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向榮/江蘇省泰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2020年以來,江蘇省泰州市把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擺在“三農”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項目為王,突出效果導向,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農業園區轉型升級、龍頭企業培大育強,創新機制體制,強力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2020年全市91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總投資18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9.4億元,全年完成投資72.7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04.8%,91個項目均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圍繞鄉村產業振興,推進一批高效型、融合型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建設。一是致力農業提質增效抓項目。加快推動稻麥、水產、畜禽等傳統種養業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攀升,積極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調整優化種養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等項目,著力提升農業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業開發區中華絨螯蟹選種育苗示范基地、羅氏沼蝦科技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通過建設高標準育種、養殖示范區,進一步促進水產種苗工程的健康持續發展。姜堰區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工建設智能蛋雞養殖場、馮莊漁業園、顧高園藝產業園等一批項目,持續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二是致力特色產業培育抓項目。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特色農業,通過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放大區域產品優勢,打造靖江休閑食品、泰興全產業鏈農產品、興化調味品、高港外向型農產品、姜堰稻米加工產業集群和海陵都市型農業產業集群。注重“興化大米”“溱湖籪蟹”“泰興江沙蟹”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壯大,通過項目建設,不斷壯大品牌規模,增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興化調味品產業集聚區項目總投資30億元,規劃的12.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主體已全部建成交付,已有上海東錦集團、拉面說、何勇集團等一批大牌企業、“獨角獸”企業入駐。海陵鮮花產業園已落戶一鳴農業、飛彩園藝、百齊園藝、潤森園藝等高檔花卉培植項目,總規劃3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花卉產業集聚效應。三是致力產業融合抓項目。大力發展集精深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多環節的一體化項目,積極培育以電商經濟為代表的農產品銷售新模式,著力實施觀光農業、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鄉村旅游新業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助推農業現代化進程。靖江市圍繞鄉村休閑旅游新業態,開工建設G12農樂谷、郭璞生態園項目、麗園生態園等6個項目,總投資11.8億元。
圍繞農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一批引領型、智慧型高科技農業項目建設。一是提升園區集約化發展水平。圍繞一園一特色、一園一主導產業,完善園區功能定位,優化園區發展空間布局。實行集約化、特色化經營,避免千園一面、同質化發展,著重打造好11個重點園區。持續推進比主導產業占比、比單位土地產出、比科技創新水平,提升特色發展水平、產業化水平、綜合效益的“三比三提升”活動,將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向園區集聚,促進園區提質增效、改造升級。2020年泰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興化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園區成功創建,一批園區重大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園區提檔升級。二是創新園區市場化運行機制。深入推進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創新,堅持“政府搭臺、市場運作”,通過招引工商資本等,著力培育園區公司化運作機制,培育好園區生產主體、服務主體、建設主體和運營主體等,切實把農業園區建成經營實體和市場主體。2020年泰州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重點實施21個園區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項目,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示范引領作用,撬動了更多的社會資金向園區集中。三是強化園區現代化引領功能。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節水灌溉、有機肥替代等綠色生產技術,加快建立生產主體小循環和農業園區大循環相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加強農業園區與國內外各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引進技術先進的、成果領先的產學研一體化項目,推進現代農業科技項目孵化、推廣、應用。2020年泰州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100萬元,用于園區內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生態循環農業等科研示范,充分發揮園區的科技引領作用。
圍繞龍頭企業培大育強,推進一批旗艦型、帶動型產業鏈項目建設。一是加快龍頭企業升級改造。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控股等多種方式,實行企業重組、規模擴張和市場拓展,著力在種子種苗、稻麥、水產、畜牧、果蔬等行業培育一批領軍型龍頭企業,帶動全市產業化水平提升。2020年興野食品、五得利面粉、菇本堂、益海糧油、蘇薩食品、味巴哥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通過總投資超40億元的重大項目實施,不斷推進企業升級改造。二是積極培育產業化聯合體。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主體融合發展,引導龍頭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訂單生產等形式,建立品牌共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進一步健全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聯結方式,讓農民共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增值收益,切實解決好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關系。三是著力招引國際國內知名龍頭企業。主動瞄準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聚焦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兩種能力,通過招引總部經濟、打造重點產業鏈項目和產業聯盟等方式,招引國內外重點上市公司、龍頭企業落戶園區,推動園區內龍頭企業培大育強,全面帶動農業園區能級提升。高港益海糧油投資超10億元的稻米加工項目,日處理稻谷能力達到1萬噸。在建的興化五得利二期工程總投資10億元,建成投產后小麥加工能力將占全市一半以上。
突出機制體制創新,保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推進持續性、有效性。一是建立領導掛鉤聯系制度。成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專班,建立領導掛鉤聯系機制,實行項目掛鉤聯系保證金制度,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和市農業農村局領導班子成員掛鉤聯系市(區),局全體處室中層干部掛鉤聯系到每個項目,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督導調度,項目掛鉤聯系領導兩月進行一次現場調研推動。二是建立例會調度制度。市農業農村局每月召開一次項目推進工作例會,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兩月召開一次例會,2020年全年召開三次現場觀摩推進會。三是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實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施情況月報制度,督查結果以《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專輯》形式通報至市(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四是建立考核推進機制。將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納入農業農村重點(特色)工作和綜合目標考核,對各市(區)重大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績效考評,明確重大項目績效評估得分前三名的市(區)方可進入2020年度全市農業農村綜合目標考核第一等次。五是建立項目儲備制度。按照省級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市級項目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市(區)項目標準自行確定,加強省市縣三級農業農村項目儲備庫建設,完善項目論證、評審等工作程序,根據項目成熟程度和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對項目儲備庫實施分類管理、動態調整,每個季度更新一次,形成良性循環機制。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求,積極謀劃農業農村投資項目,編排“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項目226個、總投資823億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