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進行調研。這是繼今年高規格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后,婁勤儉再次專題關注“三農”工作。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項工作有何特殊重要性?又將如何推進?
在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他指出,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對江蘇來說,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有著良好的基礎?!笆濉逼陂g,全省糧食總產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是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穩定供應的重要基礎。2020年,全省積極主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手抓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一手抓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大疫大汛之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達745.8億斤。為全國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彰顯了既是經濟大省,又是農業大省的責任擔當。因此,肩負“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江蘇,更要在城鄉融合發展上先行探索,努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力爭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記者注意到,不論是此次調研,還是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婁勤儉特別強調城鄉融合發展。他指出,要把“四化”同步作為基本路徑,堅持信息化引領,充分發揮工業化、城鎮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真正使“四化”相輔相成、齊頭并進、協調發展。要把城鄉融合作為重要探索,把握規律、系統推進,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形成江蘇特色,率先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婁勤儉強調,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鄉村振興,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規律把握、統籌協調推進,在重點工作突破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記者了解到,2021年江蘇省農業農村部門將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硬件軟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全面推進鄉村建設。
圍繞農房改善,突出抓好產業配套發展,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遵循“四化”同步發展規律,統籌抓好鄉村規劃、農房改善等工作,堅持農房改善到哪里、產業配套完善到哪里,方便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配套建設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立足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進一步優化山水、田園、村落等空間要素,加強特色田園鄉村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在農房改善基礎上,按照國家“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要求,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全省“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行動具體方案。以縣為單位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工作方案,聚焦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長效管護等重點任務,抓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黑臭水體治理等薄弱環節,堅持系統謀劃、綜合治理,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啟動實施村莊道路暢通、農村水電氣網、農村物流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運營管護機制,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突出鄉鎮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功能,提升教育、衛生、就業、養老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社會保障向農村傾斜。
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豐富完善“1+4+1”鄉村治理“江蘇路徑”,發揮鄉村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大協調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力度,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創新運用“積分制”等方式方法,加強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新格局。深入推廣“馬莊經驗”,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傳承弘揚農耕文化,辦好農民豐收節活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農村集體資產總量大、集體經濟實力強是江蘇省“三農”的主要特點和重要優勢之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怎么盤活用好這些資產資源,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透明、陽光操作、保值增值,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規則統一、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調研中,婁勤儉觀看了全省農村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演示。
江蘇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蘇省按照公益性定位、市場化方向、規范化運營的總體要求,建成省市縣鄉四級聯網、規則統一、資源共享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和服務平臺,累計成交項目61萬多筆、交易金額超1350億元、溢價金額近43億元,2020年度日均交易800多筆、交易額1.4億元,構建了更加完善的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全省目前形成“一三四”發展格局,即“建成統一信息平臺、基本實現三個全覆蓋、探索四項創新”。“一個信息平臺”,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等部門統一開發建設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全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統一在平臺上進行業務受理、信息發布、交易競價、合同鑒證、檔案管理等,目前平臺交易數量、交易金額、交易人數均居全國前列?!叭齻€全覆蓋”,一是實體市場全覆蓋。全省13個設區市、110個涉農縣(市、區)、1202個鄉鎮(街道)先后都建立實體交易場所,并統一通過全省信息服務平臺公開交易。二是交易品種全覆蓋。現階段可交易品種包括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四荒”使用權、林權、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小型水利設施等12個產權品種,其中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涉農資金項目成交金額居前三,分別占53.6%、15.5%、15.3%。三是服務對象全覆蓋。對參與平臺流轉交易的各類經營主體依法進行資格審核、登記備案、交易服務,在交易成功的項目中涉及農戶49萬筆、農業企業7.6萬筆、家庭農場4.8萬筆、各類專業合作社1600筆?!八捻梽撔隆?,一是創新制訂國家標準。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制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平臺建設與維護》《服務通則》2項國家標準,及《建設與管理》《集體經營性資產交易服務規范》等5項江蘇省地方標準,同時統一制定產權交易審查表、流轉合同等標準文書。二是創新發布價格指數。自2018年起,按季度持續發布全省及13個設區市、51個重點涉農縣(市、區)土地經營權流轉綜合價格指數,引導各地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三是創新推行線上交易。江蘇省全面推行農村產權線上交易,打造24小時“不打烊”服務。四是創新完成抵押“云貸款”。產權交易平臺開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功能,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辦理抵押融資9500多筆、抵押土地270萬畝、貸款75億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