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鄉村建設等展開熱議,紛紛為如何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盡快理順農房建設管理機制。建議國務院頒布《農房建設管理條例》或明確相關部門牽頭制定部門規章。盡快建立農房建設質量管控制度。參照城市房屋建設管理,增設施工許可證發放環節;將施工許可相關內容,合并到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核發環節。建立農房質量安全信息系統,結合正在開展的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和農房確權登記等信息關聯共享。加強鄉鎮基層建設管理的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民建房的技術指導服務。(周嵐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
由省級以上層面加強領導,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整治標準,由各通信服務商和地方政府共同組成整治責任主體。地方政府可整合一部分古村落保護、旅游發展項目等涉農資金用于地下管道建設。采用“杜絕增量、消化存量”路徑,新建桿線全部下地,現有桿線劃出重點區域,用入地、入管、貼墻、捆扎、并線等方式治理,力爭用3 到5年時間逐步消除重點區域存量問題,再推進背街小巷等區域,最終實現全面整治,使鄉村面貌得到顯著改觀。(聶永平 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副鎮長)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產業支撐,必須在縣域層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才能激發縣域經濟的活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重農業科技成果轉移及轉化,推動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和電商、休閑觀光農業等新業態融合,為農民拓寬增收致富路,逐步消除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圍繞農民進城就業安家需求,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此外,還需完善工業用地和建設用地指標,助力產業發展。(秦光蔚 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農科院副院長)
地方黨委政府要出臺配套措施,通過“含金又含情”的政策文件匯聚鄉賢力量。一方面,強化政策保障,善待鄉賢,對有意回鄉居住的,按照鄉村規劃逐步放開建房限制,真正歸根落地;另一方面,創新激勵舉措、搭建創業平臺,讓鄉賢憑借在親緣、人緣、地緣上的優勢,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緣動力”。(周素明 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