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玲玲
自2017年至2019年,邯鄲市舉辦了四屆旅發大會,各縣市(區)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建設新景點、新項目,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旅游產業基礎更加扎實,豐富了游客體驗,拉動了旅游業發展。全面創新產品業態,促進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資源,旅游的實質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旅游發展的深層動力是人們對精神文化滿足的需求。世界旅游組織將文化旅游定義為:“人們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發生的旅行。”[1]四屆旅發大會,通過整合優勢文化遺產資源,結合旅游產業發展要求,提高文旅產業融合度。
邯鄲作為一座三千年未改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薈萃。邯鄲的女媧文化、商幫文化、先商文化、磁州窯文化等文化脈系已成型。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邯鄲市擁有19個公共文化館,19個公共圖書館。社會文化資源、文藝創作表演資源、文化產業資源、文化遺產資源豐富。[2]四屆旅發大會,各縣市(區)依托地方文化,打造旅游景點,編排實景演出,豐富旅游業態。涉縣緊扣紅色文化,保護修復革命遺址,建設紅色記憶小鎮。峰峰圍繞石窟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等文化脈系,建設了響堂水鎮等項目。永年利用太極文化、古趙文化等文化脈系,精心編排情景劇《天地大道》《大師歸來》等。武安深度推動“旅游+文化”,武安博物館、戲曲小鎮樓上村、伯延古鎮等充分展示武安六大文化脈系。以文化促旅游,打造文旅產業新格局。
四屆旅發大會不僅建設了新旅游景點,還樹立了涉縣中國太行紅河谷品牌、武安紅色文化品牌、磁山文化品牌、戲曲文化品牌、商幫文化品牌、永年太極文化品牌等多個文化品牌。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是涉縣紅色文化的品牌形象,旅發大會前,先后建成了文化廣場、太行頌文化園等景點。在武安冶陶古鎮,“紅色+古色+綠色”高度融合,提升改造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改造修繕土地會議舊址、修建紅色步游街。樹立磁山文化品牌,改造提升磁山文化博物館、研學館、磁山文化公園。伯延古鎮重點打造商幫文化古街、徐家大院、房家大院。永年第三屆邯鄲市旅發大會期間,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進一步擦亮了太極文化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文化品牌的樹立,既充分展示了地方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又能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
文化是血脈,貴在傳承與弘揚。邯鄲歷史文化燦爛,但過去可看可感可知的少,旅發大會通過將文化活化再現,進一步豐富了文化載體,給旅游者帶來感官上的沖擊,使文化變得看得見、摸得著、體驗得到。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河西人民日報社舊址、太行山抗戰景區、柯魯克夫婦舊居、周恩來紀念館,讓武安紅色文化發揚光大。伯延古鎮,促使商幫文化融入現代發展。樓上村建設了戲曲小鎮,平調落子傳習所、魁元會館等,可以使游客沉浸式體驗戲曲文化。用文藝作品來演繹邯鄲的歷史人文,講述邯鄲故事。武安太行山抗戰景區的《太行山抗戰》、伯延古鎮的《商幫歸來》、永年《大師歸來》情景劇精彩上演。公共圖書館也積極參與到文旅融合中,武安圖書館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在七步溝、戲曲小鎮、伯延古鎮等景區和旅游節點建立了“景區微書房”。各個縣市(區)堅持挖掘與整理、展示與研究并重,傳承和弘揚了邯鄲文化。
《辭海》中,“旅”是在外做客,旅行;“游”是行走,游玩,游覽。旅游的本質是一次經歷、一次閱歷、一次體驗,也就是旅游者離開家門到達旅游目的地,然后再回去的這樣一次差異化體驗,是一種異地的生活方式體驗。[3]邯鄲市旅游資源豐富,文化特色突出,既有山川、森林等自然景觀類,也有歷史文化古跡、文化藝術等人文景觀類。四屆旅發大會全面深入挖掘提升各縣市(區)旅游資源,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促成新景點,提升新層次,創新產品業態,擴大品牌影響。
邯鄲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1處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2家5A級景區,15家4A級景區,10家3A級景區,5家2A級景區。3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地質公園1處。[4]星級賓館32家,475家旅行社(含下屬門市部)。邯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涉縣媧皇宮、磁山文化遺址、鄴城、129師司令部、永年廣府古城、響堂山石窟、叢臺公園、成安二祖寺等文化遺跡。邯鄲山水人文資源豐富,有京娘湖、朝陽溝、太行五指山、東太行、七步溝、十六溝、天慈峰林等。邯鄲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鄉,邯鄲學步、紙上談兵、不翼而飛、出將入相等成語,和邯鄲相關或出自邯鄲的有1500多條。邯鄲建設了國內第一家以成語文化為核心的“邯鄲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
每屆旅發大會都建設了一批旅游項目,同時,按照新時期優質旅游打造要求,對原有景區進行提質增效,旅游產業基礎更加扎實,帶動了周邊旅游目的地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縣建設了長300米、寬4米、高12.9米的“中國首座跨河玻璃棧道”。棧橋下方建有直徑25.8米的世界最大水車。永年建設了廣府博物館、洺湖公園、佛山滑雪滑草場、王邊溪谷景區等。武安建成九龍山公園、武安博物館、沙洺炒面美食一條街、朝陽溝知青文化博物館、伯延古鎮仿古商業街、商幫文化館、頤養小鎮白王莊、田鑫小鎮、王坡、地垴高端民宿。楊蘭春故居完成改造、《人民日報》社舊址及柯魯克夫婦舊居完成布展,高標準建設晨曦酒店。建設新景點,提升新層次,樹立新品牌,進一步完善了邯鄲景區功能,提高了旅游服務接待水平,豐富了游客體驗。旅發大會后,各地新業態、新項目成為游客集中地、“網紅”打卡地,拉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
四個縣市(區)以旅發大會為契機,傾全力植樹造林優化旅游環境,系統化完善交通路網、服務驛站、標識標牌、旅游飯店、民宿、旅游賓館、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涉縣栽植各類苗木7000多萬株,治理綠化裸巖體27萬多平方米,治理清漳河水域120萬平方米,修復水面40萬平方米。峰峰建設了長60公里的旅游觀光環線;永年建設改造提升道路130多公里,新建改建賓館酒店10家、旅游廁所20座。武安實施了17項造林綠化工程,共計26.1萬畝。建設了南洺河生態走廊和北洺河生態河谷,新建改造道路19條,總長390公里。各縣市(區)堅持生態優先,完善了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有效解決了路堵心煩的問題,提高游客體驗度。沿線、山體、村莊環境衛生、美化亮化提升,提高了景區的可進入性。旅游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形成旅游生態新樣板,極大地推動了各縣市(區)全域旅游發展。
文化與旅游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強關聯性、高滲透性等特點,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不僅為旅游產業提供了發展動力和價值引領,更為旅游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和內容產品。[1]通過舉辦旅發大會,推動了文旅融合,促進了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打造,同時,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是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涉縣,2019年8月,獲“河北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9月,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武安市,2020年8月,獲“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12月,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峰峰,2020年8月,獲“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二是旅發大會促進百姓增收。舉辦旅發大會,當地旅游業得以快速發展,為當地農民就地創業、就地致富創造了條件,為餐飲服務商貿等方面帶來了生機。各大景區輻射帶動周邊村域發展鄉村旅游,當地村民到景區務工、售賣土特產、參與旅游項目、開辦農家樂等,提高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三是后旅發效應明顯。旅發大會舉辦當年“十一”黃金周,各縣市(區)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大幅提升。涉縣接待游客106.51萬人次,旅游收入3.95億元;峰峰接待游客118.37萬人次,旅游收入1.8億元;永年區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4.84億元。武安市接待游客171.76萬人次,旅游收入196038萬元。四是群眾綜合素養得到提高。當地企業和居民逐漸形成經營鄉村的理念,旅游意識增強,農家樂、旅游商店等得到了迅猛發展,外來游客的增長,倒逼村莊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
歷經四屆旅發大會,極大地促進了邯鄲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文化建設與旅游實踐更加深入,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文旅融合度低,部分文旅資源閑置。地方文史研究不夠深入,文史宣傳力度有限,公眾缺乏深層次的了解。目前的文旅產品對文化元素與景區融合較為生硬,個別縣市(區)統一規劃設計執行度不夠,導致部分文旅資源閑置。二是文旅產品特色不足。目前,邯鄲的文旅產業層次較低,大都限制在“游、吃”上,“住、行、娛、游”尚存在較大上升空間。實景演出等表演場次少,甚至在旅發大會后,就不再演出。文創產品款式少、品位低、同質化嚴重,文化歷史體現不足,人文含量較低,審美水平不高。景區文創產品售賣區依然以大眾化商品為主。三是文旅專業人才短缺。人才是影響文旅產業發展的要素之一,尤其是景區經營者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對景區的經營管理認識不到位,成為制約景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景區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景區高管、講解員、專業服務員、景區文化顧問等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導致游客體驗感低。
一是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精心打造旅游產品。民俗文化具有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核心要素。組織專家學者大力挖掘地方文化,篩選具有文化底蘊的村莊,建設文化基地,發展旅游產業。二是加強宣傳,規范管理。全市進行總體宣傳推介,降低宣傳成本,形成統一品牌效應。加大招商力度,強化市場導向,滿足游客的需求。成立機構,負責招商引資和開發全市文創商品。成立行業協會,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負責行業培訓和規范經營管理。三是文旅項目創新運營。文旅項目的開發,應注重體驗式或者稱為沉浸式消費。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著力開發康養旅游項目,利用各縣市(區)得天獨厚的優美自然環境,尤其是武安西部山區植被茂盛,負離子含量高,成立康養旅游開發公司,整體規劃、整體運營。四是大力引進和培育文旅專業人才。多途徑、多方面引進人才,全面覆蓋文史研究、旅游規劃、景區建設、管理運營等各個方面。通過各類培訓學習,提升原有文旅產業人才綜合素質,探索有效人才機制,激發現有人才的創造力,加快各縣市(區)文旅行業人才隊伍建設。
邯鄲市四屆旅發大會,是邯鄲旅游資源實現跨越升級的機遇。極大促進了文化建設和旅游實踐,逐漸形成文旅新格局。當然,邯鄲旅游業也有需要進一步努力的地方。邯鄲市的旅游與相關業態的融合度不夠,很多具有特色的農業、工業等資源挖掘尚淺。邯鄲是老工業基地,建議多元利用。旅游業發展還要立足自身優勢,優化完善頂層設計,以市場為導向,抓住市場與游客的需求,以當地獨特文化為核心,注重可持續性發展。進一步鞏固旅發大會成果,將旅游業打造成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