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雨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近年來,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也越來越高,以至于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向著城市遷移,導致城市人口高度飽和。這種情況下,為了緩解城市發展的人口壓力,也為了減少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計劃,期望通過對農村生產產業的進一步整合以及對鄉村生態環境的治理來幫助鄉村居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鄉村旅游在當前鄉村產業中極為重要,這種旅游業的經營主體是生活在鄉村中的農民,借助于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土地、庭院以及農業經濟作物等資源來吸引游客并為其提供相應服務,一般來講都是農村家庭式的經營模式。
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鄉村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鄉村生活環境有所改善,經濟收入開始增長。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鄉村旅游的市場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中,未來要把鄉村旅游的相關產業打造得更加精品化、高端化,實現更加多元的特色服務,從而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早日幫助鄉村居民過上更加富裕安康的生活。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在2018 年,同年相應的戰略措施就開始正式付諸實踐。
黨中央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后,從鄉村產業的進一步興旺、鄉村生態的進一步優化、鄉村文化的進一步建設、鄉村環境的進一步治理以及鄉村生活水準更加富裕等5 個方面入手進行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這一計劃中明確提及鄉村旅游這一產業[1]。
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表示,到2022 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數要達到32 億人以上,可以看出國家對于鄉村旅游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鄉村旅游并不僅僅只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小部分,對于整個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以及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改善都有著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鄉村旅游推動鄉村居民的經濟收入水準更上一層,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也有著高度的契合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整個旅游業的發展都極為迅猛,也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愿意選擇鄉村旅游這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從當前已有的一些數據來看,從2017 年開始,我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進入到了穩步提升階段。僅僅這一年,我國鄉村旅游業的總營收就達到了7 000 多億元,與2012 年相比翻了3 倍。從接待的總人次來看,每一年鄉村旅游業所接待的游客數目都在不斷增加,這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區間出現在2015 年。
鄉村振興戰略本身就是一項需要長久運轉的系統性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涉及非常多的內容,其根本目的是幫助我國農業社會可以有更多更現代化的經濟發展方式。而鄉村旅游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式產物,對于農業價值的更多展示有著非常大的助力作用[2]。尤其是鄉村旅游對于鄉村社會的發展,對于鄉村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斷進步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因此鄉村旅游絕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
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實現其整個鄉村經濟發展重大進步的基礎渠道就是鄉村各產業的進一步興旺,這也是其他領域發展的基礎。鄉村產業要想得到興旺發展,就必須在進行鄉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入更多的創新力量,使其更具備競爭力,尤其是要增強產業的生產效率。
鄉村旅游雖然相較于其他傳統鄉村產業來講是一種新興的產業,但由于其本身產業鏈長,對鄉村經濟的拉動效應極為明顯。鄉村旅游涉及衣食住行、旅游、娛樂等非常多的產業,因為人力資源的不斷流動對于當地的交通運輸行業、信息服務行業、房地產行業等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3]。而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是各種農業資源,將其融入到旅游行業中之后能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農產品的附加值也不斷被擴增。鄉村旅游還可以幫助構建農業生產的品牌效應,使得農產品的推廣變得更加順利。總之,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農村的所有產業相互融合,獲得創新,農業相關產業獲得轉型升級,整個鄉村產業的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在鄉村振興的相關戰略中,鄉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鄉村文化的形成對于地域有著非常強的依賴性,是獨屬于某一個地區的文化。過去這些文化只有當地居民了解,且隨著越來越多村落居民的出走,這些文化逐漸被淡忘,甚至是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鄉村旅游業發展起來之后,更多當地居民開始重視起對傳統鄉村文化的挖掘并不斷對其進行建設,以便于用這些文化來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游客進入到鄉村之后被這樣的文化感染,離開之后也將這里的文化傳播給其他地方的人們,由此鄉村文化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護、發展與傳揚,鄉村文明建設也會越來越好。
對于鄉村建設來講,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非常重要。只有治理機制足夠科學,得到更多村民的維護,鄉村的發展才能持續健康。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村民們的見聞以及意識得到不斷錘煉,有了一定的自治實踐歷練,這對于村民自治機制的建立有著極大的幫助[4]。
當前鄉村旅游產業中,無論是“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農戶+農戶”“政府+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農戶都非常積極地參與,這種參與對村民處理事務的能力有著極大的鍛煉,也有利于最終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在過往的鄉村生活中,鄉民的生活過于安逸,沒有機會與外界進行過多的接觸,但鄉村旅游使得鄉村成為更加復雜的小型社會,村民必須要不斷成長,在文化等方面都要有所進步,才能經營好自己的產業。全方位提升村民綜合素養,對構建鄉村治理機制極有幫助。
在進行鄉村旅游業發展,幫助推動鄉村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政府發揮出不可替代的引導作用。在鄉村旅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政府的定位也是有所差別的。比如,在鄉村旅游剛剛發展的階段,政府主要是幫助當地居民進行旅游業的規劃并引導其開發旅游資源,包括為鄉民們提供各種進行資金融合的渠道,建立鄉村旅游的品牌等。
鄉村旅游發展到了相對成熟階段后,政府主要是對市場進行監督與管理并為當地的鄉民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在實際進行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一定要發揮出自身在這一過程中的多元引導作用,在合適的時機為鄉民提供合適的幫助,助力鄉村旅游業的建設可以越來越好[5-6]。
為了保障鄉村旅游的發展速度,政府還應積極聯動周邊的縣區,實現區域聯動,形成一個大型的旅游綜合體。對綜合體中的每一個鄉村來說,旅游經濟都可以得到發展,而不同鄉村所擁有的旅游資源又可以形成互補。
如果底基層和基層厚度≥30cm,通常在作業過程中,要碾壓2次,每進行半層或1層碾壓,則應當進行1次觀測。如果針對1層的2次碾壓的時間間隔角度,在觀測時,可以合并成1次進行。
鄉村振興的另一個目標是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而鄉村旅游業在經營開發的過程中需要美化鄉村的環境,從而打造更能吸引游客的鄉村旅游景觀。同時,改善居住環境才能獲得更多游客的青睞,因此,必須打造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過程中的生態宜居環境。
鄉村旅游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以鄉村中的文化景觀或者自然的生態環境資源為發展力量,隨著游客游覽地域的不斷增加,其對于當地生態環境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而鄉村旅游業的經營者為了能留住這些游客,會自發地進行鄉村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特別是一些自然的草原、河流、湖泊、森林等,會在當地居民的自發治理下變得更加綠色、生態、美好,吸引更多外來游客的同時,促進當地的生態建設更加和諧。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最根本的目的是幫助村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好,人人都能過上富裕美好的新生活,而鄉村旅游能很好地幫助其達成這一目的。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幫助直接參與到旅游服務中的村民獲得經濟收入,無論是為外來的游客提供衣食住行,還是幫村民獲得更多農業產業之外的收益。同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國家開展扶貧工作,相較于其他產業來講,旅游業的可操作性更高。對于尤為貧困的鄉村,政府可以借助旅游業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及自然生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再借助游客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以此實現貧困鄉村脫貧致富。鄉村旅游還能幫助村民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與提升自我能力,提升村民們的綜合素養,其為自身賺取經濟收入的渠道也就更多了。
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旅游發展機制進行進一步優化,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幫助鄉村在旅游發展中有更多的參與,要積極鼓勵鄉民們將自己所有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金、技術等作為一種財富投入到鄉村旅游的開發經營過程中。要確保鄉村居民在旅游發展行業中的主體地位,要為其在鄉村旅游產業中的參與構建更加便利的條件。另一方面是要對鄉村旅游獲益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鄉村旅游發展到最后會是更加合作的項目,為了避免這一過程中因為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造成合作者之間的沖突,需要構建更加合理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保證每一位參與者的利益所得,尤其是農戶的利益必須要得到保護,才能真正發揮出振興鄉村的作用。當然,為了保證鄉村經濟的發展速率可以得到維持,還應制訂相應的管控機制,監督各個鄉村在規劃旅游發展的同時是否注重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個人利益。
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幫助鄉村居民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過上更加幸福的鄉村生活。政府部門要積極建立鄉村旅游產業,通過這種政策的落實及在實際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引導與監督,幫助鄉村旅游業可以發展得更加規范化,從而幫助鄉村居民獲得更多的機會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