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平
(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江蘇南京 210012 )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認知觀念和情感模式的積淀,是民族持續發展的根脈與靈魂。作為學齡前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主要閱讀物,圖畫書肩負著向兒童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回望中國原創圖畫書的發展歷程,中國原創圖畫書一直在傳承傳統文化中進步著。現階段,原創圖畫書的發展進入了“由量向質”轉變的關鍵時期,原創圖畫書創作者應在不斷創新中,深度融合傳統文化元素,打造精品傳統文化圖畫書系列,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我國原創圖畫書的發展呈現繁榮的勢頭,整體創作質量已有明顯的提高。原創圖畫書的繁榮離不開圖畫書創作者們自覺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回望20余年的中國本土圖畫書的創作歷程不難發現,以周翔、熊亮、蔡皋、朱成梁為代表的中國最早一批杰出的圖畫書創作者無不是以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的。比如周翔的代表作《荷花鎮的早市》塑造了江南水鄉的民族記憶,《一園青菜成了精》以詼諧生動的北方童謠為素材,展現了童趣與傳統文化的巧妙結合;蔡皋的創作常以民間傳說和古典文學為靈感,圖畫書作品《花木蘭》和《桃花源的故事》都取得了較好的反響;朱成梁和余麗瓊創作的《團圓》以其動人的細節,高超的表現手法和具有超越性的情感表達被評為紐約時報2011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在信誼圖畫書獎和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等獎項的推動下和社會各界對圖畫書事業的支持下,圖畫書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圖畫書的創作群體也在不斷壯大。無論是早一批還是新一代圖畫書創作者都為我國圖畫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中國原創圖畫書的發展勢頭才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圖畫書才得以走出國門,與世界優秀圖畫書比肩。
在圖畫書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回顧和展望對于圖畫書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只有在回顧中總結經驗,在展望中不斷探索,才能助力我國原創圖畫書的事業取得更高的成就。在對我國原創圖畫書的發展歷程的回溯中可以發現,優秀的原創圖畫書大多建立在對傳統文化題材的表達上,這種表達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
我國原創圖畫書在挖掘傳統文化素材時,主要從“中國文化、中國情懷和中國故事”入手,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節日節氣等傳統習俗題材。如展現中國獨特的“節氣”文化的圖畫書《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樂樂趣先后推出的“節日體驗立體繪本”和《文化都在節日里》等互動立體圖畫書。第二,童謠、古詩詞等古典文學的改編和再現。比如,近些年來出現的圖畫書版《牡丹亭》,“四大名著”圖畫書系列;蔡皋等18位畫家以古典詩詞為題材創作的音樂圖畫書《新學堂歌》;還有根據莊子《逍遙游》改編創作的《北冥有魚》等。第三,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展現了中國古代先民們對自然、社會,萬事萬物的認知,隱藏著民族的心靈密碼,自然也是傳統文化圖畫書創作的主要題材來源。主要有“經典民間故事?大師繪本館”和“經典民間故事圖畫書”等圖畫書系列。第四,挖掘地方特色,展現地域文化的圖畫書。此類作品有塑造北京地方特色的保冬妮的“京味兒”圖畫書系列;有以長沙民謠為創作靈感的蔡皋的圖畫書《月亮走我也走》等。第五,以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跡為素材。比如,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國名人、生肖和名勝古跡”三個系列共同構成的“故事中國”圖畫書系列。
除了從內容上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外,創作者還在創作圖畫書時采用水墨畫、剪紙、泥塑、篆刻、武術、戲曲、園林、皮影、青花等傳統藝術形式。比如,《迷戲》和《盤古開天》都采用了水墨畫的形式來展現,《小石獅》采用了泥塑的元素,還有于虹呈的《十面埋伏》加入了皮影的形式。在圖畫中運用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直觀地表達本土文化的特色,也可以增強圖畫書的藝術表現力,使圖畫書更具東方美學色彩。圖畫書《九色鹿》的故事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鹿王本生》,畫家在創作圖畫書時就模仿了敦煌壁畫的風格進行創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圖畫書中九色鹿的形象慈悲莊嚴,圖畫書畫面具有一種大氣的古典之美,讓人第一眼就能感受到畫面中所傳達的“中國風味”。
傳統文化元素在為圖畫書增色的同時,圖畫書也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傳播渠道。當兒童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成長,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在滋養著兒童的心靈,使兒童逐漸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在不斷探索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原創傳統文化圖畫書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經歷了初期的繁榮后,原創圖畫書的發展也陷入了困境。首先,近些年,在國家的支持和鼓勵下,原創傳統文化圖畫書大量涌現,但是絕大多數質量都不高。圖畫書在內容選材上同質化嚴重,主題單一,同類型同題材的圖畫書扎堆出版。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還是創作者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不夠深入,對傳統文化內容的理解流于表層。其次,我國原創圖畫書偏重于傳統文化符號化的表達,使作品缺乏情感和溫度。圖畫書的主要讀者是兒童。大量傳統文化圖畫書以成人的審美和理念為主導,對傳統文化的展現多以抽象的符號化的形式體現,忽視了兒童的閱讀體驗和接受能力。最后,原創圖畫書在對傳統文化的表達中忽略了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呼應與融合。圖畫書歸根到底是要給今時今日的兒童閱讀。如果僅僅是古典文化和文學的重現,就無法與兒童的現實生活連接,也無法使兒童產生情感共鳴。
中國圖畫書的創作起步晚,原創圖畫書創作者的經驗少,早期主要借鑒模仿引進圖畫書的創作形式,在進行原創圖畫書的創作時,作者往往過于重視傳統文化元素的表達,從而忽略了圖畫書的故事性、兒童性、趣味性和時代性。[1]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在提醒中國的圖畫書創作者和出版方要想使原創傳統文化圖畫書繼續朝著健康繁榮的道路發展,還得不斷尋找創新發展的路徑。
在原創傳統文化圖畫書的發展過程中繼承要和創新并存,不能將傳統文化毫無甄別地全盤繼承,單純地給當代兒童重現過去的故事。原創圖畫書想要持續輸出傳統文化類的精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創新,做到“采用中國形式,講好中國故事”。[2]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優秀本土文化圖畫書的表現手法,再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圖畫書的成功經驗,探索出原創圖畫書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路徑。
原創圖畫書創作者和出版方應注意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素材。對傳統文化的表現不能僅僅停留在符號化的表述上。符號能直觀地呈現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但是真正打動人心,使人牢記的是文化核心精神,也就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價值觀念等精神內核。所以想要創作優秀傳統文化圖畫書,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表達上都要下功夫。
1.深入挖掘傳統文化題材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的資源庫。圖畫書創作者在選取素材時,應注重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選取最具代表性,最能打動人心的內容。文化本來就是從現實生活中而來,所以也必須回到現實生活才能再度與人的心靈聯結。創作者想要尋找真正的傳統文化好素材,就要在現實生活中深入挖掘,通過鮮活有趣的故事,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意蘊傳遞給兒童。比如《安的種子》這本圖畫書就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翻開這本圖畫書,我們看不到太多符號化的中國元素,但讀來處處都表明這是一個“中國故事”。隨著故事的講述,中國文化中的“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等待創造奇跡”的智慧都一一顯現出來,就像那朵最終盛開的蓮花一樣,蘊含著中國文化內核的故事就這樣深深地印在了讀者的心田。
2.為內容和主題服務的多樣化表現形式
圖畫書的內容和形式都要為主題服務。創作者在選擇圖畫書的表達形式上也要擺脫符號化的限制。如果創作傳統文化圖畫書時,創作者只想到用水墨畫、剪紙、皮影、拓印等傳統藝術形式來呈現,那么圖畫書就失去了它該有的豐富性。在傳統文化的呈現中,創作者應努力嘗試新的表達形式,豐富圖畫書的內容。圖畫書在兒童眼里不僅是書更是玩具。創作者如果能將傳統文化元素與圖畫書的多種呈現方式結合起來,以游戲互動的形式來呈現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增加圖畫書的趣味性和表現力。除了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游戲設計融合,也可以借用數字出版技術和多媒體來促進圖畫書的出版傳播,在圖畫書有限的頁面之外,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圖片、音樂、視頻,線上線下結合的主題活動等拓展資源。如果一本介紹古典樂器的圖畫書能夠給兒童呈現視聽一體的閱讀感受,無疑會給兒童帶來更深刻的閱讀體驗。
一部作品的價值并非完全由作品本身決定,而是取決于閱讀者對作品的興趣,即其對讀者的吸引力與意義。[3]一本優秀的傳統文化圖畫書只有內容和形式的巧妙配合還不夠,創作者還要明確意識到圖畫書的創作初衷是為兒童的閱讀體驗服務。如果忽略兒童的主體作用,圖畫書就只能淪為成人的“說教”工具。
由成人創作的圖畫書如何才能接近兒童呢?最重要的是創作者在創作時要堅守兒童本位的理念。所謂兒童本位就是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閱讀習慣和審美趣味出發來講述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保持一顆童心外,還要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如果創作者了解學齡前兒童習慣用具象思維來理解和認知,就會明白在圖畫書中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抽象的概念更利于兒童閱讀和理解。
傳統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難以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所以,傳統文化并非全都適合兒童文學,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取材的過程中,勢必要對內容進行審查和改編。[4]這種改編要從現代兒童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入手,將傳統文化融入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之中,才能創作出歷史底蘊與時代精神相融合的優秀圖畫書。
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這正是它生命力的源泉。在長久的發展和積淀中,我們將傳統文化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變成抽象的概念和精神。在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過程中,成人和兒童的接受方式是不同的。成人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能自覺地將抽象概念、文化精神與生活實踐聯結在一起。兒童的認知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所以原創圖畫書不應局限于簡單地對傳統文化的重現,而應植根于現實生活,與兒童的生活體驗產生聯系,才能引發其情感共鳴,使傳統文化精神傳達到兒童內心深處。
在經濟快速發展,信息高速傳播的現代社會,兒童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元化。現階段,占領中國圖書市場的圖畫書大多數還是引進圖畫書。如果兒童的成長沒有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滋養,民族的未來是沒有根基和靈魂的。所以,原創圖畫書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但是,真正優秀的圖畫書要有打動本國讀者的力量,也要有走向世界的胸懷和視野。它從來都不會只是一種符號,而是人類最本真美好精神的集中呈現。只有這樣,圖畫書才具有穿越時空和地域的力量,不斷地給世界各地的兒童帶來感動。中國原創圖畫書想要真正帶領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就要在塑造民族文化的同時,具備國際視野,呼應世界精神,找到人類靈魂深處共通的情感密碼,塑造屬于中國也是屬于世界的記憶。
我們希望借助圖畫書傳遞給兒童民族文化的力量,扎根大地的力量,在現實生活混亂的價值判斷中給孩子的生命和靈魂以定力。[5]熊亮說:“一個人小時候看過聽過的東西他永遠都不會忘,這就是我做中國繪本的原因,要給予我們的孩子一個可記憶的中國。”[6]我國圖畫書創作者、出版方和研究者仍在致力于以圖畫書為載體,為中國兒童塑造一個真正可記憶可親近的中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原創圖畫書帶著這樣的中國形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