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對比近幾年公報并結合近期相關動向,這次會議,以下幾個關鍵詞尤為值得關注。
一個焦點:“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雙重穩定: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三大循環:國民經濟,房地產,科技、產業、金融;六類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從六方面精準發力。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其中,“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對外明確傳遞出穩樓市的積極信號;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的政策目標值得關注,涉及供地、開發、銷售乃至整個房地產的產業鏈良性循環,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日前還有一個消息值得關注。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這無疑進一步傳遞出了穩樓市的積極信號。
“穩中求進”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主基調。這次政治局會議要求,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除了前面專門談到的“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會議還強調了“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一個較為系統完備的政策體系,六大政策體系中,“結構政策”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過去通常用的是“產業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政策不應直接影響經濟結構,而應間接地通過影響框架條件來改變經濟主體的決策。此次政治局會議之所以不使用“產業政策”而用“結構政策”,既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也體現了對市場規律的尊重。
(摘自《新京報》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