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


隨著相關賽事的先后舉辦,花樣跳繩逐漸成為備受追捧的運動項目。在此基礎上,花樣跳繩也已經走進了大學體育課堂,并且贏得了在校大學生的關注與支持。表現力的培養教學是花樣跳繩教學中必須要關注的細節。教學中,教師需要先理清花樣跳繩表現力的影響因素,之后才能從實際教學現狀出發制定科學嚴謹的表現力培養策略。此文筆者結合實際授課經驗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述,希望對推進相關細節工作的創新改革和提高大學生對于花樣跳繩的學習效率有所幫助。
其實跳繩是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花樣跳繩因具備豐富的表現形式以及生動的表演效果而成為了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體育運動項目中的表現力即學生在參與或完成相關項目時表現出的能力與情感的集合體。對花樣跳繩這類以表演和技巧為主的運動項目來說,表現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說應當以明確表現力的影響因素為前提對現行的花樣跳繩教學措施進行創新改革,之后才能夠以提高學生的表現力為前提讓其真正學會掌握這項非常有代表性的體育運動。
1 高校體育課花樣跳繩教學的基本情況分析
為了明確花樣跳繩在本地體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現狀,筆者選擇了5所高校的369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采用的是隨機發放問卷、現場填寫并且當場回收的方式。369名大學生中有199名女性,170名男性,可見女性對于花樣跳繩的感興趣程度要高于男性。分析日常體育教學經驗可知,這個年齡段的男生大都對籃球和足球等充滿對抗性的運動項目感興趣,而這一現狀也給花樣跳繩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以及學生表現力的培養造成了諸多阻礙。之所以女性對花樣跳繩運動感興趣,原因在于花樣跳繩比較考驗運動者的柔韌性,而且能夠達到良好的減肥效果。根據調查反饋上來的數據可知,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對于花樣跳繩的興趣程度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原因在于體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對花樣跳繩這項運動建立起更加系統全面的了解,而非體育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則大都是在根據自己的興趣偏好選擇運動項目。具體信息如下表1:
涉及到對于花樣跳繩了解程度的調查之中,有大概53.00%的同學都表示自己非常了解花樣跳繩,只有0.81%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并不了解這項運動。由此可以推斷出,雖說在校大學生對于花樣跳繩的興趣程度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性別和專業差異,但其實在校大學生都對于花樣跳繩表現出了非常濃厚興趣。這為花樣跳繩教學的有序開展以及學生表現力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體數據如下表2:
這次調查主要是為了明確在校大學生對于花樣跳繩教學的興趣情況和接受程度,進而為花樣跳繩教學改革以及學生跳繩表現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2 花樣跳繩表現力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花樣跳繩的表現力指的是大學生的精神氣質通過花樣跳繩的方式得以顯現,這也是其藝術水平的集中體現。通過對花樣跳繩的規則以及得分標準進行分析,跳繩音樂、完成質量以及動作編排都是影響跳繩花樣賽和表演賽的重要因素。很多國外的跳繩團隊甚至將花樣跳繩與舞蹈、體操、武術等形式相結合。
2.1 完成質量
花樣跳繩的完成質量指的是大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動作的標準程度,以力量體操類的跳繩動作為例,這需要大學生自身具備較好的柔韌度和力量感,能夠在跳繩的過程中靈活的變換各種動作,這亦是評判大學生表現力的基礎條件。
2.2 表情因素
面部表情也是身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反映出大學生的精神狀態和良好風貌。比賽過程中,大學生要根據曲目的變化來自由的切換表情,這樣才能夠增強表演的層次感和感染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2.3 心理素質
賽場不同于以往的訓練場,能夠對大學生的肢體動作甚至情緒變化產生重大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發揮。個別心理素質較差的大學生,在比賽時會出現神情緊張、遺忘動作甚至動作失誤的情況,這也從側面表明心理素質是影響大學生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
2.4 音樂運用
在花樣跳繩中大學生大都會根據音樂來調整肢體動作。音樂節奏強烈、旋律突出的音樂再搭配上配套的跳繩動作,會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
2.5 動作編排
編排是花樣跳繩表演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與眾不同的動作編排,搭配豐富多彩的動感音樂,便能夠較好的展示出大學生的個人特點。
3 花樣跳繩表現力的作用和錯誤認知分析
3.1 作用
首先能夠讓在校大學生更加靠近花樣跳繩的比賽標準。分析花樣跳繩比賽的方式可知,跳繩表現力已經成為了衡量花樣跳繩水準的重要指標。在追求跳繩表現力這一目標的影響之下,舞蹈、體操、武術、音樂等要素已經在花樣跳繩運動之中實現了完美融合,并且進一步提高了觀眾對于花樣跳繩的體驗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花樣跳繩運動逐漸成為了一項新的表演性項目,并且給觀眾以及大學生都創造出了極大的滿足感。表現力是花樣跳繩表演或是教學都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為花樣跳繩這項運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其次順應了在校大學生對于心理環境的需求。所以說在校大學生已經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個體的生理發展已經達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但其實他們的心理水平仍舊處在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的時,進而讓他們出現了內心敏感、個性傾向不穩定的心理特質。從宏觀角度分析,其實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特質擁有明顯的兩極性特點,也就是說他們既想要表達自己的個性,但又害怕被身邊人關注。鑒于上述情況,體育教師可以嘗試由培養花樣跳繩的表現力切入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干預。在花樣跳繩之中,表現力所傳遞的是一種積極而且穩定的情緒。在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花樣跳繩中之后,他們會感受到來自于這項運動的力量感,有助于錘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并且讓其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2 錯誤認知
首先是表現力天生論。分析日常體育教學經驗可知,還有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始終認為花樣跳繩的表現力是天生的,也就是說學生的氣質以及性格是影響其在參與花樣跳繩時所呈現出來的表現力的主要因素。在上述觀念的影響之下,體育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花樣跳繩表現力的重要性,因此大都只是在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完成花樣跳繩的技巧講解,所以實際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有限。
其次是表現力技巧論。具體來說,持有該觀點的教師認為想要培養學生的花樣跳繩表現力必須要先讓其掌握相應的跳繩技巧,等到將動作練熟之后表現力便會很自然的呈現出來。雖說該觀點有可取之處,但其中也存在脫離實際教學情況的問題。具體來說,即便技巧的熟練程度能夠影響到表現力,但這卻并不是表現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對此體育教師需要擺正認識并且由此著手把控好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細節問題。
4 花樣跳繩大學生表現力的培養方法
4.1 加強身體素質訓練
日常訓練過程中大學生除了要力求動作規范,還要注重速度、力量、柔韌、協調等方向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動作漂亮、自然流暢。花樣跳繩以下肢訓練為主,需要連續的彈跳,所以加強下肢訓練是尤為關鍵的。教練員可以通過負重提踵、弓箭步交叉跳、左右移動等方式來增強大學生踝關節、小腿肌肉等下肢部位的力量,減少運動損傷。
4.2 注重面部表情訓練
跳繩動作能夠反映出大學生的肢體動作,而面部表情則能夠配合肢體動作,傳遞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為其個人表現增添光彩。日常訓練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利用休息的間隙進行表情訓練,生活中也可以通過照鏡子的方式來訓練表情,以養成肌肉記憶,訓練出最具感染力的表情動作。
4.3 加強心理素質訓練
學校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大學生們適應比賽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學生的畏難心理。此外,還可以通過成果展示、小組對抗等方式,讓大學生進行上臺展示,其余大學生則扮演好評委的角色,對其進行打分點評。通過類似的方式,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緊張情緒,適應比賽節奏,進而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
4.4 加強動作編排
教練員在進行動作編排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動作是否符合大學生的個人風格和實際能力,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難度動作,否則極容易給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埋下風險隱患。在編排時要綜合考慮大學生的優勢和劣勢,舞蹈動作應與大學生的個性和氣質相符合,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特色動作,以增強動作的藝術美感和創意性。
4.5 增強樂感
樂感是人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每個人的樂感也都是不同的。因此,除了常規訓練外,大學生在業余生活中也要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來強化樂感,確保動作展示和音樂的完美銜接,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肢體動作,增強表演的觀賞性。
5 總結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重視大學生的花樣跳繩表現力培養工作,之后才能夠讓大學生真正了解這項運動背后的價值內涵并且通過全方位的參與體驗來感受這項運動的樂趣。前文中筆者立足于實際教學經驗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述,并且針對如何做好花樣跳繩表現力的培養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作者單位:昆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