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 樊麗
當前,我國面臨著巨大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在農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比例持續增高的過程中,維護農村基礎老年人身體健康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加強老年人體育鍛煉,有利于維護老年人身體健康,但是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仍然滯后,因此需要加強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本文主要以陜西省榆林市基層農村為切入點,以榆林市基層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在榆林市基層農村展開調查,并以調查結果為依據,分析優化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方法。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主要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式,在陜西省榆林市隨機抽取了3個行政村,并以此為基礎對榆林市基層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現狀進行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將50歲-60歲的準老年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有50歲以上準老年人數150人。
1.2 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5月展開調查,分別向榆林市轄區內三個行政村發放了230份問卷調查表,其中150份有效調查,80份無效調查。在此次調查之前,組建了一支調查研究隊伍,并統一對所有調研人員進行了培訓,進一步明確了調查研究的具體方向、方法和內容。此次調查中,主要以老年人文化水平、身體健康狀態、語言現狀等方面展開調查,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調查結果。
2 農村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
在對陜西省榆林市轄區內三個行政村展開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年齡逐漸增大的過程中,農村基層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意向將逐漸增高。在150名50歲-60歲的調查對象中,僅有15.3%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32%的人偶爾會參加體育鍛煉,其他老年人均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愿意或有意向參加的體育鍛煉的人,年齡大概在55歲-60歲這一區間內。這也就表明了,雖然榆林市基層農村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參與度較低,但是在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在身體素質逐漸降低的情況下,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向越來越高。近年來,陜西省榆林市農村常住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在調查的三個行政村中均設有老年活動中心,在老年活動中心中定期會舉辦一些戲曲、古詞等文藝類活動,吸引了很多老年人的加入,尤其是老年人參與文藝活動的意向也在逐年上升,這無疑釋放出了一種良好的信號。部分老年人會在閑暇的時候組織打太極拳、跳廣場舞。不過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榆林市農村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參與度仍然很低,仍然有多數老年人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意向。并且在所有參與體育鍛煉的人中,女性參與者數量遠超男性參與者的數量。同時,所調查的三個行政村中,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可供開展的體育鍛煉項目較為單一,這對調動農村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非常不利。
3 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供需反思
3.1 供給主體維度
為了確保讓每一位農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基本體育權利,我國進一步健全了相關法律法規。自2000年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之后,老年群體的快速增加,導致公共體育服務的實際供給與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這一現象更為嚴重。自新公共服務理論提出之后,就再三強調將為公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放在首位。對地方政府來說,無論是進行管理還是參與具體的事物,都需要保障滿足公民的需求、保障公民的權益,以此來實現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而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實際上是屬于分配的范疇,是資源整合、配置和管理的一個過程。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主要是為了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公共體育需求。地方政府、企業、職業單位等都可以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也可以成為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關于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都是由地方政府承擔,在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中占據著核心地位,而其他供給主體的參與度不足。
3.2 政府經費有限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巨大,不過由于人口數量眾多的原因,導致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隸屬于公共服務的范疇,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過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地方政府對發展農村體育的投入不足,自2010年至今,地方增幅所投入的公共體育服務經費總額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經費有限;另一方面,雖然公共體育服務隸屬于公共服務的范疇,但是與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相比,受重視程度并不高。在發展農村體育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更傾向于集中資金做一些更加重大的事項,因此在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榆林市基層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水平。
3.3 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非物質性服務滯后
諸多研究表明,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具有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作用。在老年人年齡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其身體機能會逐漸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還具有一定的延緩衰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體育運動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地緣關系交錯的中國農村,很多農村老年人缺乏與外界的溝通,任何、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偏低,在農村老年人思想普遍保守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公共體育服務。同時,加強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不應該只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需要加強對農村老年人科學的指導和相關體育知識的宣傳,鼓勵農村老年人定期組織、參與體育活動,定期進行提質檢測。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榆林市基層農村的這些非物質性服務仍然存在滯后的缺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進程。
4 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優化策略
4.1 結合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建立溝通交流機制
因為農村地區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在農村市場開發不足的情況下,社會力量的投入會受到限制,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成為了唯一的供給主體。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只有通過五級委托代理才可以反映出來,在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自上而下的供給決策機制仍然存在執行單一、決策單一的情況。農村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不同,存在供需不對稱的情況,嚴重影響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效率。新公共服務理念的提出,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因此想要更好的推動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進程,還需要建立一個雙向的溝通交流機制,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等各大供給主體,切實了解廣大農村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確保供需對稱、一致,更好的推動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進程,提高農村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切實保障廣大農村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4.2 加強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非物質性服務建設
公共體育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應當做好非物質性的服務建設,積極加強農村公共服務發展,建立起農村體育健身工程的扶貧治理工作,切實保障農民朋友參與體育活動的基本條件,作為非物質服務的軟實力,加強體育觀的形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扶貧不僅限于于修建場地的硬扶貧,還要做好軟扶貧,軟扶貧的基本策略就是從思想上改變農民對于公共體育的認知和認可,加強農村老年人對于公共體育管理的整體價值。用體育促進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發展,需要落到實處,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指導,才能有效的促進健康發展,如果不能做到此目標,可能適得其反。落實好科學健身策略規范,積極做好農民倡導加強非物質性服務,做好農村非物質性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和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增強農村老人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和認可,強化老人科學體育館的行程,鼓勵老人形成科學健身規律,健身的習慣,從另一方面講,還需要做好健身指導服務,培養農村老人社會體育指導資源,促進健身科學化、系統化的發展。
4.3 強化農村老年人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觀念
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公共體育服務需求,不但是公共體育服務的起點,也是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依據。農村老年人的需求,會引領者前期公共體育服務的規劃和設計,給會給后期的實施帶來一定影響。所以地方政府在對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需求進行識別和確認的方式,對開展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是非常重要的。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識別能力,主要表示地方政府可以及時、有效地識別農村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情況。當前,地方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弊端,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忽略與農村老年人之間的溝通,未能認識到針對農村老年人和公共體育服務的自上而下的需求識別方式。所以地方政府和其他供給主體還需要確定好公共體育服務對于農村老年人所產生的利己、利民的本來性質。切實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需求,方便政府供給相比較,或許可以不用投入過多經費,但是一定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搞好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的建設問題。地方政府還應當聯合各大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加強在農村地區的宣傳,不斷強化農村老年人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積極性和觀念。
5 結語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孤寡、留守老年人規模進一步擴大,維護農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推進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迫在眉睫。在國家惠農體育政策逐漸落實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尤其是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實質性提升,不過目前仍然公共體育服務供需不對稱的情況。因此,地方政府還需要持續加強與其他各大供給主體的合作,縷清自身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的職責,通過構建雙向溝通交流機制的方式,明確老年人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以此來看推動農村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進程。
本文系榆林市產學研項目,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CXY--2020--015--19);陜西省體育局常規項目,功能性訓練在陜西高校籃球隊體能訓練中的應用(2020090);榆林市社科聯項目,榆林地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YLSKGH2020-17);榆林學院高層次,榆林市群眾參與體育活動及其身心健康的探究(14GK07)。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