是外出辦事,處處都是“哎喲窩”。有一位不懂阿拉伯語的朋友剛來開羅時,聽到這么多“哎喲窩”,吃驚地問:“怎么會有那么多埃及人不舒服?”
這些鮮活生動的語言表達,既是埃及文化底蘊豐厚的表現,也是阿拉伯地區深厚精美語言文化的投射。很早以前,阿拉伯人就重視語言表達。既能以散文和詩歌來文雅地表情達意,又會射箭和騎馬的人才配稱為“全才”。在這樣的觀念下,阿拉伯語不斷得到發展,很多文學作品和諺語中出現了不同于其他語言的新穎表達,如“絕望長著手指,只抓死去的蝴蝶”;“蘆葦稈一打扮,也能變新娘”;“把你的晨酒當作嬌女吧,她的父母是葡萄和蘋果園”等。現在的阿拉伯語文學作品也繼承了古典優美的傳統。難怪埃及現代詩人艾哈邁德· 邵基說:“將種種最崇高品質饋贈給語言的人,也將美之秘密饋贈給阿拉伯語。”
(丁強摘自2021 年5 月13 日《環球時報》,劉昌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