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山
(西昌農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西昌 615013)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關系到鄉村振興質量,因此我國非常重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希望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盤活整個農村資源,提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從而實現鄉村脫貧致富。
經過40 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生產力獲得了飛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迎來了暴發式增長[1]。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城市反哺農村時代,城市工業直接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成長,同時現代化教育也培育出了一大批現代化農民,農民發展經濟的愿望非常強烈,這些都有助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缺乏完善的戰略規劃,很多農村地區對于集體經濟發展沒有制訂出詳細的發展戰略規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非?;靵y[2]。例如,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時,沒有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體任務目標,缺乏詳細的規劃,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各種各樣的困境,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效性。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完善的戰略規劃,很多農村在發展經濟時大舉借債,這種殺雞取卵式的發展戰略并不適合農村社會經濟的真實情況,很可能會出現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得不償失的現象[3]。
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的工作人員大多為當地村民,綜合素質并不高,缺少既懂經濟又懂管理的綜合性人才。由于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農村集體經濟不注重分析市場規律,經濟決策光憑興趣或經驗,導致決策失誤,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考驗;一些農村集體經濟工作人員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開拓創新意志和精神,固守原有財富,不能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一些農村經濟經濟主體盲目投資,浪費寶貴資金,導致農村集體經濟債臺高筑,影響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性發展。除此之外,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對人才缺乏吸引力,絕大多數人才都愿意留在城市,不愿到農村就業,甚至當地農民后代也不愿意回老家就業,為鄉村發展服務。由此可見,人才匱乏已經成為了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難題[4-5]。
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混亂,管理方式落后且效率低下,容易導致農村及經濟資產流失。例如,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缺乏現代管理投資意識,無法根據市場調整自身發展方向,盲目經營。與此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缺乏完善的資產管理規章制度,無法有效監督集體資產,賬實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除此之外,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機構混亂,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
(1)集體經濟不適合市場經濟。集體經濟誕生于計劃經濟時期,但我國正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有些村民認為集體經濟已經過時,這明顯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市場經濟并不排斥集體經濟,同樣也可以融合集體經濟,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農村集體經濟,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才能夠使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才能帶動千千萬萬就業者,以此盤活市場活力,提高市場發展質量。
(2)集體經濟無用論。在一些人看來,農村集體經濟為農村經濟作出的貢獻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無法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因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已經沒有什么作用,農村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資、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方面。這種看法非常片面,只是單純追求農民增收,并不注重農村整體社會經濟發展,忽視了社會效益。實踐證明,農村集體經濟不僅可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同時還能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質量,因此集體經濟在農村的地位非常重要[6]。
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是重要因素。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少人才支撐,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沒有為人才的成長建立良好的環境,沒有出臺人才培育激勵機制,致使很多人才認為農村缺乏發展潛力,難以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培育高質量人才。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吸引人才的機制,同時農村人才培養基礎薄弱,歷史欠債現象非常嚴重,存在人才斷層的現象,嚴重影響人才培育的質量。
目前,很多農民認知觀念落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富即安的思想,沒有樹立長遠發展思想,缺乏長遠發展戰略,難以有效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的信息化改革,缺乏改革勇氣,無法辨明改革方向與方法,致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缺乏發展潛力,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完善的配套措施是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高效的配套措施可以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目前,農村缺少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配套措施,缺乏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規劃,致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從而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7]。
為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村民需要轉變對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傳統認知,需要樹立全新的認知印象。為此,需要重新定義農村集體經濟制度,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絕不能走以往“大鍋飯”發展模式,必須強調勞動者之間的合理配合。通過按勞分配、民主管理、共同勞動,提升廣大農民參與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積極性。同時還需要積極探索土地股權化、農民股東化、經營股權化,以此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發展水平。因此,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公有制為基礎,同時還需要積極推動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重新構建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微觀組織經濟形態[8-9]。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人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培育一批具有經濟頭腦且具有組織能力、甘于奉獻,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人才。目前,我國農村已經基本普及了基礎教育,村民素質也在穩步提升。為此,農村可以選舉一批有膽識、責任心強以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村民充當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人員。與此同時,農村集體經濟還需要引入市場化用人理念,不斷拓展用人選人渠道,在社會上選拔優質人才,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儲備一批后備干部,使這些人才脫穎而出。為此,農村集體經濟還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在高校中選拔一批優質人才到農村基層鍛煉,從中最終確定留在農村集體經濟中任職的人員,以此充實人才隊伍,解決困擾農村及經濟發展的人才問題。
為提升農村及經濟發展質量,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向前發展,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1)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模式。為了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農村可以探索使用專業合作組織經濟模式,根據自愿入社、風險共擔、按股分紅、按勞分配的思想,以農戶作為基礎,以產業作為核心,創辦全新的農村經濟合作發展模式。該模式的關鍵在于尋找到一條長期穩定的土地承包關系,同時可以實現土地集約化生產,使農民既可以成為生產者又可以成為經營者,以此提升土地發展質量。
(2)新型社區合作模式。新型社區合作模式主要是加強村與村之間的聯合,使有條件的村莊兼并其他農村,以此形成優勢資源互補,加快土地、資金等各項生產資源的快速流動,推動農村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改變小村或者弱村的貧窮面貌。
(3)建設龍頭企業基地模式。龍頭企業激勵模式是以企業作為主體,由企業統一經營管理,農民可以將自身土地變換成股份,然后由企業按每年的營業額向農戶派發股權收益。與此同時,龍頭企業基地模式還可以合理安排勞動力,確保失地農民不會出現失業的情況,將農民轉變成市民,這樣既可以發揮土地價值,同時也可以體現農民自身勞動價值,使農民可以獲得更多收入[10]。
為了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農村集體經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強化社會監督,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為此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不斷完善農村經營經濟制度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定期做好會計清算,確保各項資產所有權明晰,同時確保賬實相符,建立統一臺賬制度,不斷完善集體資產管理方式和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集體資產管理質量。
(2)建立完善的農村集體資產評估制度。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資產評估制度,在發生資產轉移拍賣情況之時必須做好資產評估,資產評估結果需要公示,同時還需要報政府部門備案,確保不會流失農村集體資產[11]。
(3)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為了擴大再生產,農村集體經濟常常需要舉債經營,因此農村集體經濟制度需要加強舉債的可行性論證,舉債的每一項行為都必須經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大會討論,不是生產投資不得舉債。
(4)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干部審計制度。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干部離任時必須完成離任審計,可以委托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完成審計工作,未經審計不得辦理任何理論手續。
為了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農村需要積極培育優質人才隊伍,以此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輸送人才資源。為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與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優質智力資源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提升人才隊伍的建設水平。
與此同時,農村集體經濟需要積極引進人才,在社會上廣泛招聘優質人才,讓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以此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質量。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加快人才培育,轉變人才思想觀念,提升人才綜合素質,提升人才管理水平,使優質人才可以脫穎而出。
為了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農村集體經濟需要轉變認知觀念,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積極培育優質人才隊伍,以便提升農村及經濟發展質量,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