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印偉 曾玉山,2*
(1.山東體育學院研究生教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2;2.濟寧學院體育學院 山東曲阜 273155)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要深化高校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2018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表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效率[2]。高校乒乓球教學已成為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本質功能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其體質,促進其人格發展,培養其學習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體育人才[3]。高校乒乓球教學進行了相應的創新和改革,以滿足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4],但效果尚未達到最佳,仍存在較多盲點[5]。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文獻涉及諸多方面,研究領域既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等方面的宏觀研究,亦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技術等方面的微觀研究。
文獻計量分析主要以文獻計量特征和文獻體系為研究對象,以統計學方法研究文獻的變化規律、分布結構和數量關系,進而評價和展望發展規律和特征,在經濟、環境、農業和生態等科學領域已廣泛應用[6]。然而,目前國內學者尚未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傳統性較為顯著,其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尚不明確[7],因此有必要梳理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研究,以獲取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領域的趨勢動態。由此,該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03—2020年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領域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更好地幫助相關領域的學者及時了解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加快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與發展步伐,為加強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鑒于對文獻質量的思考,該研究數據主要源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和萬方數據收錄的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方面相關碩士學位論文,主要以“高校乒乓球教學”為題名或關鍵詞,收集了2003—2020 年的相關文獻。
1.2.1 文獻計量法
通過期刊數據庫收集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探究其蘊含的研究規律和趨勢。主要采用CiteSpace軟件探索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現狀,并對相關文獻數量進行分析。
1.2.2 比較研究法
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相關文獻進行比較,為計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供重要支撐。
1.2.3 數理統計法
基于統計學原理,運用CiteSpace、SPSS 25.0 和Excel軟件分析和統計所得數據。
基于文獻質量和數量兩個維度,主要采用被引頻次、發文量、H指數等指標進行探討。
由表1 可知,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文獻主題以乒乓球和球類運動為主,這兩類主題涵蓋范圍廣泛,數量分別為174 篇和146 篇,占文獻總數的25.93% 和21.76%。以乒乓球教學、實驗研究、正手攻球為主題的文獻數量比前者少,分別為67篇、42篇和31篇,占文獻總數的9.99%、6.26%和4.62%。由此可見,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尚處于宏觀研究階段,缺乏中觀和微觀研究,實驗研究方面研究深度不足,迫切需要研究者從更深層次進行研究。

表1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文獻主題分析表
由表2可知,2011年授予學位30個,2012年授予學位24個,減少20%;2015 年比2014 年減少了9個,下降31.03%;2016 年比2015 年提高了31.03%;2011—2016年持續下降,2017—2019年逐年增加,2019年學位為授予數量達到36 個;2019—2020 年開始減少。由此可見,從2011 年到2020 年,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發展形勢大體上呈波浪式發展趨勢,2017—2019 年呈上升趨勢,2019 年達到最高36 個學位,根據近10 年發展趨勢而言,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新一輪的研究文獻數量驟降情況。

表2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作者學位授予年度分析表
由表3 可知,武漢體育學院程序導師指導論文5篇,蘇州大學周建軍導師指導論文數量4篇,北京體育大學張瑛秋和劉豐德兩位導師各指導論文3 篇,湖南師范大學周嘉民和易小堅兩位導師分別指導論文3篇和2篇。在這7所高校中,武漢體育學院導師指導論文7 篇,北京體育大學導師指導論文6 篇,湖南師范大學導師指導論文5 篇。由此可見,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相對成熟,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研究團隊。

表3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論文導師情況分析表
由表4 可知,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涉及諸多學科專業,其中最主要學科是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文獻數量高達190 篇,占78.52%,體育人文社會學次之,研究文獻數量為20篇,占8.26%,其余8個學科雖有所涉及,但數量較少。由此可見,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涉及諸多學科專業,研究者應當適當重視跨學科專業研究,注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跨學科的交叉和融合,這樣,研究者在未來教學實踐中能夠借用更多的學科理論知識。

表4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學科專業分析表
由表5 可知,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研究層次涉及范圍較廣,高等教育、基礎研究(社科)和職業指導(社科)3 個領域的文獻數量較多,占比為69.45%,其中,高等教育層次文獻95 篇,占29.50%,基礎研究(社科)層次文獻69篇,占21.43%,職業指導(社科)層次文獻59篇,占18.32%。除高級科普(自科)和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科)外,行業指導(社科)、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社科)和工程技術(自科)4個領域文獻數量僅有97篇,占30.12%。政策研究(社科)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策研究會從根本上影響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工程技術(自科)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影響亦是不言而喻的,工程技術是高校乒乓球教學硬件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研究層次范圍較廣,相關研究層次的研究并不深切,例如,政策研究(社科)和工程技術(自科)兩個層次的研究。

表5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研究層次分析表
由表6可知,主要選取排名前10的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3 所高校授予學位皆超過10 個,其中,北京體育大學授予學位19個,河南大學授予學位13 個,河北師范大學授予學位11個。尤為值得說明的是,有6所高校是師范類大學,共授予相關學位46 個,占48.94%,表現出師范類院校較為重視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此外,專業體育類院校僅有北京體育大學1 所。由此可見,師范類院校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較為重視,體育類院校相關領域研究較為匱乏。

表6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作者學位授予單位分析表
為分析高校乒乓球教學領域的研究現狀與趨勢,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與歸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進展,所選取的相關文獻均源于2003—2020 年碩士學位論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尚處于宏觀研究階段,缺乏中觀和微觀研究;(2)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呈現波浪式發展趨勢,未來十年相關研究文獻數量將減少;(3)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相對成熟,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研究團隊;(4)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涉及諸多學科,跨學科研究深度不足;(5)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研究層次范圍較廣,但相關研究層次的研究并不深切;(6)師范類院校對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較為重視,體育類院校相關領域研究較為匱乏。
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已取得較大成就,基于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分析,今后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重點研究:(1)不斷突破與創新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促進研究縱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2)結合高校乒乓球教學研究現狀進行實證研究,不斷實現“中宏觀”為導向的多維研究尺度融合;(3)加強研究平臺和研究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和細化研究水平與研究層次;(4)持續關注高校乒乓球教學熱點主題,不斷拓展跨學科的新興研究領域;(5)聚焦高校乒乓球教學領域關鍵性技術研究,把握研究前沿的創新與優化;(6)鼓勵高校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共研,不斷提高研究領域的科研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